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爭霸系列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9月12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7年2月4日) |
星海爭霸 | |
---|---|
| |
開發商 | 暴雪娛樂 |
主創 | Chris Metzen James Phinney |
平台 | Windows、Mac、任天堂64 |
首作 | 《星海爭霸》 1998年3月31日 |
最新作 | 《星海爭霸II:虛空之遺》 2015年11月10日 |
星海爭霸系列(英語:StarCraft,中國大陸譯作「星際爭霸」)是由暴雪娛樂有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製作發行的一系列戰爭題材科幻遊戲。遊戲系列主要由克里斯·梅森(Chris Metzen)與James Phinney設計開發。遊戲的劇情發生在26世紀初期的克普魯星區——位於遙遠的銀河系中心。劇情講述了三個種族之間的鬥爭,包括來自地球的人類、神秘而強大的神族以及異形蟲族。1998年即時戰略遊戲《星海爭霸》發行,隨後便產生了一大批衍生產品,包括8部相關題材的小說、1款桌上遊戲以及其他授權商品比如模型玩具等。
暴雪娛樂於1995年開始着手設計《星海爭霸》系列遊戲。這款遊戲首先在1996年的電子娛樂大展(E3 Expo)上進行展示,並最初採用了《魔獸爭霸II》的遊戲引擎。《星海爭霸》同樣使暴雪娛樂建立了視頻製作部門,最初用以在《星海爭霸》的故事主線中插入一系列過場電影短片。
1998年《星海爭霸》發行之後,大部分《星海爭霸》開發人員繼續進行了其官方資料片《怒火燎原》(Brood War)的開發。2001年,《星海爭霸:暗影獵殺》開始由Nihilistic Software領導開發。不同於先前的即時戰略系列遊戲,這是一部動作冒險遊戲。然而在2004年,《星海爭霸:暗影獵殺》宣佈被無限期推遲。《星海爭霸II》於2010年7月27日發行。《星海爭霸II》資料片《星際爭霸II:蟲族之心》則於2013年3月12日發行。《星海爭霸II》最後一部資料片《星海爭霸II:虛空之遺》在2015年11月10日發行。和《星海爭霸II:自由之翼》以及《星海爭霸II:蟲族之心》不同的是,這次虛空之遺在中國大陸的發售與全球Battle.net伺服器的時間同步。於2017年8月14日《星際爭霸》及《星際爭霸:怒火燎原》資料片高清重製版正式發售。[1][2]
原版《星海爭霸》及其資料片發行初期即受到大量好評,僅於1998年即售出了150萬套,[3],是當年銷量最好的PC遊戲;而十年內總銷售量則超過950萬套。[4] 部分評論媒體將其視為史上最為傑出[5] 和重要[6] 的遊戲之一,並讚揚它對於即時戰略遊戲發展的貢獻。這一系列的遊戲吸引了全世界眾多的玩家。特別是在韓國,職業選手及戰隊在電視上進行對抗,收視率很好。
2020年10月,暴雪宣佈《星海爭霸II》進入維護模式,終止開發新功能,只保留部分安全性與遊戲平衡性的維護。[7]
故事情節
[編輯]這一系列的遊戲劇情發生在26世紀初期的克普魯星區(Korprulu Sector)——遙遠的銀河系中心,講述了三個種族之間的鬥爭。
