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羅夫斯基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羅夫斯基隕石坑
緯度39.55°S
經度95.42°W
直徑16.66公里
深度2.67公里
余經日出時96°
命名來源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

海羅夫斯基隕石坑(Heyrovsky)是位於月球背面科迪勒拉山脈以南的一座小撞擊坑,其名稱取自捷克化學家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1890年-1967年),198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該隕坑坐落在寬廣的雨海撞擊盆地噴發層南部,北鄰略大的福卡隕石坑、東北偏東靠近德魯德隕石坑,東南和南面分別毗鄰更大的格拉夫隕石坑里德伯隕石坑。往北越過科迪勒拉山脈,則是魯克山脈東方海[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39°33′S 95°25′W / 39.55°S 95.42°W / -39.55; -95.42,直徑16.66公里[2],深度約2.67公里[3]

海羅夫斯基隕石坑是一座圓碗狀的撞擊坑,平坦的坑底面積不大。坑壁輪廓清晰,內側壁平整,具有較高的反照率,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620米[3],其形態特徵隸屬於"BIO 型"(以該類隕石坑的典型代表—畢奧隕坑所命名)。

該隕坑在1985年前被稱為衛星坑「德魯德 S」(所謂的「衛星坑標記法」:以所靠近的主坑名+字母來命名)。

參考文獻[編輯]

  1. ^ Crater Heyrovsky on the map LAC-123. (PDF). [2017-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3. ^ 3.0 3.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