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棫
外觀
吳振棫 | |
---|---|
大清光祿大夫雲貴總督 | |
籍貫 |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仲雲,號再翁 |
室名 | 花宜館 |
出生 |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
逝世 | 同治九年(1870年) |
親屬 | (子)吳慶坻 (曾孫)吳士鑑 |
出身 | |
| |
著作 | |
|

吳振棫(1792年—1870年),字仲雲,號再翁[1],室名花宜館。浙江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雲貴總督。
生平
[編輯]吳振棫為嘉慶十九年(1814年)進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2],曾充實錄館纂修、提調兼校勘。官至雲貴總督。[3]道光二年(1822年)出爲雲南大理府知府,禁種罌粟,勸植桑播稻,政績卓著。道光七年(1827年)後,歷官山東登州、沂州、濟南府知府,丁憂去職。服闕,任安徽鳳陽府、安慶府知府,升山東登萊青道,貴州糧輸道,歷貴州按察使,山西、四川布政使等職。咸豐二年(1852年)升任雲南巡撫,整頓銅政。次年,轉陝西巡撫。累擢四川總督。咸豐七年,杜文秀起義,雲貴總督恆春夫妻皆自縊。巡撫舒興阿亦以病求去。朝廷以吳振棫為雲貴總督,督率川兵入滇,進駐曲靖。採取剿撫兼施方針,禁止以團練為名殺掠回民。吳振棫彈劾黃琮及竇垿辦理失當,皆褫職。咸豐八年局勢略定。稱病辭職。
咸豐八年(1858年)冬天告老回鄉,買進碧山樓居住。曾主敷文書院講席。同治元年(1862年),奉命會辦陝西軍務。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卒於家。
著作
[編輯]著有《養吉齋叢錄》26卷,是重要的清代史料筆記。[4]另有《養吉齋餘錄》8卷、《黔語》8卷。此外還有《花宜館詩鈔》等。[2]
家族
[編輯]子吳春傑、吳春燧,孫吳文堮、吳恩埰、吳榮垿、吳慶坻、吳善埴、吳道坦、吳寶堅,曾孫吳士鑑。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