在任何遊戲事件均未發生的亙古時期,一個名為「薩爾娜迦」(Xel'Naga)的種族曾經透過基因工程先後改造了神族與蟲族,試圖創造出「純淨的物種」。[8]不幸的是,試驗最終失敗,並且薩爾娜迦幾乎完全被蟲族所消滅。[9] 在遊戲劇情開始的數個世紀前,地球上的強權國際組織「地球聯合理事會」(United Earth Directorate)發動了一項殖民計劃用以解決地球上嚴重的人口問題。但是殖民艦隊的電腦在執行途中出現故障,使得艦隊嚴重偏離航向,最終迫降在了神族領域的邊緣。[10] 失去了與地球的聯絡,他們建立了各自的殖民行星並迅速發展起了科技。由於對人類的行為與潛在的精神能力產生了興趣,神族悄悄地監視着這裏的人類,保護他們免受未知的威脅。然而,為了同化並吸收人類潛在的精神能力,蟲族感染了數顆人類行星,但隨後被神族焚毀了。
星海爭霸
[編輯]《星海爭霸》的劇情開始於第一次蟲族感染的幾天之後。當時的統治政府「泰倫聯邦」(Confederacy of Man)由於同時遭受了蟲族和神族攻擊而倍感恐慌。一支由阿克圖洛斯·蒙斯克(Arcturus Mengsk)領導的反叛軍「克哈之子」(Sons of Korhal)通過使用聯邦的幽能科技將大量蟲族吸引到了聯邦的首都行星塔桑尼斯上,最終推翻了聯邦。趁着聯邦摧毀的權力真空,蒙斯克建立了新的「泰倫自治聯盟」(Terran Dominion)。然而,在塔桑尼斯行星上的戰鬥中,蒙斯克拋棄了其部下莎拉·路易斯·凱莉根使其為蟲族所俘獲並感染;這也導致了蒙斯克的另一個部下吉姆·雷諾帶領一支小型艦隊離開了他。蟲族將凱莉根帶回了查爾行星上的蟲巢穴並使其重生,隨後開始與塔薩達和黑暗聖堂武士澤拉圖交戰。在刺殺一隻腦蟲的過程中,澤拉圖不慎與主宰產生了心靈連結並暴露了神族的家園艾爾行星的位置。主宰迅速發動了對艾爾的全面入侵,意圖獲取神族的基因,藉此將蟲族進化成最完美的種族。由於塔薩達一直與黑暗聖堂武士合作,因此被祕密議會視為叛徒,但他仍然選擇與澤拉圖回到艾爾,試圖說服議會唯有聯合黑暗聖堂武士的力量才能擊敗主宰,之後在吉姆·雷諾以及聖堂武士菲尼克斯的幫助下,於艾爾發動了對蟲族的決戰。最終,塔薩達駕駛旗艦,採用自殺式攻擊,與強大的主宰同歸於盡。[11]
星海爭霸:惑星暴亂
[編輯]講述2504年,一個叫做勃朗特四號(Brontes IV)的人類殖民地被蟲族血洗的慘劇。
星海爭霸:天降神罰
[編輯]講述人類神族蟲族的三個英雄為了爭奪可以統治全宇宙的阿古斯晶石(Argus Stone)而展開戰鬥的故事,這塊神石源自140億年前的前造物世紀,
星海爭霸:怒火燎原
[編輯]在《怒火燎原》的劇情中,神族的實質領導人變為澤拉圖爾和亞坦尼斯。他們將倖存的神族從艾爾撤到了黑暗聖堂武士的家鄉莎庫拉斯上。在這裏,他們最終尋覓到了Uraj和Khalis兩塊水晶。待所有神族撤回一座薩爾娜迦神廟後,兩塊水晶釋放了它們的能量,摧毀了星球上的一切——包括蟲族,還有黑暗聖堂武士的家園。與此同時,地球聯合理事會(UED)的遠征艦隊來到了克普魯星區,地球強大的軍事力量摧毀了泰倫自治聯盟並俘獲了蟲族新的主宰。但由於薩米爾·杜蘭的叛變導致未能俘虜蒙斯克大帝本人。這時,凱莉根為了不讓地球軍控制克普魯星區以及重掌蟲權,選擇聯合了雷諾、菲尼克斯和蒙斯克對地球聯合理事會發動反攻,重新奪回了「泰倫自治聯盟」首都克哈行星;在成功打擊地球軍後,沒想到凱莉根卻突然片面撕毀了同盟合作關係,殺死了蒙斯克的愛將艾德蒙·杜克將軍以及神族大將-菲尼克斯。這使得吉姆.雷諾再度離開了凱莉根。隨後,她脅迫澤拉圖殺死了新生的主宰,使凱莉根統治了全部的蟲族。在這之後,她擊敗了神族、殘餘的UED和自治聯盟,成為了整個星區內最強大的力量。她本人亦登基為「刀鋒女皇」(Queen of Blades)[12]
星海爭霸II:自由之翼
