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房伯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房伯玉(?—?),東清河郡繹幕縣(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祖籍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劉宋、北魏、南齊、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泰始三年(467年),房伯玉的堂兄弟房法壽向北魏投降,北魏朝廷任命房伯玉為河間郡太守,以安撫他們初來歸附之心[1][2]。房伯玉勇敢有決斷,有用兵的謀略[3]。之後房伯玉的弟弟房叔玉南逃,房伯玉被定罪遷徙到北部,房伯玉也南逃,在齊明帝蕭鸞時期出任南陽郡太守,魏孝文帝南征時,房伯玉被俘虜,向北魏投降。北魏任命房伯玉為龍驤將軍,房伯玉不肯接受。齊明帝知道房伯玉的志向,每月給房伯玉的兒子房希哲錢五千文,米二十斛。房伯玉在南方時,讓小妾楊氏出家為尼姑,進入北魏後又讓楊氏還俗,再度寵愛她,被有關部門上奏,魏孝文帝聽任之。魏宣武帝元恪即位,房伯玉出任長史,兼任游擊將軍,要求外任南方邊境的一郡太守,因此出任馮翊國[4]。房伯玉生了兒子還很年幼,就教他騎馬,常常想要回到南方。景明年間,房希哲歸附北魏,房伯玉大怒說:「我力量衰竭到了這個地步,不能守節義而死,仍希望你在本朝報答國家恩典。我如果能如願,也要越過關卡尋求南返,你為什麼如此失策?」房伯玉最終在馮翊國相任內死去[5]

家庭[編輯]

兄弟[編輯]

  • 房叔玉,北魏高陽郡太守

子女[編輯]

  • 房希哲
  • 房氏,嫁北魏宣威將軍、給事中、廣饒縣子李會[6]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會從弟崇吉在升城,為慕容白曜所破,母妻沒於白曜軍。崇吉奔還舊宅。法壽與崇吉年志粗相諧協,而親則從祖兄弟也。崇吉以母妻見獲,托法壽為計。法壽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時道固以兼治中房靈賓督清河、廣川郡事,戍盤陽。法壽遂與崇吉潛謀襲靈賓,克之。仍歸款於白曜以贖母妻。白曜遣將軍長孫觀等自大山南入馬耳關以赴盤陽,還崇吉母妻。初,道固遣軍圍盤陽,法壽等拒守二十餘日。觀軍至,賊乃散走。觀軍入城,詔以法壽為平遠將軍,與韓騏驎對為冀州刺史,督上租糧。以法壽從父弟靈民為清河太守,思順為濟南太守,靈悅為平原太守,伯憐為廣川太守,叔玉為高陽太守,叔玉兄伯玉為河間太守,伯玉從父弟思安為樂陵太守,思安弟幼安為高密太守,以安初附。
  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慕容白曜進屯瑕丘。崔道固之未降也,綏邊將軍房法壽為王玄邈司馬,屢破道固軍,歷城人畏之。及道固降,皆罷兵。道固畏法壽扇動百姓,迫遣法壽使還建康。會從弟崇吉自升城來,以母妻為魏所獲,謀於法壽。法壽雅不欲南行,怨道固迫之。時道固遣兼治中房靈賓督清河、廣川二郡事,戍磐陽,法壽乃與崇吉謀襲磐陽,據之,降於慕容白曜,以贖崇吉母妻。道固遣兵攻之,白曜自瑕丘遣將軍長孫觀救磐陽,道固兵退。白曜錶冠軍將軍韓麒麟與法壽對為冀州刺史,以法壽從弟靈民、思順、靈悅、伯憐、伯玉、叔玉、思安、幼安等八人皆為郡守。
  3.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思安,有勇力,伯玉,果敢有將略。
  4.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伯玉在南之日,放妾楊氏為尼。入國,遂令還俗,復愛幸焉。為有司所奏,高祖聽之。世宗即位,拜長史,兼游擊將軍,出為馮翊相,卒官。
  5. ^ 《南齊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三十八》:數日,房伯玉以城降。伯玉,清河人。既降,虜以為龍驤將軍,伯玉不肯受。高宗知其志,月給其子希哲錢五千,米二十斛。後伯玉就虜求南邊一郡,為馮翊太守。生子幼,便教其騎馬,常欲南歸。永元末,希哲入虜,伯玉大怒曰:「我力屈至此,不能死節,猶望汝在本朝以報國恩。我若從心,亦欲間關求反。汝何為失計?」遂卒虜中。
  6.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子會,襲。正始中,降爵為子,邑五百戶。延昌中,除宣威將軍、給事中。會頑騃好酒。其妻,南陽太守清河房伯玉女也,甚有姿色,會不答之。房乃通於其弟機,因會飲醉,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