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羅菲莫維奇·安德烈耶夫
尼古拉·安德烈耶夫 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 |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莫斯科亞歷山德羅夫卡村 | 1905年11月21日||||||||
逝世 | 1974年9月27日 蘇聯蘇維埃吉爾吉斯伏龍芝 (今 吉爾吉斯比什凱克) | (68歲)||||||||
效命 | 蘇聯 | ||||||||
軍種 | 步兵 | ||||||||
服役年份 | 1927年-1958年(有間斷) | ||||||||
軍銜 | 上校 | ||||||||
統率 |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第47軍第260「紅旗科韋利」步兵師第1028步兵團 | ||||||||
參與戰爭 | 蘇德戰爭 | ||||||||
獲得勳章 |
|
尼古拉·特羅菲莫維奇·安德烈耶夫(俄語:Николай Трофимович Андреев,羅馬化:Nikolay Trofimovich Andreyev;1905年11月21日—1974年9月27日),蘇聯將領、蘇軍上校,曾參與蘇德戰爭,擁有蘇聯英雄(1945年授予)稱號。
生平
[編輯]安德烈耶夫於1905年11月21日出生在莫斯科的出租馬車夫家庭。十月革命後,他開始當郵遞員,然後在一家鍛造廠當學徒。一段時間後,他又先後在自由印刷廠和莫斯科蘇維埃第15印刷廠工作。1927年,他加入了紅軍,在第1「莫斯科無產階級」師第2步槍團服役。從團校中畢業後,他晉升為排長助理兼大士。1929年他退役後,再次成為了一名印刷廠職員[1]。
1935年,安德烈耶夫被徵召入伍,回到了紅軍的隊伍。他被派到外貝加爾軍區服役。他先是指揮第93步槍師第279步槍團的步槍排,後來,他晉升為步槍連連長。1938年,他成為了伊爾庫茨克州泰舍特區的政治委員[1]。
二戰開始後,安德烈耶夫迫切希望前往前線為國家作戰。然而到了1942年,他才被送去接受軍官培訓。培訓結束後,安德烈耶夫來到了莫斯科。在此,他被任命為第273步兵師第967步兵團下屬的營長,隨後,他去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線。當年7月,安德烈耶夫參加了第一場戰鬥。他的腿在這場戰鬥中受了傷,因此他在醫院裏治療了一個月。出院後,安德烈耶夫被調任為第260步兵師第1026步兵團下屬的營長。隨後,他因為在環形行動中大展身手,而被授予第一枚紅旗勳章[1]。
1943年春夏季,第260步兵師奉命前往圖拉整頓組織。此後,安德烈耶夫參與了對奧廖爾和布良斯克等城市的解放。1943年秋,他晉升為第1028步兵團團長[1]。
消息報上登記了一篇由戰地記者列夫·伊薩耶維奇·斯拉溫撰寫的文章《華沙高速公路》,講述了安德烈耶夫率領部下取得大勝的故事。1944年8月,安德烈耶夫團隨着紅軍一起,進軍到了維斯瓦河河岸。德軍發動的反擊,迫使受命解放華沙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轉攻為守。1945年1月14日,第一方面軍發起了華沙-波茲南行動,兩天後,隨着德軍撤退,安德烈耶夫率領着部下向着河岸對面進發,為了防止蘇軍按照計劃在第二天渡河,對岸的德軍開始沿着河岸修築起防禦工事,然而,安德烈耶夫團悄無聲息的渡過了河,挖進了德軍的防禦工事,德軍發現安德烈耶夫團時為時已晚,不得不投降。很快,又有幾支德軍趕了過來攻擊安德烈耶夫團,不過,蘇軍的大部隊已經按照計劃渡過了河,德軍的攻擊馬上就被蘇軍擊潰。隨後,安德烈耶夫團一邊向着華沙行進,一邊沿途解放居民點、道路和高地。終於,華沙解放了[1]。
1945年2月,安德烈耶夫扣押了一家劫持多國(包括蘇聯)公民並強制他們勞作的大型化工企業。
1945年4月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常務委員會下發命令,宣佈授予尼古拉·特羅菲莫維奇·安德烈耶夫蘇聯英雄稱號。接着,安德烈耶夫投身於柏林戰役,並率領着他的團,來到易北河與美軍會師。他的團位列第一批與美軍會師的部隊[1]。
戰後,安德烈耶夫留在了軍隊裏。1953年,他來到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擔任軍事政委,並在五年後退役。1974年9月27日,安德烈耶夫逝世,屍體安葬在吉爾吉斯首都伏龍芝(今比什凱克)[1]。
參考文獻
[編輯]- Геро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Кратки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 Пред. ред. коллегии И. Н. Шкадов. — М.: Воениздат, 1987. — Т. 1 /Абаев — Любичев/. — 911 с. — 100 000 экз. — ISBN отс., Рег. № в РКП 87-9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