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孫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孫晟(?—956年12月21日[1][2]),初名孫鳳,又名孫忌,封爵魯文忠公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他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楊吳南唐的官員,他在南唐中主李璟時官至宰相。當南唐被後周攻打時,李璟派他作為使者出使後周,以圖說服後周世宗皇帝郭榮結束他的南征,郭榮因為孫晟沒有向他透露南唐的情報,而且對待自己傲慢不恭,於是將他處死。

早年[編輯]

孫晟生年不詳,出生於高密。孫晟好學,善於文辭,特別是作詩[3]

孫晟年輕時參加科舉,中進士,到洛陽。不清楚當時是唐朝末年還是後梁初年。當時的文人注意細節和外觀,孫晟為人豪放,不修邊幅,於是棄功名而去,南遊廬山。在簡寂宮出家為道士。他在牆上畫上唐代詩人賈島的肖像,早晚祭拜,道士們認為他中邪了,把他逐出簡寂宮。他於是重新穿上儒服,到鎮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拜謁晉王李存勖[3]

後唐時期[編輯]

923年,李存勖即位為帝,建立後唐,和不久後滅亡後梁,並有其領土[4]。後唐宰相豆盧革得知孫晟的名聲,徵召他為判官,之後孫晟轉任著作佐郎[3]

926年,李存勖死後,他的義兄李嗣源即位為唐明宗,927年,孫晟作為宣武軍節度使(治所在河南省開封市朱守殷的判官[3][5]。927年冬天,李嗣源突然宣佈他要從國都洛陽到汴州視察,導致兩個謠言——他打算攻打後唐的東南鄰國,或者他要對付東方諸侯。孫晟建議朱守殷不接納皇帝,朱守殷同意,閉城自保。李嗣源在朱守殷防禦準備好之前就派范延光石敬瑭率軍開始圍攻,不久之後李嗣源親自到達,繼續圍攻,汴州的人開始成群結隊地背棄朱守殷。朱守殷於是自殺[5]

孫晟於是拋棄了他的妻兒,亡命在陳州、宋州之間。李嗣源的重臣安重榮厭惡孫晟,說他煽動朱守殷謀反,畫影圖形通緝他,沒有抓到,於是將孫晟全家殺死。陸游的《南唐書》說孫晟是依附李從榮,李從榮失敗後,孫晟亡命。孫晟到達正陽(今安徽省阜陽市六安市邊境),是後唐和吳國的邊境。在渡過淮河到達吳國之前, 他被後唐邊境巡邏騎兵攔下,他坐在淮河岸上,抓住他的衣服吃跳蚤,所以巡邏騎兵不再理他。之後他渡過淮河進入吳國領土[3]

吳國時期[編輯]

進入吳國,孫晟在壽春為奉國軍節度使劉金所得。孫晟在劉金面前假裝不能說話。有一天,孫晟去漢朝淮南王劉安廟裏祈禱,劉金派人躲在神座下聽到了孫晟禱告的聲音,因此送他到金陵,當時吳國的執政者徐知誥就在金陵[3]

當時,徐知誥正在招攬四方豪傑,對孫晟歸附非常高興。[3][5]孫晟口吃,所以和他寒暄並不會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一旦他有機會和他神探,就會發現他知識淵博,很有說服力。徐知誥很器重他,命他負責起草教令。徐知誥也諮詢他關於取代楊吳的計劃,每一次他們商談,都要超過一個時辰,不過孫晟能夠保守秘密,沒有透露他和徐知誥談論的內容。[3]932年,徐知誥在金陵府舍作禮賢院,聚集圖書,延攬士大夫,與孫晟及陳覺議論時事。[6]

南唐時期[編輯]

李昪統治時[編輯]

937年,吳國末代皇帝楊溥禪位給徐知誥,吳國滅亡。徐知誥即位為皇帝,建立齊國[7]。兩年後,徐知誥改回自己的原姓,改國號唐,即南唐[8],改名李昪[9]。李昪在位時,孫晟官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中書侍郎[3]。當時李昪長子齊王李璟的心腹馮延巳嘲笑孫晟:「您有什麼本事,當了中書郎?」孫晟一直看不起馮延巳,回答說:

