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坤
杜榮坤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35年3月(89歲)![]() |
國籍 | ![]() |
籍貫 | 江蘇省宜興市 |
民族 | 漢族 |
母校 | 復旦大學 |
職業 | 民族學家、民族史學家 |
機構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
研究領域 | 中國西北地區民族史 民族學 中國民族關係史 |
頭銜 |
|
政黨 | ![]() |
杜榮坤(1935年3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宜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學家、民族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方向包括中國西北地區民族史、民族學、中國民族關係史。
1957年,杜榮坤自復旦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民族研究》期刊主編等職務。杜榮坤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民族問題研究評審組副組長、中國民族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現任中國民族學學會漢民族分會名譽會長、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名譽會長、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等。[書 1]
生涯
[編輯]早年時期
[編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杜榮坤出生在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杜榮坤的父親就職於稅務局,母親是小學老師,身處重視教育的家庭。同時杜榮坤受其身為醫生的姨夫影響,自幼立志從醫。不過報考大學時,杜榮坤卻因為紅綠色盲和扁平足錯過了醫科院校,轉而就讀於復旦大學經濟系。在復旦大學就讀時,立志從事經濟工作。[書 2][書 3]1955年,杜榮坤加入中國共產黨。[刊 1]當杜榮坤畢業時,逢反右運動,經濟相關機構的人事陷入凍結。[書 2][書 3]
再次錯過自己志向的杜榮坤於1957年被分配至尚處籌備階段的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到北京報道後,杜榮坤等人首先參加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民族學研究班,切博克薩羅夫、吳汝康、林耀華等學者為他們教授民族學、人類學等課程。同時參與到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籌備工作。次年,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立後不久,杜榮坤參與到「少數民族社會歷史大調查」工作中。[書 2][書 3]
前往新疆
[編輯]1958年,杜榮坤被分配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新疆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從事調研以及編寫民族簡史、簡志、史志合編工作。工作期間,杜榮坤任調查組柯爾克孜族分組組長,主要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縣、阿克陶縣、阿合奇縣、阿克蘇專區烏什縣等地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區做社會歷史調查。在面對缺電少食、交通不便等困難的情況下,歷經六年收集到檔案、文獻、古籍、照片、錄音、影像等資料。調查的同時,杜榮坤也參與到多篇調查報告、叢書的編撰工作中。[書 2][書 3][書 1]
研究生涯
[編輯]1962年,杜榮坤返回北京。此後,杜榮坤開始研究中國西北地區民族史、民族學、中國民族關係史。在之前在新疆的調查和收集的資料基礎上,杜榮坤與郭平梁合著《柯爾克孜族簡史簡志合編》,即《柯爾克孜族簡史》,並發表關於柯爾克孜族歷史的學術論文。不過因受到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的影響,這些著作、論文拖了數十年方才完成。[書 2][書 3]1975年,杜榮坤開始轉向研究蒙古歷史,尤其是西蒙古。次年成立《準噶爾史略》編寫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部系統介紹準噶爾部歷史的著作。除此之外,還出版了《西蒙古史研究》《瓦剌史》等論著。[書 4][網 1]
1980年代前後,杜榮坤提出中國的歷史發展規律是「有統一,有分裂,以統一為主流的不斷發展的過程,是歷史長期發展和不斷統一之結果。」[書 2][書 3]1983年,杜榮坤成為新成立的中國民族史學會常務副會長。[網 2]1985年,杜榮坤開始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網 3]在完成行政工作的同時,杜榮坤並未停下學術之腳步。1986年,杜榮坤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史學術交流考察團前往日本進行學術訪問。1988年,杜榮坤率團至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參加第十二屆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科學聯合會大會。1989年,杜榮坤根據自己在游牧民族之間的調研,加上歷史文獻、習慣法、調查資料等為證據,提出了與之前多數學者觀點相左的觀點:游牧宗法封建社會中,土地所有制也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同時期,杜榮坤開始接觸中國大陸學者敬而遠之的三區革命歷史,發表《新疆三區革命是我國人民主革命一部分》的論文,並在以後出版有《三區革命史鑑》的專著。[書 3][書 1]
1991年1月,杜榮坤等人在參加「促進山區民族經濟開發與社會進步學術會議」期間,考察四川省、雲南省等地的山區縣、區。[書 1]1991年到1996年,杜榮坤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一職。[a][網 3][網 1]期間,杜榮坤被授予中國社會科學院1995-1996年度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書 4]1996年,應台灣文化大學蒙藏學術研究中心邀請,杜榮坤作為參加「兩岸蒙古學藏學學術討論會」的中國大陸學者之一訪台。[書 1]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立學術委員會,杜榮坤任委員。[網 3]2002年,杜榮坤提出「炎黃子孫」不等於「中華民族文化」或「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文化」或「中華文化」也不等於「炎黃子孫」的說法。[書 2][書 3]2006年,杜榮坤成為首批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網 4]2007年、2008年、2011年杜榮坤三年入選《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書 3]
主要成果
[編輯]杜榮坤自1980年代開始出版學術著作,主要著作(包括合著、主編)有《準噶爾史略》(人民出版社,1986年)、西蒙古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柯爾克孜族簡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柯爾克孜族社會歷史調查》(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哈薩克族社會歷史調查》(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民族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中國歷史地圖集·西北圖幅》(地圖出版社,1982-1988年)、《柯爾克孜族﹙知識叢書﹚》(民族出版社,1991年)、《中國民族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調查研究叢書——富蘊縣哈薩克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新疆三區革命史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杜榮坤民族研究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等。其中杜榮坤擔任副主編和主要執筆者完成對的《中國民族史》獲得第九屆中國圖書獎。杜榮坤發表論述有數十篇,主要發表在《民族研究》雜誌等期刊、雜誌上,如《新疆三區革命是我國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1986年)等。[網 5]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書目
- ^ 1.0 1.1 1.2 1.3 1.4 杜榮坤. 杜荣坤民族研究论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 杜榮坤榮譽學部委員簡介; 407–422; 555–559; 560–573; 574–588; 609–614. ISBN 9787516148099.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揣振宇; 華祖根(主編). 中國民族研究年鑑編輯委員會 , 編. 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6年卷).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7: 300–312. ISBN 9787811084870.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周溯源; 趙劍英(主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社会政法学部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 267–288. ISBN 9787520302951.
- ^ 4.0 4.1 張冠梓 主編. 張冠梓主編 ;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編. 学问有道 : 学部委员访谈录(下).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7: 967–980. ISBN 9787802382213.
- 期刊
- ^ 紅石.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杜荣坤研究员.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 (02): 1. CNKI GXZS199602001.
- 網站
- ^ 1.0 1.1 1.2 历任领导.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2024-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2).
- ^ 中国民族史学会.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2024-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0).
- ^ 3.0 3.1 3.2 机构沿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2024-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2).
- ^ 社科院产生首批47名学部委员和95名荣誉学部委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06-08-02 [2024-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烏雲. 杜荣坤先生学术成果目录索引.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2015-10-19 [2024-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