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穆皇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穆皇后 竇氏
唐國公夫人
竇後像,出自《百美新詠圖傳
時代隋朝
婚姻名份元配
諡號太穆皇后→太穆順聖皇后
親屬
父親追贈杞國公竇毅
母親北周襄陽長公主
高祖神堯皇帝李淵
夫之父世祖元皇帝李昞
夫之母元貞皇后獨孤氏
姊妹黎國公裴弘策妻竇氏
隱太子李建成
唐太宗李世民
衛懷王李玄霸
巢剌王李元吉
平陽昭公主
其他親屬外祖父: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
舅父:北周世宗明皇帝宇文毓、北周孝閔皇帝宇文覺、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
侄孫:竇德玄

太穆皇后(573年前—617年前),竇氏,胡姓紇豆陵氏京兆郡始平縣(今陝西省興平市)人,祖籍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唐朝追尊皇后。

生平

[編輯]

竇氏是隋朝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的女兒,生母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陽長公主[1]

竇氏出生時頭髮下垂超過了脖子,虛齡三歲時頭髮就和身體一樣長,閱讀《女誡》、《列女傳》等書籍,讀過一次就不忘記。周武帝特別喜愛這個外甥女,將她帶到宮中養育,與其他外甥不同。當時周武帝娶突厥女子阿史那氏為皇后,皇后不受寵愛,竇氏當時年紀還小,私下對周武帝說:「四方沒有寧靜,突厥還很強大,希望舅舅抑制個人感情撫慰皇后,以天下百姓為念,還需要突厥的幫助,那麼江南的南陳、關東的北齊政權就不能成為禍患了。」周武帝讚許並採納了意見[2][3]。竇毅聽說後,對襄陽公主說:「這個女兒才華容貌如此,不可以隨便許配給人,應當為她求賢能的丈夫。」竇毅於是在門口屏風上畫上兩隻孔雀,公子們有來竇家求婚的,竇毅就給他們兩隻箭,暗中許諾射中孔雀眼睛的就娶自己的女兒。前後數十人來竇家求婚,都沒能射中,李淵最後才來,兩次發箭各射中一隻眼,竇毅大喜,就將女兒嫁給李淵。周武帝去世後,竇氏追悼思念好像喪失了親生父母。隋文帝楊堅接受禪讓建立隋朝,竇氏聽說後灑下眼淚,自己跳上胡床說:「恨我不是男子,不能救助舅舅家的危難!」竇毅和襄陽公主急忙捂住竇氏的口說:「你別胡說,我們家族會被族滅的!」[4][5][6]

竇氏侍奉婆婆獨孤夫人以孝順聞名,獨孤夫人一向有風弊病,有時病重危險,她的其他兒媳因為獨孤夫人性情嚴厲,害怕受到譴責,都聲稱有病而退避,只有竇氏晝夜服侍,常常是十天一月不脫衣脫鞋休息。竇氏擅長書法,會模仿李淵的字,兩人的書法放在一起,人們不能區別,又擅長寫文章,喜好規諫勸誡。大業年間,李淵擔任扶風郡太守,有幾匹駿馬。竇氏常對李淵說:「皇上喜歡鷹愛好馬,你是知道的,這些馬可以進獻給皇上,不能久留,如果有人在皇上面前說起,一定會因此連累自身,希望您認真考慮。」李淵沒有立即決斷,最終因此獲罪遭到貶官。不久,竇氏於五月廿一日在涿郡去世[7],虛歲四十五[8]。李淵回憶起竇氏的話,才尋求自安的計策,多次尋找鷹犬進獻,隋煬帝果然大為高興,將李淵提拔為將軍,李淵流着淚對兒子們說:「如果我早聽你們母親的話,很久以前就當這個官了。」義寧元年十二月癸未(618年1月8日),隋恭帝追贈竇氏為唐國妃,諡號[9][10]武德元年六月己卯(618年7月3日),追諡穆皇后[11][12]。貞觀九年歲次癸未冬十月辛丑朔二日庚寅(635年12月12日),唐高祖安葬於獻陵,竇氏的棺材從壽安陵遷移到獻陵合葬,加號太穆皇后[13][14]上元元年八月壬辰(674年9月20日),追尊太穆神皇后[15][16]天寶八載六月十五日(749年7月4日),追尊太穆順聖皇后[17][18]