[編輯]在怒火燎原結束幾年後,對抗「泰倫自治聯盟」毫無起色的吉姆·雷諾淪落在馬爾薩拉行星 (Mar Sara)的一間酒吧。這時候吉姆的老友,泰科斯·芬利突然出現,並自稱與莫比斯基金會 (Moebius Foundation)達成交換條件,被釋放出來幫助莫比斯基金會尋找分散的薩爾娜迦神器,並以莫比斯基金會會以高價購買神器為由邀請吉姆入伙。吉姆在缺乏資金發動更進一步的革命與行動的困境下,答應了泰科斯協助他尋找神器的要求。吉姆在佔領了當地泰倫自治聯盟的礦廠後獲取了第一個神器碎片。在等待撤離的同時,蟲族卻突然大舉入侵馬爾薩拉。吉姆與當地反叛軍守候至麥特·霍納上將(Matthew Horner)與吉姆的旗艦海伯利昂號(Hyperion,中國大陸譯名「海伯利昂號」)一同撤離。在談話之中,吉姆意識到凱莉根已帶領蟲族返回克普魯星區併入侵許多「泰倫自治聯盟」的核心世界。(注:中國大陸伺服器譯名不同,為「泰倫自治聯盟」)
在獲取神器碎片的途中,吉姆遇到了曾經的老戰友:澤拉圖,澤拉圖給了吉姆一顆裝有自身預言的伊翰水晶,警告吉姆刀鋒女皇:凱莉根絕不能死,一旦凱莉根死亡,整個宇宙將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獲取了神器碎片後,吉姆抵達會合點準備與莫比斯基金會的負責人會合,卻也驚訝的發現莫比斯基金會的負責人是昔日死對頭─阿克圖洛斯‧蒙斯克的兒子:維勒安·蒙斯克王子。維勒安以能夠使凱莉根變回人類的方法作為交換,讓雷諾突擊隊與自治聯盟部隊結盟藉此完成自己的父親所辦不到的事:消滅蟲族。最後雙方同心協力在查爾星上啟動已經組合完成的神器,用其強大的能量波殺死所有蟲族。而在最後吉姆與其他隊員進入洞穴,扶起被能量波淨化而虛弱的凱莉根時,泰科斯終於露出了自己的本意:實際上他早跟阿克圖洛斯達成了交易,只要殺死凱莉根就能換取自由之身。但最終泰科斯仍不想背叛自己的戰友吉姆而故意製造出空檔,使自己被吉姆當場射殺。
星海爭霸II:蟲族之心
[編輯]遊戲情節圍繞蟲族的首領刀鋒女王凱莉根展開,在《自由之翼》的結尾,雷諾使用一個古老的薩爾那加神器終於擊潰了異蟲的進攻,將凱莉根恢復成人類;失去了領袖人物的異蟲破裂為數個蟲群分佈在克普魯星區上,一個異蟲的寄生女王札迦拉更是想取代凱莉根成為新的首領。
王儲瓦倫裏安為了確定凱莉根有多少部分回覆到人類,將凱莉根隔離在研究所內進行很多實驗和調查,而吉姆‧雷諾陪伴在凱莉根左右並不時給予其重要的支援和鼓勵。然而蒙斯克派幽靈特務諾娃偷襲了研究所,吉姆不幸被逮捕,蒙斯克隨即對外宣稱已經將吉姆處決。為此,凱莉根踏上對蒙斯克的復仇之路,又在澤拉圖的引導下回到蟲群的誕生地,再次變身刀鋒女王,重掌蟲群各勢力,並在數日後救出被囚禁的吉姆。
然而吉姆無法接受再次成為刀鋒女王的凱莉根,卻也無法下手殺死凱莉根,只得宣告兩人分手。
凱莉根為了削弱泰倫帝國的力量,登上了泰倫帝國的科學研究設施:天矛太空站,但是當她突破外層進入設施時,卻見到了塔達力姆神族、混源體與莫比斯基金會的納魯德博士,她發現納魯德博士其實就是杜蘭並與他戰鬥,當納魯德博士臨死前聲稱他已經復活了薩爾納加亞蒙。最後當凱莉根與蟲族進攻克哈時,因為凱莉根使蟲族部隊按兵不動,讓瓦倫裏安疏散人民,吉姆看到後決定出動海伯利昂號幫助凱莉根。在海伯利昂號的支援下,凱莉根攻入皇宮,卻不幸被蒙斯克使用神器壓制了。關鍵時刻吉姆挺身而出將神器啟動裝置給破壞,讓凱莉根得以處決蒙斯克。阿克圖洛斯死後,凱莉根討伐亞蒙的旅程展開了。
星海爭霸II:虛空之遺
