跳至內容

潘赤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赤龍
Phan Xích Long
本名潘發生(Phan Phát Sanh)
出生1893年
法屬印度支那法屬交趾支那
逝世1916年2月22日(1916歲—02—22)(22—23歲)
 法屬印度支那西貢市

潘赤龍越南語Phan Xích Long;1893年—1916年2月22日),原名潘發生(Phan Phát Sanh),反殖運動者、堪輿學家、新宗教運動主持人,自稱咸宜帝後人,1912年自號「大明國」皇帝,年號紅龍(Hồng Long)。他把神秘主義和反殖運動結合,以濃厚宗教色彩發動起義,讓教徒相信只要喝下聖水,就能隱身投放炸彈。1913年起他在西貢起義,他與其支持者被法國殖民政府拘捕;1916年其支持者發動第二次起義,企圖劫獄,但亦被法軍鎮壓,潘赤龍最終死於西貢,享年僅23歲。不少教徒輾轉併入南越高台教,成為核心成員。

生平

[編輯]

潘赤龍1893年生於越南南部,登基前名叫潘發生,其出生地歷來有爭議。一部分學者認為他在西貢(今胡志明市)的堤岸出身[1][2],但一些紀錄卻指他在新安出生[3],由於堤岸相當於越南中國城,不少人猜測潘赤龍或是中國移民的後代。[2]

其父親為一名警察[1][2][3][4],潘赤龍據說最初是一個法國家庭的傭人,後來到達越南南端的七山地區和泰國,在堪輿、命理方面成為專家。[3][4]

1911年中期,他秘密結社,宣稱他是咸宜帝的後人[4],並得到咸宜帝生前兩名士大夫尊室説潘廷逢支持。這兩名士大夫正是1895年越南勤王運動的發起人之一,當時他們期望驅除法人,成立以咸宜為首的獨立越南國,事敗後,法國人把咸宜帝被放逐到阿爾及利亞,並另立阮福膺禟為同慶帝[4]自此之後,法國人把持着越南阮朝的大統,把不聽話的皇帝一一放逐,由其他阮朝貴族取代。[5]

潘赤龍除了自稱是咸宜帝後人外,亦宣稱自己跟15至16世紀越南黎朝有關,然後進一步宣稱自己跟中國明朝朱家王朝的血脈也有關連。[6]

在潘赤龍號召下,一些阮朝士大夫同意在宗教旗旌下,發動起義[1],並仿效1909年柬甫寨貢布的起義進行;該事件中,一批當地華人穿起白袍,誓言效忠一位高棉王子,發動起義,希祈推翻法國統治。[1]潘赤龍在着手建立他的宗教派別時,一度到暹羅及柬甫寨修正巫術、魔法、火藥技術,並結合在武裝訓練之中。[2][3]

加冕

[編輯]

潘赤龍回國後,開始穿上比丘服飾,在湄公河多個省份活躍。[4]期間,他的支持者又從堤岸找來一位老人,聲稱是活佛轉世[7][8],潘赤龍在堤岸中心區順橋(Thuan Kieu)一帶建立臨時寺廟,籌集起義經費,當中有金有釹,還有一些捐款達1500法屬印度支那元[4]

1912年2月,活佛卒逝,潘赤龍指活佛臨死前,指定潘為越南皇帝[4];活佛的葬禮也吸引大批信徒參加,變相令潘赤龍籌取更多經費。[8]同年10月,潘赤龍在柬甫寨馬德望舉行一場即席加冕儀式,在大批群眾擁族提供金錢物資下,他由「潘發生」更名為「潘赤龍」,年號「紅龍」[4],玉壐上刻着「大明國」(Đại Minh Quốc)、「潘赤龍皇帝」、「天子」(Thiên tử)等字眼。他沒有清楚說明用「大明國」的原因,但一說是他希望以此得到當時西貢地區經濟實力雄厚的明鄉人支持;明鄉人是17世紀的明朝遺臣,他們被清兵擊退後,轉入當時由高棉王國所控制的湄三角地帶,即今天越南胡志明市一帶。他當亦配了一口寶劍,鑄著「先打昏君,後打亂臣」(Tiên đả hôn quân, hậu đả loạn thần)等字眼,自此以後,他以帝王自居,以皇帝之名發詔。[9]

