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膜墊
外觀
心內膜墊 | ||
---|---|---|
Interior of dorsal half of heart from a human embryo of about thirty days. | ||
拉丁文 | tubera endocardiaca atrioventricularia | |
Gray's | subject #135 512 | |
卡內基分期 | 14 | |
日數 | 27 | |
前體 | neural crest[1] | |
發展結果 | septum intermedium |
心內膜墊或房室墊(Atrioventricular cushion)是由原始心臟發育過程中的一小群細胞發育而來,在心臟由一心房一心室發展為四腔室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發育為心內膜墊的細胞是位於房室管的管壁上。[2]在胚胎發育中,心臟最初是呈管狀的,之後經歷形態變化、重塑成為後來的兩心房兩心室構造。心內膜墊便是在這個發育過程中構成心臟瓣膜以及中隔的組織。
臨床意義
[編輯]心內膜墊的發育缺陷與心臟的房室中隔缺損有很大的關係。
發育
[編輯]心內膜墊由心內膜的內皮細胞變化而來,其中轉變的過程涉及內皮細胞失去胞間緊密連接的特性,而轉型為間葉細胞(Mesenchyme)。這些細胞移行進入位於內皮與心肌外套膜之間的心膠質(Cardiac jelly)。[3]這些移行的細胞隨後增殖形成房室管壁上的凸起,也就是心內膜墊。
由縱切面看,可見心室管的管壁在背側與腹側各有一個增厚的部位,即心內膜墊。在往後的發育階段,心內膜墊經由重塑、癒合的形態改變,將構成成熟心臟的中隔以及瓣膜。
參考資料
[編輯]- ^ Maschhoff KL, Baldwin HS.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neural crest migration. Am. J. Med. Genet. 2000, 97 (4): 280–8. PMID 11376439. doi:10.1002/1096-8628(200024)97:4<280::AID-AJMG1278>3.0.CO;2-N.
- ^ 道蘭氏醫學詞典中的endocardial cushions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原始心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