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加拉大瀑布城 (安大略省)
尼亞加拉瀑布城 Niagara Falls | |
---|---|
市 | |
City of Niagara Falls | |
尼亞加拉瀑布城天際線 | |
綽號:世界蜜月之都(The Honeymoon Capital of the World) | |
尼亞加拉瀑布城在尼亞加拉區內的位置 | |
坐標:43°07′N 79°04′W / 43.12°N 79.07°W | |
國家 | 加拿大 |
省 | 安大略省 |
地區自治體 | 尼亞加拉區 |
設市 | 1903年6月12日 |
政府 | |
• 市長 | Jim Diodati |
• 行政機關 | 尼亞加拉瀑布城市議會 |
• 國會下議院議員 | Tony Baldinelli (加拿大保守黨) |
• 省議員 | Wayne Gates(安大略新民主黨) |
面積[1] [2] | |
• 陸地 | 209.71 平方公里(80.97 平方哩) |
• 市區 | 382.68 平方公里(147.75 平方哩) |
• 都會區 | 1,397.50 平方公里(539.58 平方哩) |
人口(2011年)[1][2] | |
• 市 | 82,997 (全國排名第65位)人 |
• 密度 | 395.8人/平方公里(1,025人/平方哩) |
• 市區 | 308,596(全國排名第12位) |
• 市區密度 | 545.02人/平方公里(1,411.6人/平方哩) |
• 都會區 | 390,317(全國排名第12位) |
• 都會區密度 | 279.3人/平方公里(723人/平方哩) |
時區 | EST(UTC−5) |
• 夏時制 | EDT(UTC−4) |
郵區編號前綴 | L2E、L2J、L2H、L2G |
電話區號 | 905、289、365 |
網站 | www |
尼亞加拉大瀑布城(英語、法語:Niagara Falls),當地華人舊譯尼加伙,是一座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金馬蹄地區尼亞加拉區的城市,坐落尼亞加拉河西岸的尼亞加拉半島,與美國尼亞加拉瀑布城隔河相望。尼亞加拉市人口約八萬,多從事旅遊業相關的各項服務性行業。
市內最著名的景觀是尼亞加拉大瀑布。尼亞加拉大瀑布有二:一在加拿大境內,一在美國境內。從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城可以一覽無遺同時觀看到兩個瀑布;從美國尼亞加拉大瀑布市反而看不到美國境內的瀑布。由於有利的自然條件,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城每年吸引幾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歷史
[編輯]從17世紀開始尼亞加拉大瀑布地區已有人居住,最初是易洛魁原居民。美國獨立戰爭後,大批效忠英王的十三州殖民遷居至上加拿大,當中不少在尼亞加拉河西岸落戶。另一方面,隨着尼亞加拉河東岸的地段獨立成為美國,沿河東岸的陸路運輸線亦歸屬美國,英方因此沿河西岸另建一條陸路運輸線,以容許經水路運輸的物資繞過尼亞加拉瀑布。該運輸線於1790年落成啓用,北起昆士頓,南至奇帕瓦溪(Chippawa Creek)注入尼亞加拉河所在,而一個名為奇帕瓦的聚落亦在運輸線南端形成。1812年戰爭期間尼亞加拉河沿河聚落飽受蹂躪,但戰後奇帕瓦迅速重建,並於1850年正式建制為村。與此同時,另一個名為德勒蒙維爾(Drummondville)的聚落則在現時的緬街(Main Street)、倫迪里(Lundy's Lane)和渡船街(Ferry Street)的交界處形成,並於1831年建制[3]。
首座跨越尼亞加拉河連接美加的橋樑於1848年開通,而大西方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則於1853年開通至此,並駁上該橋樑通往美國。大橋之後改建成一座雙層橋樑,並於1855年開通。一個名為額爾金(Elgin)的村落則在大橋加方落腳點形成,再於1856年與位於其南方的克利夫頓社區合併成克利夫頓鎮(Clifton)[3]。
隨着尼亞加拉大瀑布地區的旅遊業於19世紀逐漸興旺起來,克利夫頓鎮於1881年改稱尼亞加拉瀑布鎮,而德勒蒙維爾亦於翌年改稱尼亞加拉瀑布村。該兩村鎮於20世紀初合併,並於1903年6月12日正式建制為尼亞加拉瀑布城。有見利用尼亞加拉瀑布水流作水力發電的潛質豐厚,當局在該帶建造三座水電廠,該帶因此得以享用廉宜的電費。加上該帶的交通配套良好並接近美國,令尼亞加拉瀑布城的製造業蓬勃發展[3]。
尼亞加拉瀑布城於1963年與其鄰近的史丹福鄉(Township of Stamford)合併。另一方面,安省政府於1970年將尼亞加拉瀑布城所在的威蘭縣與隔鄰的林肯縣合併成尼亞加拉區,同時將奇帕瓦鄉、威洛比鄉(Willoughby Township)以及克羅蘭鄉(Crowland Township)一小部分併入尼亞加拉瀑布城[3]。
交通
[編輯]尼亞加拉瀑布城市內的主要省級高速公路為伊利沙伯皇后道(QEW)。該公路大致呈南北走向貫穿尼亞加拉瀑布城,來回共有四至六條行車線,為來往多倫多、咸美頓、伊利堡和美國水牛城之間的要道。安大略420號省道則從QEW分支,向東通往尼亞加拉河並駁上彩虹橋前往美國。此外,405號省道大致坐落濱湖尼亞加拉鎮以內,但沿該鎮與尼亞加拉瀑布城的邊界向東通往昆士頓村,中途有一小部分路段位於尼亞加拉瀑布城境內。非高速公路資格的尼亞加拉園林路則沿尼亞加拉河西岸,經尼亞加拉瀑布城連接濱湖尼亞加拉和伊利堡,由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管理。