[編輯]神族最年輕的執政官阿坦尼斯集結所有響應聖堂武士號召的族人,組成史上最豪華的黃金艦隊,進行收復母星艾爾的作戰。決戰前夕,被認為出賣母星導致艾爾淪陷於蟲族的暗影聖堂武士澤拉圖現身,警告阿坦尼斯須將焦點放在幕後魔王亞蒙身上,否則神族難逃滅亡命運。雖然相信澤拉圖所說,但亞坦尼斯仍將收復母星列為優先選項,等神族收復母星的瞬間,亞蒙發動當初創造神族時埋藏在神族溝通精神網絡 - 卡拉 - 內的木馬,俘虜了所有倚靠卡拉溝通的神族人心智。不需使用卡拉的澤拉圖犧牲自己,切斷了被俘虜的亞坦尼斯神經束,解放了亞坦尼斯;自責不已的亞坦尼斯率領未被亞蒙俘虜的同胞,駕駛傳說中的方舟 - 亞頓之矛出逃。失去了整批艦隊的亞坦尼斯,為了收復母星與解放被束縛的同胞,他必須與其他不遵從卡拉之道,被放逐的同胞合作,達成真正的神族團結,避免神族滅亡的命運。
自治聯盟指揮官吉姆雷諾,蟲族女王莎拉凱莉根與達蘭神族大主教亞坦尼斯,受到不知名的力量召喚,前往宇宙最深沉之處決戰墮落的薩爾納加,神族與蟲族的造物主亞蒙。在那邊,眾人終於了解亞蒙的墮落與意圖,同時間凱莉根也獲得了他的天命,背負殘殺數億生靈的罪孽,轉身成新生薩爾納加,繼續轉動宇宙生命的輪迴。
故事地點
[編輯]在遊戲中,絕大部分的劇情皆發生在位於銀河系的懸臂邊緣、距離太陽系六萬光年的克普魯星區(Koprulu Sector)。下表給出了本星區內的大部分行星的名稱和中文譯名。
行星名稱 | 中文譯名 | 環境 | 備注 |
---|---|---|---|
Aiur | 艾爾行星 | 叢林(Jungle World) | 神族前主星 |
Antiga Prime | 安提卡行星 | 叢林(Jungle World) | 前泰倫聯邦殖民地 |
Bhekar Ro | 貝卡·洛 | 冰天雪地(Ice World) | 一座薩爾納加神廟所在地 |
Braxis | 布萊西斯 | 冰天雪地(Ice World) | 人類殖民地、大量神族遺跡所在地 |
Brontes | 勃朗蒂斯 | 叢林(Jungle World) | 前泰倫聯邦主要行政區 |
Char | 查爾行星 | 熔岩(Ash World) | 蟲族蟲巢穴所在地之一 |
Chau Sara | 趙·莎拉 | 叢林(Jungle World) | 前泰倫聯邦邊境殖民地 |
Dark Moon | 暗月行星 | 晨曦(Twilight) | 未知 |
Dylar | 戴勒行星 | 叢林(Jungle World) | 前泰倫聯邦主要行政區 |
Korhal | 克哈行星 | 沙漠(Desert) | 泰倫自治聯盟首都行星 |
Mar Sara | 瑪·莎拉 | 叢林(Jungle World) | 前泰倫聯邦邊境殖民地 |
Moria | 莫瑞亞行星 | 叢林(Jungle World) | 資源富集,凱-莫蘭聯軍駐地 |
Nemaka | 尼瑪卡行星 | 未知 | 一座薩爾納加神廟所在地 |
Shakuras | 夏庫拉斯 | 晨曦(Twilight) | 黑暗聖堂武士的主星 |
Tarsonis | 塔桑尼斯 | 叢林(Jungle World) 城市(Installation) |
前泰倫聯邦首都行星 |
Tyrador | 泰拉朵行星 | 未知 | 前泰倫聯邦主要行政區 |
Zerus | 澤瑞斯行星 | 叢林(Jungle World) | 蟲族的誕生之地 |
Aiur
[編輯]艾爾行星是《星海爭霸》科幻宇宙中神族的故鄉[13]。星球上密佈着森林;神族是這裏唯一的智能生命。一個遠古的文明薩爾納加曾經登上過這個星球並改造了神族。然而後來神族開始與薩爾納加為敵,並且互相內戰。在這段稱作「萬世浩劫」(Aeon of Strife)的時間中,星球遭受了極大的破壞。但隨後神族很快重建了他們的家園,並開始四處殖民。