起義

[編輯]

在柬甫寨馬德望期間,潘赤龍曾要求柬甫寨割讓部分土地,遭拒絕後,越南朱篤(Châu Đốc)一帶有農民為他建立廟宇,他轉入當地活動,以一間小餐館作起義聯絡基地,廟宇則用作軍事基地,招募義軍。[10] 當地一些人相信,1913年3月,天子將在堤岸君臨天下。[8][8],這一說法當時在越南和柬甫寨廣為流傳。[11],號召人民推翻法殖政府,並指一名無名僧人將會出山帶領義軍。[11]

此時法國殖民地政府在南越一帶廣徵傜役,大興土木,全國出現大大小小的抗議及暴動,[11] 潘赤龍視為爭取支持的良機[11],並呼籲商人將殖民地鈔票轉成銅票,拒絕支持殖民政府的經濟政策。[10]連串起義的消息,最終令殖民地貨幣大幅乏值[11],此時潘赤龍及支持者開始建造土製炸彈。[10]

失敗

[編輯]

正當起義準備得如火如荼,潘赤龍的主張引起法國殖民地政府的注意。1913年3月22日,他在距離西貢160公里外的潘切市被法國政府拘捕,[1][7] ,但他的信眾並未得悉其被捕消息,繼續依原定起義計劃行事。[2]3月23日晚,首枚炸彈放在西貢鬧市中,並貼上其起義主張,但沒有一個炸彈成功爆破。[4]有說當時法國政府得悉起義計劃後,將炸彈線引移走,成功阻止爆炸發生。[2]

3月28日,信眾們展開第二階段行動,數百名身穿白袍的教眾手執矛棍,如魚貫入西貢[1][2]他們事先喝了聖水,深信自己已經透明隱身,最後超過80人被捕[1][10]。警方又大舉搜查數名參與者的家中,拘捕更多人。[1]但他其中一名主要支持者Nguyen Huu Tri逃脫。[8]

判刑

[編輯]

迄至1913年11月,法國政府共拘捕111人,並對當中104人作出起訴,其中63人被判監。[2][8][10]審訊期間,越南一些社區領袖炮轟法國政府在越南濫征勞役,官迫民反[12],而負責案件的主控官亦批評法國殖民地政府的運作方式。[12]然而,法國中南半島總督Ernest Outrey法語Ernest Outrey[13]對當時的指控無動於衷[12],指責部分滋事分子只是死守傳統,拒絕面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征服,另一些人更是狂熱分子,被他人以高義所蒙閉。[12]行動中,總督更將矛頭指向法國媒體,指他們支持反殖運動。[12]

殖民地政府相信,是由潘佩珠所領導的越南光復會,有份參與這行動[12],因為潘赤龍起義之際,光復會一度發行另一套貨幣[11],光復會一些領導亦進入南越地區。[13] 但這些指控均遭到否認,並強調這是一場農民起義,而光復會的成員卻以傳統士大夫為主。[14]

在審訊期間,法國政府一度計劃將潘赤龍流放到法屬圭亞那,但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潘赤龍改為在西貢中央監獄服役[7][9],但法國政府當時未有注意到潘赤龍籍此機會,與支持者保持聯繫。[14]

越獄

[編輯]

身後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Smith, p. 105.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s105」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Tai, p. 69.
  3. ^ 3.0 3.1 3.2 3.3 Chapuis, p. 119.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Marr, p. 222.
  5. ^ Chapuis, pp. 10–20.
  6. ^ Do, p. 276.
  7. ^ 7.0 7.1 7.2 Chapuis, p. 120.
  8. ^ 8.0 8.1 8.2 8.3 8.4 8.5 Smith, p. 106.
  9. ^ 9.0 9.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l189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Marr, p. 223.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Tai, p. 70.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Tai, p. 71.
  13. ^ 13.0 13.1 Tai, p. 187.
  14. ^ 14.0 14.1 Tai, p. 72.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