尼亞加拉瀑布城市內的公共交通服務由市營的尼亞加拉瀑布城交通局營運。此外,市政府與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於2012年聯手創立WEGO巴士系統,取代公園局舊有的巴士路線,以便遊客來往尼亞加拉瀑布城和濱湖尼亞加拉各旅遊景點。
由維亞鐵路和美鐵聯營,連接多倫多和紐約市的楓葉號列車在尼亞加拉瀑布城火車站停靠。GO運輸公司現時則營運通勤巴士服務連接聖嘉芙蓮斯、布靈頓和尼亞加拉瀑布城,並於夏季營運連接多倫多、聖嘉芙蓮斯和尼亞加拉瀑布城的鐵路服務。
加拿大境內最接近尼亞加拉瀑布城的機場是位於濱湖尼亞加拉鎮的聖嘉芙蓮斯/尼亞加拉區域機場(St. Catharines/Niagara District Airport;IATA代碼:YXU;ICAO代碼:CYSN)。這是一座小型機場,沒有定期航班,主要供包機使用。市民主要使用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約翰·卡爾·芒羅咸美頓國際機場、或紐約州的水牛城-尼亞加拉國際機場和尼亞加拉瀑布城國際機場前往外地。
人口分佈
[編輯]種族
- 白人:93.4%
- 原住民:1.1%
- 亞洲人:4.0%
宗教
氣候
[編輯]如南安大略其他地區般,尼亞加拉瀑布城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Dfa),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一月平均高低溫分別為−1.0 °C(30.2 °F)和−7.9 °C(17.8 °F),但冰點以上的氣溫在冬季也並不罕見[4]。冬季在風向配合下大湖效應可為該市帶來可觀的降雪,年均降雪量約達162厘米(64吋)。七月平均高低溫分別為27.2 °C(81.0 °F)和16.7 °C(62.1 °F),平均每年有13日的氣溫超越30 °C(86.0 °F)[4]。市內年均降水量為970.2毫米(38吋)。
尼亞加拉瀑布城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2.2 (72.0) |
19.5 (67.1) |
26.5 (79.7) |
33.0 (91.4) |
35.0 (95.0) |
34.6 (94.3) |
38.4 (101.1) |
38.3 (100.9) |
35.6 (96.1) |
32.8 (91.0) |
24.4 (75.9) |
21.5 (70.7) |
38.4 (101.1) |
平均高溫 °C(°F) | −0.4 (31.3) |
1.3 (34.3) |
5.9 (42.6) |
12.8 (55.0) |
19.4 (66.9) |
24.5 (76.1) |
27.4 (81.3) |
26.0 (78.8) |
21.9 (71.4) |
15.1 (59.2) |
8.7 (47.7) |
2.7 (36.9) |
13.8 (56.8) |
日均氣溫 °C(°F) | −4.1 (24.6) |
−2.7 (27.1) |
1.2 (34.2) |
7.5 (45.5) |
13.6 (56.5) |
19.1 (66.4) |
22.2 (72.0) |
21.1 (70.0) |
17.1 (62.8) |
10.7 (51.3) |
4.9 (40.8) |
−0.7 (30.7) |
9.2 (48.6) |
平均低溫 °C(°F) | −7.8 (18.0) |
−6.6 (20.1) |
−3.5 (25.7) |
2.2 (36.0) |
7.7 (45.9) |
13.7 (56.7) |
17.0 (62.6) |
16.2 (61.2) |
12.3 (54.1) |
6.3 (43.3) |
1.1 (34.0) |
−4.1 (24.6) |
4.5 (40.1) |
歷史最低溫 °C(°F) | −26 (−15) |
−25 (−13) |
−20 (−4) |
−13.5 (7.7) |
−4.4 (24.1) |
2.2 (36.0) |
5.6 (42.1) |
1.0 (33.8) |
0.0 (32.0) |
−6.7 (19.9) |
−12.5 (9.5) |
−24 (−11) |
−25 (−13)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75.6 (2.98) |
61.8 (2.43) |
61.7 (2.43) |
72.0 (2.83) |
86.8 (3.42) |
80.9 (3.19) |
78.9 (3.11) |
79.2 (3.12) |
98.2 (3.87) |
79.7 (3.14) |
91.8 (3.61) |
81.1 (3.19) |
947.5 (37.30)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27.8 (1.09) |
29.6 (1.17) |
36.7 (1.44) |
66.0 (2.60) |
85.9 (3.38) |
80.9 (3.19) |
78.9 (3.11) |
79.2 (3.12) |
98.2 (3.87) |
79.7 (3.14) |
81.9 (3.22) |
49.3 (1.94) |
