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白鯊三集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白鯊三集
Jaws 3-D
劇院上映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喬·阿爾維斯英語Joe Alves
監製魯珀特·希齊格英語Rupert Hitzig
艾倫·蘭茲堡英語Alan Landsburg
編劇理察·麥森
卡爾·戈特利布英語Carl Gottlieb
故事格登·特魯布拉德英語Guerdon Trueblood
原著彼得·本奇利原創角色
主演
配樂艾倫·帕克英語Alan Parker (musician)
攝影占士·A·康特納英語James A. Contner
克里斯·康登英語Chris Condon
奧斯汀·麥金尼英語Austin McKinney
剪接考奇·埃勒斯英語Corky Ehlers
蘭迪·羅伯茨(Randy Roberts)
製片商
片長98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83年7月22日 (1983-07-22)(美國)
發行商環球影業
預算1800萬美元[1]
票房8800萬美元[2]
前作與續作
前作大白鯊續集》(1978)
續作大白鯊大報復》(1987)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大白鯊3
香港大白鯊三集
臺灣大白鯊3:一柱擎天

大白鯊三集》(英語:Jaws 3-D[註 1],中國大陸譯《大白鯊3》,香港譯《大白鯊三集》,台灣譯《大白鯊3:一柱擎天》)是1983年上映的美國驚慄片,由喬·阿爾維斯英語Joe Alves執導,丹尼斯·奎爾貝絲·阿姆斯特朗英語Bess Armstrong莉亞·湯遜小路易斯·格塞特主演,是史提芬·史匹堡電影《大白鯊》的第二部續集大白鯊系列電影英語Jaws (franchise)的第三部作品。劇情承接上一部,講述布羅迪家的孩子在奧蘭多海洋世界英語SeaWorld Orlando發生的故事,這個位於佛羅里達州的海洋公園由水底隧道和瀉湖組成。就在公園緊鑼密鼓地準備開園時,一頭大白鯊從海里潛入公園,瘋狂攻擊殺害公園的員工。就在這頭鯊魚被抓獲的時候,另一頭體型更大的鯊魚也進入了公園,而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影片與《十三號星期五3英語Friday the 13th Part III》和《鬼哭神嚎3英語Amityville 3-D》等驚慄片一樣,採用1980年代時髦的3D技術拍攝。影院觀眾需要佩戴紙板制的一次性偏光3D眼鏡英語polarized 3D glasses,才能體驗到畫面穿透銀幕的錯覺[3]。片中有多個場景採用該技術拍攝,包括鯊魚大肆破壞的戲份。在2000年代末期3D立體電視面世前,家庭觀眾無法在家中體驗影片的3D效果,所以影片登陸電視台和家用媒體的時候採用《Jaws III》的片名[1]。儘管差評如潮,影片商業成績不俗,仍於1987年推出續集《大白鯊大報復》。

劇情

[編輯]

一隻大白鯊跟着一群毫無防備之心的潛水員穿過封閉的大門,潛入了奧蘭多海洋世界英語SeaWorld Orlando。與此同時,佛羅里達州宣佈公園全新的海底隧道正式開放。公園高級海洋生物學家嘉芙蓮·摩根與助理發現館內的海豚不願意離開圍欄。維修工謝爾比·奧弗曼潛入水中固定大門的時候,被大白鯊咬死,只留下殘存的右臂。當天晚些時候,兩名神秘男子潛入公園,想偷走水底的珊瑚拿去黑市上賣,結果也被鯊魚咬死。

第二天,嘉芙蓮和米高接到奧弗曼失蹤的消息。兩人潛入水底尋找遺體,遇到一條幼年大白鯊,體長只有10英尺(3.0米)。後來兩人被海豚救下,但鯊魚也跟着進了公園。兩人通知公園經理卡爾文·布沙爾,卡爾文的獵人朋友菲利普·菲茨羅伊斯聽到十分高興,說自己打算在電視上殺鯊魚。嘉芙蓮表示抗議,建議活捉,以便增添公園的人氣。後來鯊魚被成功捕獲,嘉芙蓮和助理為它療傷。卡爾文賺錢心切,叫人把鯊魚搬去公開展示,結果鯊魚死了。

