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淵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淵如(1894年-1969年),又名如愚,是倪柝聲在文字出版方面的重要同工。她才學深博,精明能幹,眼光獨到,性格嚴謹,有「女狀元」之稱。

1894年,李淵如出生於湖北省沔陽縣,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畢業於省城武昌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畢業考試時母親去世。畢業後曾去保定、天津教書,1917年來到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監,職責是將學校非基督化。當時該校音樂教師蔡蘇娟帶領200名學生中的72名學生相信耶穌,引起家長反對。並有報章刊載此事。李淵如嚴厲地對待基督徒學生,燒毀從宿舍搜出的37本聖經[1]

1918年,李淵如一改反對基督信仰的態度,在美北長老會女傳教士李曼小姐(Mary Leaman)(蔡蘇娟誼母)處接受福音,在長老會顏料坊福音堂受洗,並轉到長老會明德女中任校監。1920年3月離開教職,成為全時間事奉的女傳道人,與學生繆韻春、張耆年同工;她任教於賈玉銘院長主持的金陵女子神學院,自1919年起又擔任賈玉銘高師竹成寄歸所創辦的著名屬靈刊物《靈光報》主編。

1923年1月,李淵如應王載之邀去福州主領傳福音,帶進了當地的屬靈復興,並結識了倪柝聲。1926年,李淵如和成寄歸邀請倪柝聲去南京養病,那時她已經接受倪柝聲地方教會的道路,和她的學生繆韻春、張耆年,開始了南京的擘餅聚會

1927年3月,北伐軍攻打南京時,發生攻擊基督教的南京事件,砸壞了《靈光報》報社,於是倪柝聲從軍的弟弟用軍車把倪柝聲、李淵如、繆韻春、張耆年接出南京,前往上海,加入在新閘路賡慶里汪佩真家的聚會,同年開始與倪柝聲同工,負責上海福音書房的文字編輯工作。李淵如、繆韻春、張耆年三位姊妹在哈同路文德里26號租房居住,擘餅聚會就搬到文德里26號樓下的客堂[2]。次年(1928年)初聚會遷到同弄34號倪柝聲住所的樓下。1933年,福音書房出版《通問彙刊》,1937年出版《敞開的門》,李淵如都作為倪柝聲的代理編輯,起了很大的作用。李淵如在地方教會的同工中比較年長(比倪柝聲大9歲),在屬靈方面有相當的分量,因此雖然地方教會公開教導不贊成女性居於領導地位,李淵如(以及汪佩真)卻仍然長期受到普遍的敬重[3]

抗戰期間,李淵如前往西南一帶佈道。1942年,上海地方教會許多信徒批評倪柝聲經營中國生化製藥廠,常有信徒到李淵如家去告狀。李淵如被捲入這一風波,意志消沉,和張耆年離開侍奉到蘇州隱居。但到1946年時,她已經懊悔自己的舉動。1948年春,李淵如與倪柝聲又恢復了交通,繼續任上海福音書房編輯[3]

1950年代初,李淵如投入很大精力,幫助倪柝聲將1948年和1949年鼓嶺訓練中所釋放的重要信息,如《人的破碎與靈的出來》,《神話語的職事》,《主工人的性格》等,以最快的速度出版。

1956年1月29日晚,62歲的李淵如和汪佩真張愚之藍志一等同時在上海被公安機關逮捕,被控為「倪柝聲反革命集團」成員,判處15年徒刑。她和汪佩真一同囚禁在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女監。李淵如一直沒有出獄,1970年代病故。

參考資料[編輯]

  1. ^ 陳福中:《李淵如傳—倪柝聲的得力助手》,基督徒出版社,2005
  2. ^ 張錫康:《張錫康回憶錄—上海地方教會六十年來的回顧》,光榮出版社,2012
  3. ^ 3.0 3.1 李常受:《歷史與啟示》第八篇 戰後各地召會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