794.0 (31.26)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47.7 (18.8) |
32.2 (12.7) |
25.0 (9.8) |
6.0 (2.4) |
0.90 (0.35)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9.8 (3.9) |
31.8 (12.5) |
153.5 (60.4) |
平均降水天數(≥ 0.2 mm) | 14.4 | 11.4 | 11.3 | 12.6 | 13.5 | 11.3 | 10.9 | 10.8 | 11.2 | 13.0 | 13.0 | 13.4 | 146.6 |
平均降雨天數(≥ 0.2 mm) | 5.0 | 4.5 | 7.2 | 11.6 | 13.4 | 11.3 | 10.9 | 10.8 | 11.2 | 13.0 | 11.1 | 7.7 | 117.9 |
平均降雪天數(≥ 0.2 cm) | 9.8 | 7.7 | 5.0 | 1.6 | 0.08 | 0.0 | 0.0 | 0.0 | 0.0 | 0.0 | 2.4 | 6.6 | 33.2 |
數據來源1:Environment Canada (normals 1981–2010, extremes 1981–2006)[5] | |||||||||||||
數據來源2:Environment Canada (extremes for Niagara Falls 1943−1995)[4] |
景點
[編輯]尼亞加拉大瀑布城市政府的園林局以尼亞加拉大瀑布為中心,開發一次系列旅遊項目:
- 水簾洞觀瀑:乘電梯下幾十米到達瀑布後的水簾洞看瀑布,另一出口可到瀑布腳下的平台近距離觀看瀑布
- 霧裏舟:穿上雨衣乘小船到瀑布腳下,在瀑布激起的雨霧中,領略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氣勢。
- 尼亞加拉賭場
- 瀑佈景觀賭場
- 西班牙吊車
- 高爾夫球場
- 天柱塔
1996年尼亞加拉大瀑布城第一所賭場尼亞加拉賭場落成,因為在加拿大賭博所得不必繳納所得稅,尼亞加拉賭場每年為這地區招攬大量旅客。原有旅館人滿為患,於是美國大旅店集團如喜來登集團等紛紛到尼亞加拉大瀑布城建造新的賓館,越發促進尼亞加拉地區的經濟。2004年一所更豪華的瀑佈景觀賭場在鄰近馬蹄形大瀑布的山丘上落成。
市內其他旅遊景點如下:
- 尼亞加拉公園溫室
- 葵因斯屯公園 園中央聳立着1812年抗美戰爭英雄紀念碑。周六日有免費露天音樂會。
- 克禮夫屯山商業區 有蠟人館、「健力士世界紀錄館」、「信不信由你館」、旅社、珠寶店、餐廳等。
- 海洋公園 - 鯨魚、海豚表演
- 尼亞加拉園藝學院內設尼亞加拉植物園供學生實習。
- 蝴蝶館
- 百花鐘
- 威蘭運河
媒體
[編輯]報紙
電台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Niagara Falls, City Ontario (Census Subdivision). Census Profile, Canada 2011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8 February 2012 [2012-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7).
- ^ 2.0 2.1 St. Catharines-Niagara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 (CMA) with census subdivision (municipal) population breakdowns, land areas and other data. Statistics Canada, 2006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7-03-13 [200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 ^ 3.0 3.1 3.2 3.3 Zavitz, Sherman. History. 尼亞加拉瀑布城市政府. [201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4).
- ^ 4.0 4.1 4.2 Environment Canada—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71-20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8 April 2012.
- ^ Niagara Falls NPCSH.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81–2010. Environment Canada. [September 15, 2013].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尼亞加拉大瀑布城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尼亞加拉大瀑布城克禮夫屯山商業區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文) 尼亞加拉大瀑布城中文門戶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