在《星海爭霸》的劇情中,艾爾行星始終是神族的中心。這裏最高議會(Protoss Conclave)統治著整個神族社會。同時,由於薩爾納加人留下的一塊凱達琳水晶(Khaydarin Crystal)的力量,艾爾行星上存在着一個巨大的幽能矩陣——所有的神族依靠它建立心靈鏈結獲得能量(後遷至夏庫拉斯)。
在第二章節中,蟲族入侵了艾爾行星。主宰甚至降臨到了它的表面[14]。但在隨後的第三章節中,神族頑強地與蟲族抗爭,並在最後關頭通過領袖塔薩達的犧牲摧毀了主宰[15]。在這場戰鬥中,超過70%的神族犧牲。在黑暗聖堂武士澤拉圖的建議下,倖存的神族通過一座空間傳送門(Warp Gate)撤回了黑暗聖堂武士的家園夏庫拉斯行星。
《星海爭霸II》中,艾爾依舊是一個荒涼的行星。蟲族在行星上肆虐,漫無目的地行走。 與此同時,夏庫拉斯上的許多神族一直打算重返艾爾,重建他們一度輝煌的文明[16]。
Antiga Prime
[編輯]安提卡主星是遊戲初期一個泰倫聯邦的殖民地。然而,這裏的人民對聯邦早已失去了信心,因此在克哈之子的幫助下發動了叛亂。吉姆·雷諾和莎拉·凱麗根協助了當地的人民消滅了聯邦守軍,並為克哈之子建立了基地[17]。
然而隨後大量的聯邦軍隊趕來。阿克圖洛斯·蒙斯克命令凱麗根安放一座幽能發射器(Psi Emitter),吸引蟲族來到行星上以消滅聯邦。儘管心中反對,她還是照辦了[18]。蟲族很快湧入了安提卡主星,摧毀了聯邦的基地。柯哈之子趁機離開。隨後,由塔薩達領導的神族艦隊來到安提卡主星上空,徹底「淨化」了這顆星球。
Bhekar Ro
[編輯]貝卡·洛是一座冰封的行星,是一個人類邊境殖民地,天氣變化無常[19]。
Char
[編輯]查爾是一顆不穩定的火山的星球,其上原本鮮有生命存在。在《星海爭霸》的劇情中,查爾的環境險惡易守難攻,因此被蟲族選為大本營的所在地,其地表與地底佈滿成千上億的蟲群,莎拉·凱莉根也是於此被改造成刀鋒女王。[20] 在遊戲的開始階段,蟲族,神族和人類在查爾上展開了零星的戰鬥。在黑暗聖堂武士澤拉圖刺殺腦蟲Zasz時,蟲族主宰發現了艾爾的位置。主宰隨即降臨到艾爾星上發動進攻,而把凱莉根留在了查爾星上。[20]
在星海爭霸:怒火燎原 的戰役里,因為新生的主宰,查爾再次成為了戰爭的焦點。地球聯合理事會一度成功的挾持了主宰以為己用,但是稍後即被打敗,而新生主宰也被凱莉根所威脅的黑暗聖堂武士給消滅。凱莉根隨即獲得了蟲群的統治權並且從此以查爾作為蟲族的蟲巢穴之一。[21]
在星海爭霸II:自由之翼的最終戰役中,吉姆·雷諾率領突擊隊與王儲維勒安•蒙斯克合作入侵了查爾星,並且利用薩爾納加神器淨化了凱莉根,使其恢復了人類形態。[22]
系列遊戲
[編輯]《星海爭霸》的主要遊戲系列包含了《星海爭霸》的故事主線。這一系列的所有遊戲都共用同一條時間線,即每一部遊戲的劇情都由前一部承載而來。截至2009年7月,主要遊戲系列包含了原版《星海爭霸》[23]、官方資料片《星海爭霸:怒火燎原》[24] 以及續集《星海爭霸II:自由之翼》。[25] 主系列中的遊戲都是即時戰略類型的,玩家通過控制三個種族的部隊完成劇情關卡。
除此之外,《星海爭霸》系列還包括兩部非官方資料片。這兩部資料片同樣基於原版時間線,重點講述一些其他的人物和設定。[26] 與原版《星海爭霸》一樣,它們也是即時戰略類型的遊戲。最後,遊戲系列還包含一部正在開發的動作冒險遊戲《星海爭霸:暗影獵殺》。[27]
主要遊戲
[編輯]- 《星海爭霸》
- 《星海爭霸:叛亂》
- 《星海爭霸:報應》
支線劇情
[編輯]相關產品
[編輯]相關小說
[編輯]有正式翻譯者:
- 《利伯蒂的遠征》(Liberty's Crusade),作者傑夫·葛伯(Jeff Grubb)