後來奧弗曼的屍體被發現。檢查屍體的時候,嘉芙蓮發現咬死他的鯊魚是小鯊魚的母鯊,體長35英尺(11米),應該也在公園裏面。嘉芙蓮向卡爾文報告情況,卡爾文看到母鯊出現在水下咖啡廳的窗戶旁,相信了她的說法。母鯊衝破過濾管的屏障,大肆破壞公園,咬傷了一名潛水者,差點淹死海底隧道的所有人。菲茨羅伊斯和助理傑克潛到過濾管,試圖把母鯊引誘進陷阱。菲茨羅伊斯將鯊魚引入管道,突然繫繩破裂,他被鯊魚咬死。

聽到鯊魚已被引誘到管道的消息,嘉芙蓮和米高下去修復海底隧道,以便技術人員恢復氣壓,排乾裏面的水。卡爾文下令關閉水泵,讓鯊魚窒息,但這樣做反而激怒了她,讓她衝破水管,攻擊了嘉芙蓮和米高,幸好兩人再次被海豚營救。回到控制室的時候,兩人發現鯊魚出現在窗戶旁,撞破了窗玻璃,大水湧入房間,淹死了一名技術工。米高發現菲茨羅伊斯的屍體還在鯊魚的喉嚨里,上面有一枚手雷,於是用一根彎曲的杆子拉掉手雷的插銷,引爆了手雷,炸死了鯊魚。之後邁克和嘉芙蓮與海豚一起慶祝,海豚在與鯊魚的戰鬥中倖存下來。

陣容

[編輯]

製作

[編輯]

開發和編劇

[編輯]

前兩部的監製大衛·布朗理查·賽納克最初將《大白鯊》第二部續集規劃成惡搞作品,名叫《大白鯊三集分,人類0分》(Jaws 3, People 0[4][5]。彼時憑藉《動物屋》大獲成功的馬蒂·西蒙斯英語Matty Simmons獲聘為監製,布朗和賽納克擔任執行監製。西蒙斯列出劇情大綱,聘請《國家諷刺雜誌英語National Lampoon magazine》作家尊·曉治和托德·卡羅爾(Todd Carroll)撰寫編劇[6]喬·丹堤有意出任導演[7]。由於和環球影業陷入衝突,項目停擺[6]。大衛·布朗後來說工作室認為惡搞不可行,感覺像是「砸了自己的招牌。我們早就把招牌砸了,它本來是金色,甚至是白金的」[4]

艾倫·蘭茲堡英語Alan Landsburg買下影片版權[8]。他讓實驗電影製作人默里·勒納英語Murray Lerner加入,說佛羅里達海洋樂園英語Marineland of Florida的人都看過他1978年的3D電影《夢幻海洋》(Sea Dream)。勒納說自己看到劇本初稿的時候,「心都涼了」,「無法參加投入到這樣的東西」。隨着藝術指導人選塵埃落定,不喜歡劇本的勒納拒絕參加電影[8]

影片由喬·阿爾維斯執導,他是前兩部的美術指導、《大白鯊續集》的第二單元導演英語second unit director。他與維納·菲爾茲英語Verna Fields共同完成《大白鯊續集》的製作,接替離任的第一部導演約翰·D·漢考克英語John D. Hancock[4]。影片在內陸水上公園奧蘭多海洋世界英語SeaWorld Orlando拍攝,該公園位於佛州納瓦爾,靠近彭薩科拉,屬於佛羅里達狹地的一個社區[9]

與系列的前兩部電影一樣,許多人都參與了影片編劇。曾為史提芬·史匹堡1971年電視電影《決鬥英語Duel (1971 film)》編劇的理察·麥森寫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大綱,具體劇情要由「其他編劇」創作[10]。環球要求麥森將布羅迪的兩個孩子也寫進去,不顧對方「認為這很愚蠢」。他們還希望在上一部中觸電的鯊魚也加入進去[10]。麥森還被要求為米基·魯尼專門設置角色,說「如果沒有米基·魯尼,整個東西就沒有意義」[11]。最終編劇對成片感到不滿:

