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偏角
外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2/Magnetic_declination.svg/220px-Magnetic_declination.svg.png)
地磁偏角是指地球上任一處的磁北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的夾角。當地磁北向實際偏東時,地磁偏角為正,反之為負。
歷史記載
[編輯]地磁偏角在歷史上最早由中國北宋科學家沈括記錄在著作《夢溪筆談》中:「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1]而西方最早的記錄, 英國愛德蒙·哈雷於1701年,第一位運用科學繪製太平洋與大西洋地磁偏角的航海圖,提供航海家指南針顯示的北方與實際正北的夾角。[2]
地磁偏角變化
[編輯]![1590至1990年磁偏角的變化](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3/Earth_Magnetic_Field_Declination_from_1590_to_1990.gif)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一般也不相同。在同一個地方,地磁偏角隨着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變化。發生磁暴時和在磁力異常地區,如磁鐵礦和高壓線附近,地磁偏角將會產生急劇變化。
在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地磁偏角在-10°~+2°之間。在臺灣則是-4°~-3°左右。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d/World_Magnetic_Model_Main_Field_Declination_D_2010.png/220px-World_Magnetic_Model_Main_Field_Declination_D_2010.png)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夢溪筆談》卷二十四 雜誌一. 維基文庫.
- ^ 梁二平. 誰在地球的另一邊. 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2020. ISBN 978-957-869-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