我孫晟不過是太行山東一個鄙陋的儒生,作文章比不上馮公,談吐詼諧比不上馮公,諂媚狡詐比不上馮公。但主上讓馮公你同齊王一起行動和居處,是想讓你以仁義的言行去輔佐他,怎麼能只是成為聲色犬馬的朋友!我孫晟確實沒有什麼本事,然而馮公你的本事,正好能給國家造成災禍。[10]

當李昪生病,然後於943年駕崩後不久,孫晟擔心馮延巳和他的同黨將把持朝政,想宣告遵照先帝遺詔,命宋皇后臨朝稱制。翰林學士李貽業指出李昪曾說過:婦人干預政事,是致亂的根源。而且嗣君李璟年已長成,聲望昭著,後宮臨朝是亡國之說;他表示定要向百官揭露抵制。孫晟害怕,沒有這樣做。李璟登基成為皇帝。[10]

李璟統治時[編輯]

李璟即位後,皇弟李景達不喜歡孫晟,孫晟離開朝廷外任永泰軍節度使(治所在舒州,今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孫晟治軍嚴明[3]。944年,李璟在宮中建造高樓,召集侍臣觀看,蕭儼說:「只恨樓下沒有修個井。」李璟不解。蕭儼回答說:「因為這個不如陳後主的景陽樓而已。」用隋朝滅陳時,陳後主投枯井的典故諷刺皇帝。李璟發怒,把他貶官到舒州,舒州觀察使孫晟派兵防備他。蕭儼說:「我因直言進諫得罪,不是有異志。先帝顧命時,孫公差點把社稷引向危亡,那種罪過不比我蕭儼更重嗎?今天你卻來防備我!」孫晟慚愧惶恐,立即解除防設。[10]一度有永泰軍兩名士兵憎恨孫晟嚴明的軍紀,進入府衙,想要刺殺孫晟。孫晟剛好沒有在府衙,以他們殺了都押牙李建崇之後逃跑。孫晟因此被貶為光祿卿。但是李璟還是尊敬孫晟,沒有進一步地懲罰他,後來讓他擔任尚書省右僕射[3][11]

952年,李璟任命太弟太保、昭義節度使馮延巳,前鎮海節度使徐景運中書侍郎,和孫晟都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孫晟素來輕視馮延巳,對人說:「金杯玉碗,竟然盛了狗屎!」[12]

當時孫晟、馮延巳和徐景運拜相時,南唐剛剛擊滅其西南鄰國楚國,但是楚國三個節度使,南唐只控制了其中一部武安軍節度使(治所在楚國的國都今湖南省長沙市),其他兩部武平軍節度使(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被劉言割據, ,靜江軍節度使(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被南漢趁機佔據。李璟打算停止桂林的戰役,收回益陽的屯兵,將武平軍的指揮權授於劉言。孫晟表示同意,馮延巳反對,說這將導致南唐征服楚國勞而無功。在馮延巳的建議下,李繼續攻打靜江和武平,但終歸失敗,[12][13]952年冬,劉言佔領長沙,將南唐全部逐出楚國的故土。孫晟、馮延巳上表請罪,請求皇帝將他們免職。李璟寬恕了他們。但在孫晟的堅持下,李璟讓他和馮延己一同被罷免同平章事,而只擔任原來僕射的官職。[13]

孫晟在李昪、李璟父子手下為官二十多年,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據說他每次吃飯時,不用餐桌,他讓使女各執一個盛着食物的盤子圍繞着他,稱之為「肉台盤」。南唐的富人競相仿效。[3]

956年,後周南征南唐。李璟任命孫晟為司空,派他和禮部尚書王崇質出使後周,面見周世宗郭榮,獻金千兩,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請求後周停止南征。據說孫晟出使之前,認為他不會活着回來,對左僕射馮延巳說:「此行應當由左相出使,然而我孫晟如果推辭,那就有負先帝烈祖厚望。」李璟向郭榮承諾:1,李璟放棄皇帝尊號,向後周稱臣;2,割讓壽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六州;3,每年進貢黃金絹帛百萬。之前的使臣李德明、鍾謨也接到了李璟的議和命令[1]