我是個優秀的編劇,寫優秀的提綱和優秀的劇本。如果他們做得對,去找懂導演的人來導演的話,我覺得它會是一部出彩的電影。《大白鯊三集》只是喬·阿爾維斯導演的唯一一部電影。作為佈景設計,他非常有天賦,但作為導演,就不是了。而且所謂的3D讓電影看起來很模糊——完全沒有效果。就是浪費時間[10]

格登·特魯布拉德英語Guerdon Trueblood負責創作故事。科幻電影(SciFilm)網的一名評論人表示他的故事是大白鯊逆流而上,被困在湖裏[12]。負責為前兩部修改劇本的卡爾·戈特利布英語Carl Gottlieb與理察·麥森共同完成劇本[13]。麥森在採訪中表示劇本由劇本醫生英語script doctor修訂[12]

選角

[編輯]

影片未啟用前兩部的演員。在前兩部中扮演警察局長馬丁·布羅迪(Martin Brody)的羅伊·謝德嘲笑《大白鯊三集》的想法,認為「梅菲斯托費勒斯都不能說服我去拍。用不着去問,他們都知道什麼情況」[14]。他選擇去拍《藍霹靂》,確保沒人能找他去做《大白鯊三集》[14]

丹尼斯·奎爾2015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他拍過的所有電影中,《大白鯊三集》是他在拍攝期間使用可卡因最猛烈的一部,所演的「每一格」都吸毒吸得飄飄欲仙[15]

3D化

[編輯]
其中一個3D鏡頭是鯊魚破裂的嘴巴朝觀眾衝過來

當時3D電影技術復活,越來越多電影選擇這種技術。《大白鯊》的第二部續集直接將這種技術寫在片名上,仿照《鬼哭神嚎3英語Amityville 3-D》的做法。後來的《十三號星期五3英語Friday the 13th Part III》也一語雙關地使用了數字3[16]。影片廣告宣傳了3D這個賣點,標語為「三維很恐怖」(the third dimension is terror)[12]。由於影片是喬·阿爾維斯首部出任導演的電影,他認為3D技術「能讓他變得前衛」[16]

影院觀眾需要佩戴一次性偏振眼鏡觀看電影,營造電影畫面穿透銀幕、衝向觀眾面前的錯覺。片頭畫面明顯採用了立體技術,片名飛到畫面前部,留下一條拖影。也有幾個道具脫離銀幕的場面,最為明顯的例子出現在高潮處,鯊魚撞破控制室,造成大破壞,其中被鯊魚撞破玻璃採用3D。之後鯊魚爆炸也用了3D,鯊魚的碎片仿佛穿透屏幕炸開,之後整個嘴巴炸開。製作團隊將藍幕畫面合成3D的工作碰到許多麻煩,大量鏡頭需要重拍[8]

影片有兩位3D顧問,一位是剛開始加入的StereoVision主席克里斯·康頓英語Chris Condon[17],一位是後來加入的ArriVision 3D團隊成員斯坦·羅斯(Stan Loth)。製作團隊一開始採用StereoVision技術,一個星期後改用ArriVision系統,因為「導演覺得它更高級,鏡頭種類更多」[16]。阿爾維斯認為,劣質的系統會產生鬼影和模糊感,觀眾看了會頭暈,因此影片「左邊和右邊的畫面需要完美貼合,攝影的畫面也要非常乾淨,看起來很舒服」。他表示:「儘管我們偶爾會加點效果,讓平面投影的東西衝到觀眾面前,但你看完出來的時候是不會頭痛的[16][18]。」歷史學家R·M·海耶斯(R. M. Hayes)認為影片同時採用Arrivision和StereoVision單機拍攝,一個放在上面,一個放在下方[19],兩台機器聯繫在一起。如果要用一台相機、一條膠捲在正常顏色下拍攝3D電影,正確做法是根據Arrivision 3D技術在菲林相機上安裝特殊的雙鏡頭適配器,讓35毫米菲林的每一格從中間分開,左眼看上半格,右眼看下半格,這個技術叫「上/下」(over/under)。通過這種技術,攝製工作就可以像標準2D電影那樣展開,無需耗費成本,在每次拍攝時用兩台攝影機和兩條膠捲。用普通投影機投射所得菲林(需要用特殊鏡頭組合上下格),偏振3D畫面就會出現。這套系統讓3D電影幾乎可以在所有電影院放映,不需要放映時同時用兩台攝影機,只需要用特殊的投影鏡頭和反射性「銀色」屏幕,讓偏振畫面反射回觀眾。觀眾戴上合適的過濾片,就可以阻擋錯誤的影像,如同看周遭世界那樣,用兩個角度看電影。據負責建造水下攝影空間的公司透露,影片的水下場景採用Arriflex35–3攝影機配Arrivision18毫米上下3D鏡頭拍攝[3]

