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物品
外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正常物品(英語:Free good),為一經濟學名詞,指當消費者實質收入增加後,需求亦會隨着增加的物品,如韋伯倫商品。經濟學上的定義與該物品的品質並沒有關係。
「Free good」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正常物品 |
臺灣 | 正常財[1] |
港澳 | 正常物品 |
日本、韓國 | 正常財 (せいじょうざい、정상재) |
根據等優曲線,一個消費者購買一件物品的數量可以增加、減少或不變。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Inferior_good.png)
在圖中,物品Y是正常物品。因為當收入從預算線BC1升至BC2,Y的購買量由Y1上升至Y2。而物品X則是貧窮物品。因為當收入上升,其購買量由X1下跌至X2。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normal good - 正常財. 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