住宅

[編輯]

太穆皇后出嫁前住在長安的宣陽坊,住宅西邊有太穆皇后的歸寧院,之後該宅施捨給淨域寺[19],寺中僧人說,三階院門外就是唐高祖射孔雀的地方[20][21]

其他

[編輯]

北周通道館學士長孫熾曾經聽說太穆皇后勸說周武帝撫慰突厥的阿史那皇后,心中記住了此事,長孫熾經常對弟弟長孫晟說:「這是個聰穎明智的人,必定有奇特的兒子,不能不設法和他們家聯姻。」所以長孫晟將女兒長孫氏嫁給了太穆皇后的次子李世民[22]

竇氏的兒子李元吉出生時,竇氏討厭他的樣貌,不養育這個兒子,侍奉的老婦人陳善意私自用乳汁養育了李元吉[23]

隋煬帝和李淵都是獨孤信的外孫,然而李淵經常對隋煬帝抱有戒心。每次上朝以後,隋煬帝都在李淵背後有說詞。一次隋煬帝舉行宴會,他當着大家的面同李淵開玩笑,他見李淵長得高額頭,滿臉皺紋,就說李淵是老太婆臉。李淵心中憤恨不樂,等到回到家裏,仍然不高興,見李世民以及其他兒子都沒有說任何話。第二天李淵告訴竇氏說:「我的身世本來就可悲,現在皇帝又貶低我為老太婆臉,看來我的兒孫免不了要挨餓受凍了!」竇氏高興地說:「這句話應該全家慶賀呀!」李淵不理解,說竇氏是安慰他。竇氏說:「你被封為唐國公,老太太則是堂主,堂主就是唐主呀!」李淵立刻解除了疑慮,高興起來,與李世民、李元吉等人私下慶賀[24][25]

《冊府元龜·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太宗貞觀二年八月,帝以軍國無事,每日視膳於西宮。三年正月戊午,帝有事於太廟,至太穆皇后神主,悲慟嗚咽,伏地不能興,侍衛者莫不歔欷。先是,帝在髫齔,穆後於諸子之中獨所鍾愛,自穆後寢疾,朝夕侍側,不解衣冠,所進湯藥必先嘗之。及丁穆皇后憂,毀瘠三年,杖而能起。即位後幸隴州經慶善宮,歔欷謂侍臣曰:「此朕生處朕之,胞見在宮裏慈顏,緬邈無可復追,生育之恩不知何以。」上報因舉聲號,慟悲不自勝,在位者莫不嗚咽。及還至宮,享後於正寢,後數歲,下詔為後建福佛寺於京師。初起作之夜,帝夢見後侍奉。若平生既寤,悲感流涕達旦,因下詔薦福於寺盡京城,僧尼設齋追福焉。

家庭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竇賢,隋朝遷州刺史、杞國公
  • 竇照,北周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成州刺史、鉅鹿恭公
  • 竇文殊,隋朝儀同三司、成都縣公
  • 竇氏,嫁隋朝大都督、千牛備身、東平郡公宇文則
  • 竇氏,嫁隋朝著作郎、灃州刺史、懷義郡公裴弘策