- 改編自遊戲一代人類戰役,以麥可·利伯蒂(Mike Liberty,舊譯:麥克·里伯特)的角度看待事件,在台灣出版名叫做《星際流亡》,但英文名仍是一樣的。
- 《薩爾那加之影》(Shadow of Xel'Naga),作者蓋布瑞爾·曼斯塔(Gabriel Mesta)
- 外傳性質作品,時間點約在一代神族戰役後、一代資料片神族戰役前。原創主角。
- 《黑暗蔓延》(Speed of Darkness),作者崔西·希克曼(Tracy Hickman)
- 外傳性質作品,時間點約在一代人類戰役第三關。原創主角。
- 《刀鋒女王》(Queen of Blades),作者艾倫·羅森柏格(Aaron Rosenberg)
- 改編自遊戲一代蟲族戰役,以吉姆·雷諾(Jim Raynor,舊譯:吉姆·瑞那)的角度看待事件。故事承接在星際流亡的約六星期之後。
尚未有正式翻譯者:
- 《黑暗聖堂武士》三部曲:長子(又譯「首生者」)、暗影獵人、暮光。
- 《我,蒙斯克》,參照《刀鋒女皇》的行文。
- 《幽靈特務特工》系列: 諾娃、幽魂。
- 《巨像》、《聖母艦》(網絡短篇):主要是介紹史前的戰爭機器巨像(Colossus)和聖母艦(Mothership)。
- 《起義》
- 《天堂的惡魔》: 吉姆·雷諾青年時代與泰庫斯先從軍後落草。
- 《閃點時刻》
遊戲接受度與文化現象
[編輯]Game | Metacritic | Game Rankings |
---|---|---|
星海爭霸 | 88%[28] (PC) 80%[29] (N64) |
77%[31] (N64) |
叛亂 | — | |
報應 | — | |
怒火燎原 | — | |
重製版 | — |
《星海爭霸》系列在商業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在發售當年便在全球售出逾150萬份拷貝[3],更榮膺當年最暢銷電腦遊戲稱號。在之後的十年裏,星海爭霸共售出約950萬份拷貝,其中有450萬份銷往了韓國[36]。據暴雪的資料統計顯示,《星海爭霸》上市之後,Battle.net的多人遊戲業務增長了800%[37] 。至今,《星海爭霸》仍然是全世界最暢銷的線上遊戲之一[38][39][40]。《星海爭霸》發售之後在韓國迅速躥紅,有力地拉動了當地的電子競技產業[41] 。在韓國,電子競技高手們擁有眾多粉絲,超過三家電視台專門從事《星海爭霸》電子競技的轉播工作[42] 。《星海爭霸》獲得的年度遊戲獎項數不勝數[43] ,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即時戰略遊戲之一[44],並以其風格迥異但是平衡性極強的種族設定而聞名。[45]
雖然《星海爭霸》的前兩個資料片Insurrection和Retribution普遍評價不高[32],但怒火燎原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在GameRankings的總評中得到了96%[34]的高分。在PC Zone雜誌簡短而不失溢美的評論中,作者認為其品質足以安慰那些因暴雪招牌式的跳票而苦苦等待的玩家,並高度讚揚了遊戲的過場動畫,稱其與遊戲渾然一體,不顯突兀[46]。IGN評論說怒火燎原提升了遊戲的核心體驗而不失其原汁原味[47],而GameSpot認為,暴雪在怒火燎原傾注了大量心血,猶如對待一款全新的遊戲[48]。
參考文獻
[編輯]- ^ STARCRAFT: REMASTERED NOW LIVE!. Blizzard News. 2017-08-14 [2017-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英語).
