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夫根尼·馬克西莫維奇·普里馬科夫
葉夫根尼·馬克西莫維奇·普里馬科夫 Евгени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римаков | |||||||||||||
---|---|---|---|---|---|---|---|---|---|---|---|---|---|
第3任俄羅斯總理 | |||||||||||||
任期 1998年9月11日—1999年5月12日 | |||||||||||||
總統 | 鮑里斯·葉利欽 | ||||||||||||
前任 | 維克托·切爾諾梅爾金 | ||||||||||||
繼任 | 謝爾蓋·斯捷帕申 | ||||||||||||
第2任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 | |||||||||||||
任期 1996年1月10日—1998年9月11日 | |||||||||||||
總統 | 鮑利斯·葉爾辛 | ||||||||||||
前任 | 安德烈·科濟列夫 | ||||||||||||
繼任 | 伊戈爾·伊萬諾夫 | ||||||||||||
第1任對外情報局局長 | |||||||||||||
任期 1991年12月26日—1996年1月9日 | |||||||||||||
總統 | 鮑里斯·葉利欽 | ||||||||||||
前任 | 首任 | ||||||||||||
繼任 | 維亞切斯拉夫·特魯布尼科夫 | ||||||||||||
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主席 | |||||||||||||
任期 1989年6月3日—1990年3月31日 | |||||||||||||
前任 | 尤里·赫里斯托拉德諾夫 | ||||||||||||
繼任 | 伊萬·拉普捷夫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29年10月29日 蘇聯烏克蘭基輔 | ||||||||||||
逝世 | 2015年6月26日 俄羅斯莫斯科 | (85歲)||||||||||||
國籍 | 俄羅斯 |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1959–1991) 無黨籍 (1991–1998) 祖國-全俄羅斯 (1998–2002) 統一俄羅斯 (2002–2015) | ||||||||||||
母校 | 莫斯科東方研究所 莫斯科國立大學 | ||||||||||||
獲獎 |
|
葉夫根尼·馬克西莫維奇·普里馬科夫(俄語:Евгени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римаков,1929年10月29日—2015年6月26日),俄羅斯政治家,日本法政大學名譽博士、名譽教授。曾任俄羅斯外交部長及總理。
早年
[編輯]普里馬科夫生於基輔,俄羅斯族人。童年在現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度過[1]。1953年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學院,1956年國立莫斯科大學研究生畢業,是經濟學博士。日本法政大學名譽博士。
工作
[編輯]1953年至1962年在國家廣播和電視委員會工作,1962年至1970年擔任《真理報》評論員和副主編(負責亞非國家),1970年至1977年,任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1977年至1985年任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所長,1985年至1989年任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
情報局任職
[編輯]1989年4月被選為蘇共中央委員,1989年6月被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主席[2]。在1989年9月舉行的蘇共中央全會上,他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3]。1991年普里馬科夫任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1991年10月國家安全委員會解散,同年11月他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蘇聯中央情報局局長。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他任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
政府總理
[編輯]1992年4月至1996年7月任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成員。1996年1月任外交部長,同年7月25日被任命為俄聯邦國防會議成員(國防會議於1998年3月3日取消),7月31日任安全會議常務委員。1998年5月成為俄政府主席團成員,同年9月11日任政府總理,9月30日任俄白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
1999年3月因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自尋求美援的飛機上折返俄羅斯表示抗議,成為仇美情緒的出口,支持度暴增,威脅到總統葉爾辛。
1999年5月被免去總理職務,同年6月免去安全會議常務委員職務。
競選總統
[編輯]普里馬科夫是俄羅斯「祖國-全俄羅斯」運動領導人,1999年5月被免去總理職務後,12月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選舉前 夕,普里馬科夫正式宣佈參加競選總統,成為代總統普京問鼎克宮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葉爾辛集團,包含俄羅斯的巨富寡頭,發動所有的電視媒體攻擊普里馬科夫,全力扶持普丁接班。當時的普丁尚無知名度,不可能選贏普里馬科夫,但俄羅斯巨富寡頭認為可以憑媒體形象創造總統。[4]
2000年2月4日宣佈退出總統競選。在解釋退出總統競選的原因時,普里馬科夫含蓄地說,俄羅斯距離真正的民主還很遠,而且這一狀況在幾個月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2000年7月普里馬科夫出任俄羅斯處理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委員會主席。2001年9月3日,辭去在「祖國—全俄羅斯」杜馬議會黨團領導人的職務。
逝世
[編輯]普里馬科夫於2015年6月26日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5歲[5]。
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劉延東於6月30日下午專程赴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弔唁[6]。
參考資料
[編輯]- ^ 劉剛. 俄罗斯新总理(新闻人物). 人民日報. 1998年9月12日: 第3版.
- ^ 苏最高苏维埃联盟院选出新主席. 人民日報. 1990年4月6日: 第5版.
- ^ 苏共中央发生重要人事变动. 人民日報. 1989年9月22日: 第3版.
- ^ Arkady Ostrovsky <製造俄羅斯>
- ^ 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讣告. 生意人報. 2015-07-26 [2015-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6) (俄語).
- ^ 趙明昊. 刘延东赴俄罗斯驻华使馆吊唁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 人民日報. 2015年7月1日: 第2版 [2019年12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2月17日).
官銜 | ||
---|---|---|
前任者: 安德烈·科濟列夫 |
俄羅斯外交部長 1996年1月-1998年9月 |
繼任者: 伊戈爾·伊萬諾夫 |
前任者: 維克托·切爾諾梅爾金 |
俄羅斯總理 1998年9月-1999年5月 |
繼任者: 謝爾蓋·斯捷帕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