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平湖文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平湖縣誌》學宮圖。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平湖縣誌》學宮圖。

平湖文廟為舊時中國浙江嘉興府平湖縣縣學文廟,原位於縣城東門內大街北側,即今中國浙江省嘉興平湖市當湖街道解放東路北側、環城東路西側。原建築已不存,其址今為空地。

平湖文廟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即平湖置縣同年),其址在縣署東二百五十步,成化十年(1474)基本建成,後世陸續重修[1]

據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光緒十二年(1886)兩版《平湖縣誌》記載及附圖,清末桐鄉文廟佈局為左廟右學,周圍圍牆一百一十丈(約352米),東路孔廟依次為萬仞宮牆、泮池泮橋(以上位於大街對面)、櫺星門三間(前東西各建有石牌坊一座,東題瞻之,西題仰止)、戟門五間(前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各一間)和大成殿三間(前有東西廡各三間,東廡南有齋宿房、洗罇所各一間,西廡南有齋宿房、廩給房各一間),西路儒學依次為八字照牆、儒學門三間(與儀門不正對,位於偏東位置,其上為奎星樓)、儀門三間、明倫堂三間(前東為經義齋,西為治事齋,各三間,兩齋南北為號舍,各兩間)和崇聖祠三間,明倫堂東西分別為教諭署和訓導署,另在廟外東南建有三層的龍吟閣[2]

參考資料[編輯]

  1. ^ 清·彭潤章等修,葉廉鍔等纂,《光緒平湖縣誌·卷三·建置上·學校》:學宮在縣治東二百五十步,明宣德五年吏部員外郎佘亨卜基創講堂(府柳志),九年縣丞孫華率邑紳陸珪、沈昊建大成殿、東西廡(程志),正統九年知縣徐韶修講堂,天順六年知縣張寧於殿西改建明倫堂,經義、治事兩齋,前為儀門,又前稍東為儒學門,成化十年知縣郝文杰建戟門、櫺星門,門左右名宦鄉賢兩祠,規制始備。
  2. ^ 《光緒平湖縣誌·卷三·建置上·學校》:廟制中為大成殿(三間),東廡配殿、西廡配殿(各三間),經籍庫(東廡之北),齋宿房、洗罇所(東廡之南,各一間),祭器樂器庫(西廡之北),齋宿房、廩給房(西廡之南,各一間),殿前石台一座,下為石陛,正南戟門(五間),櫺星門(三座),左右石坊兩座,左曰瞻之、右曰仰止,石欄一帶,東西下馬碑,越大街為泮池、石欄及萬仞宮牆一座,櫺星門內東名宦祠,西鄉賢祠(各三間),戟門內中為聖人之門。殿西北崇聖祠,前為明倫堂,東經義齋,西治事齋(各三間),兩齋南北皆有號舍(各兩間),前為儀門(三間),門外東為謁聖門一座,韓文公祠(三間)、敬一亭(一間),門內西為忠義孝友祠(三間,詳祠祀),儀門外甬道折而東為儒學門(三間),其上為奎星樓,門外為八字牆,又其外為河埠,明倫堂東為教諭署,西為訓導署(並詳公署),學門內東為柏林書屋(三間,雍正六年邑人俞錫齡等建,為會課公所,後圮,建昌黎祠,書屋移建稍南),西為市房七間,周圍圍牆一百一十丈有奇,東為龍吟閣三層(王志,按學校規制周詳,惟尊經閣未建,斯為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