- ^ 《星海爭霸®》高畫質重製版現已上線!. 暴雪最新消息. 2017-08-14 [2017-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中文(臺灣)).
- ^ 3.0 3.1 StarCraft Named #1 Seller in 1998. IGN. 1999-01-20 [2006-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4).
- ^ Introduction to Vivendi games (PDF). Vivendi: 4. June 2006 [2006-11-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5-24).
- ^ Top 100 Games. Edge 雜誌. 2007-07-02 [2008-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2).
- ^ The 52 Most Important Video Games. GamePro. [2008-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3).
- ^ StarCraft II: Legacy of the Void: Starcraft 2 is going into Maintenance Mode; no further development. InvenGlobal. 2020-10-16 [202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英語).
- ^ Underwood, Peter; Roper, Bill; Metzen, Chris; Vaughn, Jeffrey. Protoss. StarCraft (manual). Irvine, Calif.: Blizzard Entertainment. 1998: pages 70–90 (英語).
- ^ Underwood, Peter; Roper, Bill; Metzen, Chris; Vaughn, Jeffrey. Zerg. StarCraft (manual). Irvine, Calif.: Blizzard Entertainment. 1998: pages 50–69 (英語).
- ^ Underwood, Peter; Roper, Bill; Metzen, Chris; Vaughn, Jeffrey. Terran. StarCraft (manual). Irvine, Calif.: Blizzard Entertainment. 1998: pages 25–49 (英語).
- ^ (英文)The Story So Far: Part 1:StarCraft. Blizzard Entertainment. 2007-11-21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23).
- ^ (英文)The Story So Far: Part 2: The Brood War. Blizzard Entertainment. 2008-04-16 [200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1).
