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張犁戰役 (1863年)
四張犁戰役 (1863年) | |||||||
---|---|---|---|---|---|---|---|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 |||||||
四張犁合福祠,主祀抄封公戴潮春,合福祠位於台中市北屯區的四張犁地區,昔時為戴潮春世居的地盤。 | |||||||
| |||||||
參戰方 | |||||||
|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
| ||||||
參戰單位 | |||||||
|
|
四張犁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正月下旬至二月二十七日,天地會在第三次大甲土城戰役失利,官民軍趁勝追擊,前署理淡水同知張世英遣派廣東籍勇首羅冠英、廖廷鳳剿撫岸裡社一帶依附天地會的客籍村莊,直取四張犁(今臺中市北屯區)。[1][2][3][4]:849-850
背景
[編輯]同治元年(1862年)春,四張犁鄉紳戴潮春偕天地會部眾倡亂,獲得臺灣中部彰化縣、嘉義縣境各處地主股首響應,因天地會自稱「紅英兄弟」,遂以紅旗軍為幟,而依附朝廷官軍的村莊勢力則豎立白旗,雙方鏖戰多時,互有勝敗。[1][2][3]
大甲溪為以北在清領時期被劃為淡水廳、以南則為彰化縣[5]:54-55,其中大甲土城位於官民軍與天地會勢力交戰的前線,此處屬「北路」軍務段,由竹塹總辦團練林占梅主理,候補道區天民負責籌措糧餉。淡水廳同知之為原由張世英在戰亂中代理出缺,逢同年秋七月間鄭元杰走馬上任淡水廳同知[6],林占梅便延請張世英移駐翁仔社(今臺中市豐原區翁子里、翁明里、翁社裏[7]:112)一帶屯兵,並與周遭的東勢角、翁仔社等民練一同協防天地會。[1][2][3]
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閏八月十四至廿八日,張世英聯合翁仔社民練發起葫蘆墩戰役,勇首羅冠英、廖世元(廖細元)、廖廷鳳等攻克葫蘆墩,原本一度有直取戴潮春大本營四張犁的態勢,卻因一路遭到岸裡地區(今臺中市神岡區)的客家村莊的突襲,惟後與天地會林日成在圳寮短兵相接,羅冠英等猝不及防,只得退守葫蘆墩,民軍首領之一廖世元也在此役負傷身亡。[1][4]:848-849
前哨戰
[編輯]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間,天地會戴潮春進攻大甲土城受挫,無奈撤軍,而翌年(1863年)正月十三日,天地會另外一名首領林日成再度集結兵力,揮軍進攻大甲土城。林日成部隊在戰役初期佔上風,不過卻在鐵砧山下(今臺中市大甲區)遭到炮擊,林日成負傷後撤軍四塊厝,撤退之際,卻遭到官民白旗軍兵分大肚山東西兩側的追剿。[2][3]
過程
[編輯]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張世英兵發葫蘆墩一帶,討剿在大肚山以東的天地會紅軍,羅冠英與廖廷鳳先是攻下馬公厝(馬崗厝,今臺中市大雅區三和里),沿葫蘆墩支圳,有員林、橫山、浮圳、東門與南門進攻。二月初五日,取新廣庄(原岸裡張家墾域,今臺中市神岡區)。二月十六日,克壩仔莊(今臺中市大雅區)。[1][2][4]:850
張世英與羅冠英順勢進攻四張犁,意欲奪下戴潮春位於四張犁的大本營,當是時,戴潮春早已攜眷南下斗六門,四張犁戴潮春宅邸由親信陳梓生駐守,陳梓生倚仗戴宅銃樓,連連退卻官民白軍,官民軍死傷慘重,羅冠英鑒於苦戰多日,遂先設法阻斷四張犁戴宅水道,使紅軍無水可飲,戰意漸弱,趁二月二十七日黃昏,派員自地道鑽入戴潮春宅邸,埋火藥引爆戴宅,趁紅軍大亂,白軍趁隙攻克四張犁。戴宅既破,周遭的村莊也一一向羅冠英部隊投降。[1][2]
後續
[編輯]- 羅冠英攻下四張犁,戴宅所藏武器、糧米甚多,戰果豐碩[2],並拾獲名簿、帥印以及旗幟等,後一舉焚毀戴潮春家族祖墳。[9]:70
- 羅冠英原想持續揮軍,攻打林日成位在四塊厝(今臺中市霧峰區五福里、四德里)的根據地,但遭到天地會廖安然、陳九武(陳狗母)的奮勇頑抗,只得罷兵。[3]
其他
[編輯]約莫同一時期的大肚山以西至海濱,則有游擊陳捷元、竹塹勇首蔡宇揮軍追擊,接連擊潰天地會「鎮港」將軍陳在以及水師寮何守(水師寮位於今臺中市龍井區的龍泉里、龍岡里[7]:115),奪下牛罵頭與梧棲港。[2][4]:850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吳德功(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蔡青筠 (編).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3.3 3.4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3-12-16]. ISBN 9570092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3)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4.3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臺灣)).
- ^ 黃驗; 黃裕元. 《臺灣歷史地圖》 2016年第三刷. 臺北市: 遠流. 2015. ISBN 9789860475227 (中文(臺灣)).
- ^ 鄭喜夫.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八.職官志》.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 ISBN 9570023120 (中文(臺灣)).
- ^ 7.0 7.1 蔡培慧; 陳怡慧; 陸傳傑 (編).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遠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臺灣)).
- ^ 游清松(編). 《走尋旱溝-四張犁開發史話》. 臺中市: 臺中市四張犁文化協會. 2021: 83–91. ISBN 9789868793422.
- ^ 賴玉玲. 〈紅旗白旗反-戴潮春事件義民首羅冠英〉. 故宮文物月刊. 2020年4月號, (445): 66-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透過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