三月十三日,孫晟等人到達周世宗所在之處。三月十七日,後周世宗派人帶孫晟到壽春城下,並且讓他招安南唐壽州守將、清淮軍節度使劉仁贍。劉仁贍見到孫晟,在城上身着戎裝行拜禮。孫晟對劉仁贍說:「您身受主上深厚恩澤,不可開門迎納敵寇。」周世宗聽說後,十分惱怒,孫晟說:「臣下我身為宰相,豈能教唆節度使叛變投敵!」周世宗於是釋放了他。[1]

李德明、鍾謨、孫晟、王崇質,先後向郭榮請和,郭榮認為軍事上後周有優勢,他想控制南唐長江以北所有的領土,所以他拒絕了李璟的提議。李德明擔心後周繼續進攻,要求回朝說服李璟放棄長江以北的所有領土。郭榮同意了,在孫晟的請求下,允許李德明和王崇質回到南唐首都金陵。在他們抵達金陵後,李德明報告李璟郭榮的聲威德行以及後周軍隊的力量,建議南唐放棄長江以北所有領土。但是,宰相宋齊丘反對割讓任何領土。他與樞密使陳覺、樞密副使李徵古長期與李德明、孫晟不和,讓王崇質說得同李德明不一樣,趁勢對李璟說李德明的壞話道:「李德明出賣國家求取私利。」李璟勃然大怒,將李德明在街市斬首。[1]

南唐駕部員外郎朱元利用奏報政事論述用兵策略,南唐主認為他有才能,命他統領軍隊收復長江以北各州。朱元反擊,收回幾個被後周佔領的州舒州蘄州和州。郭榮於是回到開封府重新部署南征,派李重進等人留守前線,後周開國皇帝周太祖郭威是周世宗的姑父,是李重進的舅舅。郭榮把孫晟帶回到開封,開始對他們很尊重。每次朝會,讓他們排在中書省官員的後面,時常召見,給他們喝美酒,詢問南唐情況。李璟派人將封有書信的蠟丸帶給李重進,用高官厚祿來引誘,書信中都是毀謗後周朝廷和策反離間的話;李重進將來信奏報。之前,孫晟在向郭榮聲稱李璟非常敬畏郭榮。看到來信,郭榮憤怒地指責孫晟撒謊。孫晟神色嚴正言辭激昂,只求一死。郭榮再問南唐國中虛實,孫晟緘口不答。十一月十七日,世宗命令都承旨曹翰送孫晟到右軍巡院,酒過幾巡以後,和言悅色地問他,孫晟始終不說。曹翰宣旨:「有詔賜相公死。」孫晟神色不變,尋找朝袍朝笏,整理衣帽,向南叩拜說:「臣下我謹以死報國。」於是赴死。連同隨從一百多人一起被處死,鍾謨被貶為耀州司馬。事後世宗後悔殺死忠誠的孫晟,召回鍾謨,授予衛尉少卿。[1]李璟聽說孫晟被殺,贈他為太傅,追封魯國公,諡號文忠。擢升他的兒子為祠部郎中,賜名魯嗣[3]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五代史/卷131》,出自薛居正舊五代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五代史·卷33》,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資治通鑑》卷293.
  2. ^ 中央研究院中西曆轉換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十國春秋卷27
  4. ^ 《資治通鑑》卷272
  5. ^ 5.0 5.1 5.2 《資治通鑑》卷276
  6. ^ 《資治通鑑》卷277
  7. ^ 《資治通鑑》卷281
  8. ^ 《資治通鑑》卷282
  9. ^ 舊五代史卷134
  10. ^ 10.0 10.1 10.2 《資治通鑑》卷283:「晟,山東鄙儒,文章不如公,談諧不如公,諂詐不如公。然主上使公與齊王游處,蓋欲以仁義輔導之也,豈但為聲色狗馬之友邪!晟誠無能;公之能,適足為國家之禍耳。」
  11. ^ 《十國春秋》記載孫晟是左僕射,雖然左右僕射品級相同,但位次上左僕射高於右僕射。《資治通鑑》記載孫晟是右僕射,馮延巳是左僕射,符合史實的發展
  12. ^ 12.0 12.1 《資治通鑑》卷290
  13. ^ 13.0 13.1 《資治通鑑》卷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