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北眾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7月30日) |
揚北眾(日語:揚北衆/あがきたしゅう Agakitashū)是從鐮倉時代至日本戰國時代在越後國北部割據的國人豪族勢力。揚北是指阿賀野川(揚河)北岸地區(阿賀北地域),因此又稱為阿賀北眾。
概要
[編輯]根據出身,被分為小泉庄(現今村上市一帶)的秩父黨、奧山庄(現今胎內市一帶)的三浦黨、加地庄(現今新發田市一帶)的佐佐木黨、白河庄(現今阿賀野市一帶)的大見黨。在阿賀北地域,鐮倉時代武藏國的秩父氏、相模國的三浦氏、近江國的佐佐木氏、伊豆國的大見氏等豪族作為莊園的地頭進入越後,各自管治自己的所領。他們的後裔漸漸強化地域支配,以各個領地名稱為苗字的國人不斷成長,於是被稱為揚北眾。秩父氏分為本庄氏(宗家)、色部氏、鮎川氏;三浦氏分為中條氏(宗家)、黑川氏;佐佐木氏分為加地氏(宗家)、新發田氏、竹俁氏、五十公野氏;大見氏分為安田氏(宗家)、水原氏、下條氏。垂水氏是相模的河村氏被任命為曾是國衙領的荒川保(現今關川村一帶)地頭而進入越後,於室町時代自稱垂水氏。關於大川氏的詳細情況不明,但被認為是土豪出身。
因為從鐮倉時代開始就管治當地,獨立性非常強。與在日本南北朝時代後支配越後的守護上杉氏和守護代長尾氏對立,於是成為室町時代至日本戰國時代中期令越後政情不穩的要因之一。在上杉定實的養子問題(天文之亂)中,支持定實的中條藤資與反對定實的本庄房長、色部勝長、鮎川清長連合軍爭鬥,於是亦令揚北眾分裂,獨立性開始衰退。不久後,在長尾氏成長為戰國大名時,被整合到長尾氏家臣團中。不過即使在上杉家臣團中,仍有獨特存在感和強大軍事力,根據軍役帳等記錄,揚北眾大約佔有上杉軍全部兵力的3成。特別是在第4次川中島之戰中,因為表現活躍,色部勝長、安田長秀、中條藤資、垂水源二郎(荒川長實)等4名武將被上杉謙信賞賜血染之感狀。
在降服於長尾氏(上杉氏)後,亦有如本庄繁長、新發田重家、五十公野信宗等與主家對峙,本庄氏被允許返回上杉家,而新發田氏和五十公野氏則被消滅。多數族人跟隨主家移封(會津→米澤),離開當地並仕於米澤藩。其中本庄氏、色部氏、中條氏、竹俁氏在藩內的家格中,地位最高,屬於侍組分領家,許多後人都擔任家老等重職,成為藩政中樞。垂水氏在江戶時代前期成為本多政重的家臣,仕於加賀藩。
另外,關於從室町時代就領有白河庄的山浦氏(山浦景國等。居城是笹岡城)和千坂氏(千坂景親等。居城是鉢盛城),因為山浦氏是越後守護上杉家的庶流,而千坂氏原本是犬懸上杉家的第一家臣(一説是犬懸上杉家庶流),兩家在來到越後時,作為越後守護上杉家的四家老家之一,與長尾氏是同等的家柄,不被包括在揚北眾內。
主要氏族
[編輯]- 大川氏(領地在現今村上市內。居城是藤懸城)
- 本庄氏(領地在現今村上市內。居城是本庄城、猿澤城)
- 鮎川氏(領地在現今村上市內。居城是大葉澤城)
- 色部氏(領地在現今村上市內、粟島浦村、關川村。居城是平林城)
- 垂水氏(領地在關川村。居城是垂水城。在戰國時代是色部氏配下。)
- 垂水左衛門尉-源二郎(荒川長實)-源太左衛門-左衛門
- 中條氏(領地在現今胎內市內。居城是鳥坂城、江上館)
- 黑川氏(領地在現今胎內市內。居城是黑川城)
- 加地氏(領地在現今新發田市內。居城是加地城)
- 新發田氏(領地在現今新發田市內。居城是新發田城)
- 竹俁氏(領地在現今新發田市川東地區。居城是竹俁城)
- 五十公野氏(領地在現今新發田市五十公野地區。居城是五十公野城)
- 大見安田氏(領地在現今阿賀野市。居城是安田城)
- 水原氏(領地在現今阿賀野市。居城是水原城)
- 下條氏(領地在現今阿賀野市。居城是下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