然而這種3D效果無法在電視中呈現,因為觀眾一方沒有特殊的電子設備。所以有幾個例外情況:一是影片的家用媒體和電視版只用了左眼影像,片名也從《Jaws 3》改成《Jaws III》。由於左眼影像只佔35毫米菲林的上半格,圖像解像度會明顯低於一般35毫米菲林的正常解像度;二是影片在1986年發行時採用了現已過時的VHD英語Video High Density影碟,播放需要用特製3D VHD播放機或配備3D轉換器的標準VHD播放機,還有一套LCD眼鏡,用播放機發射的控制信號阻擋觀看者的眼睛,讓偏振3D效果發揮作用[20];還有一個例外是2008年2月以Sensio 3D DVD發行的時候,家庭觀眾需要用Sensio 3D處理器[21]

音樂

[編輯]

原聲帶

[編輯]
大白鯊三集 電影原聲帶
Jaws 3-D: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艾倫·帕克原聲帶
發行日期1983
錄製時間倫敦天使錄音室
類型管弦樂
時長35:43
唱片公司MCA唱片
監製格雷厄姆·沃克(Graham Walker)
大白鯊專輯年表
大白鯊續集 電影原聲帶 大白鯊三集 電影原聲帶 大白鯊大報復 電影原聲帶

配樂由曾為《范·德·沃克英語Van der Valk (TV series)》、《守護人英語Minder (TV series)》等英國電視劇譜曲的艾倫·帕克英語Alan Parker (musician)創作[22][23],是帕克配樂的第一部電影。後來帕克為《不一樣的天空英語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和《美國哥特故事英語American Gothic (1995 TV series)》配樂[24]。音樂融入了約翰·威廉斯創作的鯊魚主題音樂。專輯由Intrada限量發行,只有3000張CD[25]

發行

[編輯]

營銷

[編輯]

美國公映前夕,影片宣傳鋪天蓋地。和《大白鯊續集》一樣,Topps英語Topps製作了一系列交換卡片[26]。為配合《電視指南》的宣傳,各大電視台於1983年7月16日到22日黃金時段播出《大白鯊三集製作特輯:鯊魚永不死》(Making of Jaws 3-D: Sharks Don't Die[27]。製作特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挪用了國家地理頻道1983年紀錄片《大鯊魚》(The Sharks)90秒畫面,讓艾倫·蘭茲伯格製片公司陷入麻煩[28]

票房

[編輯]

影片上映首周末獲得13,422,500美元票房[29],是當年周末票房第二高的作品[30],在1311家影院公映,佔總收入29.5%。影片全球最終票房為87,987,055美元[31]。儘管穩坐票房榜榜首位置,影片票房還是比前作少了1億美元[32],比原作少了3億美元[33],證明大白鯊的收入逐步減少。後來的續集收入更加少,只有本片總票房的三分之二[34]。首周末過後,影片票房在之後幾周迅速下降40%以上,儘管從影院落畫的時候仍吸引大批觀眾。歷史學家R·M·海耶斯認為這種現象「完全是無稽之談」,考慮到部分影院每塊銀幕的收入比最新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還多[19]

專業評價

[編輯]

