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施·阿圖爾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12月27日) |
尼基施·阿圖爾 | |
---|---|
音樂家 | |
國籍 | 匈牙利 |
出生 | |
逝世 | 1922年1月23日 | (66歲)
職業 | 指揮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 |
尼基施·阿圖爾(匈牙利語:Nikisch Artúr,1855年10月12日—1922年1月23日),又譯尼基什,匈牙利指揮家。
生平
[編輯]尼基施·阿圖爾出生於匈牙利的莫雄聖米克洛什,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來自摩拉維亞。
尼基施曾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鋼琴、作曲,1872到1877年間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等樂團里做小提琴手。
1878到1887年間擔任萊比錫新劇院首任樂團首席(接任的是古斯塔夫·馬勒),1884年12月30日由他指揮,在萊比錫新劇院裏完成了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的首演。
1895年,從波士頓交響樂團和匈牙利國家歌劇院指揮位置上歸來的尼基施接任卡爾·賴內克,成為萊比錫布業大廳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他一直擔任這個職務,直到去世。同年,尼基施從漢斯·馮·彪羅手中接過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一職。兩人合作於1913年錄下第一個完整的交響樂錄音——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尼基施給樂團帶來的對音樂的敏感度和直覺使得他頗受樂團成員的愛戴。尼基施曾寫道「毫無疑問地,一流交響樂團的每一位成員都值得『藝術家』這個稱號。」 尼基施對樂手的態度給柏林的音樂家們營造了一種「獨奏家」的自我定位,直到今日柏林愛樂樂團仍保持着這種「獨奏家」的演奏特色。
尼基施的指揮風格是安靜但充滿誇張動作的,他以浪漫主義、動人的音色和即興般的瘋狂動作出名。在他的指揮下,柏林愛樂樂團逐漸將演出曲目從德奧為主拓展到包含柴可夫斯基、白遼士、李斯特、理察·史特勞斯、馬勒、布魯克納等人的作品。但是,他對新湧現出來的作曲流派並不感興趣,尤其對荀伯克、貝爾格、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表示反感。與前任彪羅不同,尼基施並不瘋狂要求排練,而是依賴現場即興所產生的直覺來演繹作品。他自認為在音樂廳中,他是作品的重新創作者[1]。作曲家布拉姆斯曾稱讚尼基施把自己的第四交響曲演奏到「傑出、無以復加」的境地。
1922年1月23日尼基施逝世於萊比錫,終年66歲,葬於萊比錫南靈園(Südfriedhof)。1971年萊比錫以其名字創立了「阿圖爾·尼基施青年指揮家獎」(Arthur-Nikisch-Preis für junge Dirigenten)。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The era of Arthur Nikisch. [2018-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