子女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51》,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76》,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高祖太穆順聖皇后竇氏,京兆平陵人。父毅,在周為上柱國,尚武帝姊襄陽長公主,入隋為定州總管、神武公。
  2. ^ 《資治通鑑·卷一七一》:阿史那後無寵於周主,神武公竇毅尚襄陽公主,生女尚幼,密言於帝曰:「今齊、陳鼎峙,突厥方強,願舅抑情慰撫,以生民為念!」帝深納之。
  3. ^ 《資治通鑑考異》:考異曰:周書曰:「後有姿貌,善容止,周帝甚敬焉。」按房玄齡唐高祖實錄云:「武帝納厥女,陋而無寵,太穆皇后勸帝強撫慰之。」今從之。
  4. ^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高祖太穆皇后竇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後母,周武帝姊襄陽長公主。後生而發垂過頸,三歲與身齊。周武帝特愛重之,養於宮中。時武帝納突厥女為後,無寵,後尚幼,竊言於帝曰:「四邊未靜,突厥尚強,願舅抑情撫慰,以蒼生為念。但須突厥之助,則江南、關東不能為患矣。」武帝深納之。毅聞之,謂長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乃於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後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後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於我帝。及周武帝崩,後追思如喪所生。隋文帝受禪,後聞而流涕,自投於床曰:「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毅與長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滅吾族矣!」
  5. ^ 《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後生,發垂過頸,三歲與身等。讀女誡、列女等傳,一過輒不忘。武帝愛之,養宮中,異它甥。時突厥女為後,無寵,後密諫曰:「吾國未靖,虜且彊,願抑情撫接,以取合從,則江南、關東不吾梗。」武帝嘉納。及崩,哀毀同所生。聞隋高祖受禪,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禍。」毅遽掩其口,曰:「毋妄言,赤吾族!」常謂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識不凡,何可妄與人?」因畫二孔雀屏間,請昏者使射二矢,陰約中目則許之。射者閱數十,皆不合。高祖最後射,中各一目,遂歸於帝。
  6. ^ 《資治通鑑·卷一七五》:上柱國竇毅之女,聞隋受禪,自投堂下,撫膺太息曰:「恨我不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陽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滅吾族!」毅由是奇之。及長,以適唐公李淵。淵,昞之子也。
  7. ^ 《唐文拾遺·卷六十一·花塔寺玉石佛座題字》:開元十五年,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堯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太宗文武聖皇帝五月廿六日忌。十八日,開十六年,昭成皇后正月二日忌,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堯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中宗孝和皇帝六月二日忌。右已上九忌,同造玉石像一區,日光座舉高九尺。
  8. ^ 《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始,元貞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嚴,諸姒娣皆畏,莫敢侍。後事之,獨怡謹盡孝,或淹月不釋衣履。工為篇章規誡,文有雅體。又善書,與高祖書相雜,人不辨也。崩於涿郡,年四十五。
  9. ^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十二月癸未,隋帝贈唐襄公為景王,仁公為元王,夫人竇氏為唐國妃,諡曰穆。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十二月,癸未,追諡唐王淵大父襄公為景王,考仁公為元王,夫人竇氏為穆妃。
  11. ^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己卯,備法駕,迎皇高祖宣簡公已下神主,祔於太廟。追諡妃竇氏為太穆皇后,陵曰壽安。
  12. ^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己卯,追諡皇高祖曰宣簡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廟號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皇帝,廟號世祖,妣獨孤氏曰元貞皇后,妃竇氏曰穆皇后。
  1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四》:庚寅,葬太武皇帝於獻陵,廟號高祖,以穆皇后祔葬,加號太穆皇后。