口碑方面,影片獲得一片差評。《綜藝》認為影片「不慍不火」,阿爾維斯「未能在大白鯊上逗留足夠長的時間」[35]。匯總媒體爛番茄收錄35條評論,只打出11%的腐爛度,網站共識寫道:「《大白鯊三集》是一部沒有明顯存在理由、滿是俗氣的海洋驚慄片,用無人理會的哀嚎聲終結了觀眾對這個系列的痛苦記憶[36]。」3D技術被指淪為吸引觀眾觀看這個老系列的噱頭[37],沒有實際用途[38]。另一方面,Allrovi認為電影原版使用3D攝影技術拍攝的懸疑場面更令人難忘,這也是後來視頻版本缺乏的特質,消除了這部普通續集最為獨特的元素[39]。德里克·溫納特(Derek Winnert)表示,「看到劇本上有理查·麥森的名字,你會期待劇情更加出彩」,儘管影片「完完全全是就着一大包爆米花看的那種」[40]。其他人對麥森和戈特利布的劇本感到失望,考慮到他們之前的作品獲得成功[12]

就在大多數評論人認同《大白鯊續集》是整個系列最好的續集的時候,部分人不確定《大白鯊三集》是不是好過《大白鯊大報復》。其中一篇評論寫道:

表演做作、特效俗氣、對白糟糕透頂,但凡體驗過《大白鯊三集》,就會有多麼的失望。很難相信這部徹頭徹尾的爛片竟然沒有殺死整個品牌,反而為更糟糕的《大白鯊大報復》創造了理由[24]

儘管有缺憾,部分影評人還是認為影片「勉強值得娛樂」[41]。相比之下,音效設計獲得表揚,有篇評論特別讚揚鯊魚寶寶死在水池裏傳來的嬰兒啼哭聲[12]。《Jet》雜誌認為格塞特是「裏頭唯一一位能撐過如潮差評的演員」[29]

在編劇教科書中,琳達·阿倫森(Linda Aronson)認為奎德扮演的主角是整個片子的大問題。她認為影片用過長的篇幅介紹他,讓他「本質上成了被動的旁觀者」。直到高潮段鯊魚恐嚇水族館裏德所有人,狩獵行動開始,邁克·布羅迪才成為行動的中心。她特地強調劇情的穿崩之處,批評鯊魚媽媽保護後代特別荒謬,因為鯊魚不會養育後代;而海豚攻擊鯊魚也有問題[42]

倫納德·馬爾廷英語Leonard Maltin認為影片是「歐文·艾倫之流的災難片」,前設類似於《黑湖妖潭》1955年續集英語Revenge of the Creature[43]

1983年金酸梅獎英語1983 Golden Raspberry Awards上,影片獲得最差電影、最差導演、最差男配角(小路易斯·格塞特)、最差劇本、最差新演員(「尖叫海豚」辛迪和桑迪)五項提名,無一項獲獎[44]

獎項

[編輯]
大獎 獎項 提名者 結果 參考
第4屆金草莓獎英語4th Golden Raspberry Awards 最差電影 環球影業 提名 [45]
最差男配角英語Golden Raspberry Award for Worst Supporting Actor 小路易斯·格塞特 提名
最差導演英語Golden Raspberry Award for Worst Director 喬·阿爾維斯英語Joe Alves 提名
最差劇本英語Golden Raspberry Award for Worst Screenplay 理察·麥森 提名
最差新演員英語Golden Raspberry Award for Worst New Star 「尖叫海豚」辛迪和桑迪 提名

家用媒體

[編輯]

影片2D版標準DVD由環球影業於2003年6月3日發行,片名為《Jaws 3》,除預告片外沒有附加片段。環球影業家用媒體於2016年發行《大白鯊》系列高清重製版藍光光碟,其中《大白鯊三集》以3D藍光發行[46]

