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民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天津大學機械製造工程系主任、教授,請見「彭澤民 (1917年)」。
彭澤民(1877年—1956年10月18日),字錦泉,號鏞希,廣東四會人,後僑居馬來西亞,中國近代華僑領袖。
生平
[編輯]1906年,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吉隆坡分會,被推選為書記。1924年,因為支持香港工人大罷工,被英國當局驅逐出境。1926年回到中國,在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舉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海外部部長。1927年反對蔣介石、汪精衛,參加南昌起義。1930年參加組織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抗日戰爭期間在海外開展民主救國運動。抗戰結束後,在上海改組中國農工民主黨,從事民主運動。
1949年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常務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1954年,他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討論憲法草案,期間並發言[1]。
參考資料
[編輯]1926年1月16日-1929年3月26日 | |
中央執行委員 | |
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
|
中央監察委員 | |
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 |
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4-1926 |
| ||||||||||
---|---|---|---|---|---|---|---|---|---|---|---|
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6-1929 |
| ||||||||||
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9-1931 |
| ||||||||||
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31-1935 |
| ||||||||||
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35-1945 |
| ||||||||||
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45-1950 |
|
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 1930年8月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選出 | |
總幹事 | |
幹事 |
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中央臨時執行委員會 | |
---|---|
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 1938年3月第三次全國幹部會議選出 | |
總聯絡人 | |
委員 |
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 | |
---|---|
1951年12月-1958年12月 | |
主席 | |
副主席 | |
中央執行局委員 | |
中央執行局秘書長 | |
中國民主同盟第一屆中央委員會 | |
---|---|
1949年12月-1956年2月 |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
常務委員 | |
中央政治局委員 | |
中央政治局秘書長 | |
中國民主同盟第二屆中央委員會 | |
---|---|
1956年2月-1958年12月 |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
常務委員 |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 | |
---|---|
1956年10月-1966年 |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
副秘書長 | |
常務委員 |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