  14. ^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太穆皇后哀冊文》:維貞觀九年歲次癸未冬十月辛丑朔二日庚寅,太穆皇后梓宮啟自壽安陵,將祔於獻陵。其日,至尊親奉奠於太安宮,乃使兼太尉某設祖於行宮,禮也。龍攢夙啟,翟輅朝陳,方祇靖德,圓魄虛神。哀子嗣皇帝諱,攀弓劍而長號,想褘褕之弗御,痛異宮之隔禮,切分心於窮慮。二南風化,萬古徽音,式昭史冊,如玉如金。其詞曰:元功肸蠁,景福氤氳。將開樞電,且應黃雲。曰惟基命,於昭德性。配天不失,復夏無競,門德丕承,華宗遞興。皇家漢氏,祥發慶膺。冥符世胄,並會休徵。帝妃北渚,聖母東陵。秘景陰陵,含章嬪則。柔順宏范,幽閒毓德。率禮無違,尊師罔忒。言昭圖史,聲芳邦國。帝錄將啟,天妹言歸。塗山表貺,渭汭增暉。外求才淑,內鑒幾微。蘋蘩夕牖,絲枲中闈。琴瑟匪諧,水霜慚潔。道葉離明,貞符兌悅。潛德勿用,內教爰設。世罕交泰,時虧地節。膺期集祉,含和履正。華渚降祥,高禖誕聖。潛著軒象,未彰靈命。奄御?衣,俄飛天鏡。嗚呼哀哉!受終撫運,馭極乘乾。物思厚德,政闕承天。瑤尊委奠,金屋虛筵。嗟故劍之無托,嘆房樂之徒懸。嗚呼哀哉!宸駕上仙,玉幾垂裕。率土遏密,同軌畢赴。背櫟陽之神宇,指原陵之封樹。悼虞妃之不從,遵周典而遷祔。嗚呼哀哉!蒼茫昭世,冥漠神心。松庭幽寂,隧路凝深。儼龍せ而未進,切鳳吹之哀吟。水滔滔而不息,日黯黯而將沈。百神驚而元兆邃,萬國慟而寒山陰。晦重雲於畢陌,結微霜於谷林。嗚呼哀哉!極寰宇之儀訓,播英聲於先後。惟皇運之天長,配靈崐而地久。流凱風於椒掖,散白露於陵阜。軼任姒之高蹤,邁嵩華而不朽。嗚呼哀哉!
  15. ^ 《舊唐書·卷五·本紀第五》: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懿王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為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為文武聖皇帝,太穆皇后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為文德聖皇后。
  16.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妣張氏為宣莊皇后,懿王為光皇帝,妣賈氏為光懿皇后,太武皇帝為神堯皇帝,太穆皇后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為太宗文武聖皇帝,文德皇后為文德聖皇后。
  17. ^ 《唐會要·卷三》:高祖皇后竇氏,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諡穆皇后。貞觀九年五月九日,追尊太穆神皇后。天寶八載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順聖皇后。
  18. ^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後事元貞太后以孝聞。太后素有羸疾,時或危篤。諸姒以太后性嚴懼譴,皆稱疾而退,惟後晝夜扶侍,不脫衣履者,動淹旬月焉。善書學,類高祖之書,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規戒。大業中,高祖為扶風太守,有駿馬數匹。常言於高祖曰:「上好鷹愛馬,公之所知,此堪進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為身累,願熟思之。」高祖未決,竟以此獲譴。未幾,後崩於涿郡,時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後言,方為自安之計,數求鷹犬以進之,俄而擢拜將軍,因流涕謂諸子曰:「我早從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初葬壽安陵,後祔葬獻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太穆順聖皇后。
  19. ^ 《長安志·卷苐八》:南門之西,杞國公竇毅宅。(毅即太穆皇后之父。宅西有皇后歸寧院,後施淨域寺。宅南有杞公廟。)
  20. ^ 《酉陽雜俎·續集卷六》:宣陽坊靜域寺,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階院門外,是神堯皇帝射孔雀處。
  21. ^ 《唐詩紀事·卷五十七》:宣陽坊靜域寺,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階院門外是神堯皇帝射孔雀處。
  22. ^ 《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晟兄熾,為周通道館學士。嘗聞太穆勸撫突厥女,心志之。每語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圖昏。」故晟以女太宗。
  23. ^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惡其貌,不舉,侍媼陳善意私乳之。
  24. ^ 《太平廣記·卷一六三》:隋煬帝與神堯高祖俱是獨孤外家,然則神堯與煬帝常悔吝。每朝謁退,煬帝背有詞然。後因賜宴,煬帝於眾,因戲神堯。神堯高顏面皺,帝目為阿婆面,神堯忿恚不樂。洎歸就第,怏悵不已。見文皇已下,告文皇皆無言。次告竇皇后曰:「某身世可悲,今日更被上顯毀雲阿婆面,據是兒孫不免饑凍矣。」竇後欣躍曰:「此言可以室家相賀。」神堯不喻,謂是解免之詞。後曰:「公封於唐,阿婆乃是堂主,堂者,唐也.」神堯渙然冰釋。喜悅,與秦、齊諸王,私相賀焉。
  25. ^ 《唐語林`卷四》:高祖乃煬帝友人,煬帝以圖讖多言姓李將王,每排斥之。而後因大會,煬帝目上,呼為阿婆面。上不懌,歸家色猶摧沮。後怪而問,久之方說:「帝目某為阿婆面。」後喜曰:「此可相賀。公是襲唐公,『唐』之為言『堂』也,阿婆面是『堂主』。」上大悅。
前任:
元貞皇后獨孤氏
唐朝追封皇后
618年追諡
繼任:
文德皇后長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