註釋

[編輯]
  1. ^ 片中格式化為Jaws III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Begg, Ken. Jaws 3D – Jabootu's Bad Movie Dimension. [2006-11-25]. [永久失效連結]
  2. ^ Jaws 3-D (1983). Box Office Mojo. [201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7). 
  3. ^ 3.0 3.1 Ankeney, Jay. Underwater with Hydroflex's Pete Romano. HydroFlex Inc. 2000-03-13 [2007-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8). 
  4. ^ 4.0 4.1 4.2 The Making of Jaws 2 (DVD).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 2001-05-22. 
  5. ^ Siskel, Gane. 'Hurricane' eye is bleak, boring, and disastrous. Chicago Tribune. 1979-04-16: 6, Section 2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4). 
  6. ^ 6.0 6.1 Patrizio, Andy. An Interview with Matty Simmons. IGN. 2003-10-31 [2019-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7. ^ Dursin, Andy. Aisle Seat – Fourth of July Edition. Film Score Monthly. 200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4). 
  8. ^ 8.0 8.1 8.2 Zone 2005,第49頁
  9. ^ Pohlen 2003,第135頁
  10. ^ 10.0 10.1 10.2 Weaver 2006,第318頁
  11. ^ Lofficier 2003,第221頁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Saxelid, Chadwick H. JAWS 3 (a.k.a. JAWS 3D). Sci-fi Film. [200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13. ^ Scheib, Richard. JAWS 3D aka JAWS III Rating: ½. The SF, Horror and Fantasy Film Review. 1990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2). 
  14. ^ 14.0 14.1 Kachmar 2002,第101頁
  15. ^ Which Dennis Quaid Movie Had The Highest Cocaine Budget > Plead the Fifth > WWHL. Watch What Happens Live. 2015-11-18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16. ^ 16.0 16.1 16.2 16.3 McGee 2001,第97–8頁
  17. ^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Volume 66. ASC Holding Corp.: 85. 1985. 
  18. ^ The Alves quote in McGee 2001 originally appeared in Thornshaw, Brian "Joe Alves and Jaws 3D", Fangoria, 1, 29
  19. ^ 19.0 19.1 Hayes 1998,第101–3頁
  20. ^ 3D Compatible Video. disclord.tripod.com. [2007-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21. ^ Sensio and Universal to release classic 3D titles on DVD. rollanet.org. [2008-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4). 
  22. ^ Alan Parker. Jaws 3-D (封面) (音像媒體說明). MCA Records. 1983. 
  23. ^ Alan Parker (II).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24. ^ 24.0 24.1 Leo, Vince. Jaws 3 (1983) / Horror-Adventure. Quipster's Movie Reviews.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30). 
  25. ^ JAWS 3D. Intrada. [200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6). 
  26. ^ Newgarden, Mark. Dan Nadel , 編. We all die alone: a collection of cartoons. Fantagraphics. 2005. 
  27. ^ Television/radio age, Volume 30. Television Editorial Corp.: 21. 1983. 
  28. ^ Bensman 1990,第60頁
  29. ^ 29.0 29.1 Gossett Rises Above Bad Reviews of 'Jaws 3D'. Jet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August 1983, 64 (25): 37. 
  30. ^ 1983 Yearly Box Office Results - Box Office Mojo. www.boxofficemojo.com. [201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8). 
  31. ^ JAWS 3D. BoxOffice Mojo.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7). 
  32. ^ Jaws 2. Box Office Mojo. [2007-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8). 
  33. ^ Jaws. Box Office Mojo. [2007-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8). 
  34. ^ JAWS IV: THE REVENGE. Box Office Mojo. [2007-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4). 
  35. ^ Jaws 3D. Variety. 1983-01-01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9). 
  36. ^ Jaws 3D. Rotten Tomatoes. [2007-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37. ^ DVD Review: Jaws 3. DVDown Under.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4). 
  38. ^ Ebert, Roger. Wings of Courage. Roger Ebert Movie Reviews. 1996-03-22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39. ^ Blaise, Judd. Jaws 3. Allmovie. [201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40. ^ Winnert 1993,第546頁
  41. ^ Haflidason, Almar. Jaws 3 (aka Jaws 3D) (1983). bbc.co.uk. 2001-03-09 [200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0). 
  42. ^ Aronson 2000
  43. ^ Maltin, Leonard. Leonard Maltin's 2009 Movie Guide需要免費註冊. New York: Penguin. 2008: 707–708. ISBN 978-0-452-28978-9. 
  44. ^ 1983 Archive. Razzies.com. [200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8). 
  45. ^ Jankiewicz, Patrick. Just When You Thought It Was Safe: A Jaws Companion. BearManor Media. 2013-06-09: 179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46. ^ Alexander, Chris. Forget JAWS 19…Here's JAWS 3D!. ComingSoon.net. 2005-10-05 [2019-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8).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