- ^ Underwood, Peter; Roper、Bill、Metzen、Chris、Vaughn與Jeffrey. Protoss: History. 《星海争霸》手冊. 暴雪娛樂. 1998-04-01 (英語).
- ^ 暴雪娛樂. 星海争霸 PC. 1998. 第二章第10關 Full Circle (英語).
- ^ 暴雪娛樂. 星海争霸 PC. 1998. 第三章第10關 Eye of the Storm (英語).
- ^ 星海争霸2官方故事線翻譯2. Blizzcn.com. [2009-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0).
- ^ 暴雪娛樂. 星际争霸 PC. 1998. 第一章第5關 The Revolution (英語).
- ^ 暴雪娛樂. 星际争霸 PC. 1998. 第一章第7關 The Trump Card (英語).
- ^ Mesta, Gabriel. 《星际争霸:萨尔娜迦之影》. Simon & Schuster Pocket Books. 2001.
- ^ 20.0 20.1 StarCraft. Vivendi Games. Mission: The Big Push (in English). 1998.
- ^ StarCraft: Brood War. Vivendi Games. 1998.
- ^ 星海爭霸II:自由之翼. Blizzard Entertainment. 2010.
- ^ StarCraft for PC. GameSpot. [200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0).
- ^ StarCraft: Brood War for MAC. GameSpot.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30).
- ^ StarCraft II for PC. GameSpot. [200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8).
- ^ Official StarCraft FAQ at Battle.net. Battle.net.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1).
- ^ StarCraft: Ghost for GameCube. GameSpot. [2008-09-06].[永久失效連結]
- ^ StarCraft: PC 1998 Reviews. Metacritic. [200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31).
- ^ StarCraft N64 2000 Reviews. Metacritic. [200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31).
- ^ StarCraft Reviews. Game Rankings. [200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1).
- ^ StarCraft 64 Reviews. Game Rankings. [2008-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1).
- ^ 32.0 32.1 Insurrection: Campaigns for StarCraft Reviews. Game Rankings.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0).
- ^ Retribution: Authorized Add-on for StarCraft Reviews. Game Rankings.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0).
- ^ 34.0 34.1 StarCraft: Brood War Reviews. Game Rankings. [2008-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3).
- ^ metacritic. Starcraft Remastered. Metacritic. [2021-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7) (英語).
- ^ Olsen, Kelly. South Korean gamers get a sneak peek at 'StarCraft II'. USA Today. 2007-05-21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9).
- ^ Blizzard's Battle.net Remains Largest Online Game Service in the World; Battle.net Dominates Online Gaming Industry With 2.1 Million Active Users; Korea Becomes World's No. 1 Market. Business Wire. 1999-02-04 [200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9).
- ^ RETROSPECTIVE: Ten Years of StarCraft. Edge. 2008-04-01 [2008-09-06].
- ^ Rossignol, Jim. Sex, Fame and PC Baangs: How the Orient plays host to PC gaming's strangest culture. PC Gamer UK. 2005-04-01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02).
- ^ Schiesel, Seth. To the Glee of South Korean Fans, a Game's Sequel Is Announced.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5-21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Ki-tae, Kim. Will StarCraft Survive Next 10 Years?. The Korea Times. 2005-03-20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Borland, John; Kanellos, Michael. Broadband: South Korea leads the way. CNET. 2004-07-28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 ^ Developer Awards. Blizzard Entertainment. 2006-01-01 [2006-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4).
- ^ The Greatest Games of All Time. GameSpot. 1998 [200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05).
- ^ IGN's Top 100 Games. IGN. 2005-01-01 [200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11日).
- ^ Emery, Daniel. PC review: StarCraft: Brood War. PC Zone. ComputerAndVideoGames.com. 2001-08-12 [200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3).
- ^ Chen, Jeffrey. StarCraft: Brood War review. IGN. June 7, 2002 [200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6).
- ^ Saggeran, Vik. StarCraft: Brood War for PC review. GameSpot. 1998-12-23 [200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