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
School of Law
(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法學院院徽
類型公立
建立日期法學專業:1993年
法學院:2004年7月
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12月
隸屬華南理工大學
院長蔣悟真
黨委書記朱文建
教師數61人
學生數全日制:1,071人
在職碩士生:300餘人
地址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B9棟
網站官方網站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簡稱華工法學院,是華南理工大學的下屬學院[1],前身為1993年創立的原人文社科系的法學專業,首任院長為葛洪義教授。後由華南理工大學與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合作創辦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並與法學院合署辦公,是廣東省最早的「知識產權學院」[2]

法學院具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並設有法學博士後流動站。截止2019年6月,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71人、在職碩士研究生三百多人,教工75人、專職教師61人[3]

歷史沿革[編輯]

1993年,華南理工大學人文社科系開辦經濟法專科專業,此為法學院的前身[4]。1995年,獲准招收法學專業本科學生。

2002年,併入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為其中的「法學系[5]

2003年,華工決定在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系的基礎上籌建法學院。2004年7月,法學院正式成立,葛洪義教授任首任院長[6]。同年12月,與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合作創辦知識產權學院,與法學院合署辦公[7]

2006年,獲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在次年正式開始招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09年,成為中國8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知識產權方向培養試點單位之[2]

2011年,法學院獲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成為廣東省兩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之一[8];2014年,獲批設立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

2012年,成為中國首批全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基地之一[10]

2016年3月,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學位授權學科被中國教育部評為「不合格」,其博士學位授權點亦被撤銷[11]

管理機構[編輯]

現任領導[編輯]

  • 院長:蔣悟真
  • 黨委書記:朱文建
  • 副院長:夏正林、張友好、陳紅彥
  • 黨委副書記:韋萍(兼紀委書記)、鄭庭偉(掛職)
  • 院長助理:張繼承、林志毅、滕宏慶、馮健鵬[12]

機構設置[編輯]

  • 學院辦公室
  • 學生工作辦公室
  • 學系
    • 法律系
    • 知識產權系
  • 專業委員會
    • 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 學院學術分委員會
    • 學院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 工會、教代會

教學科研[編輯]

法學院建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各類重點研究與培訓基地[13][14]

學系、教研室[編輯]

  • 法律系
    • 法學理論教研室
    • 法律史教研室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研室
    • 刑法學教研室
    • 民商法學教研室
    • 訴訟法學教研室
    • 經濟法學教研室
    • 國際法學教研室
  • 知識產權系
    • 知識產權教研室

研究機構[編輯]

  • 校級研究機構
    • 中國對外開放法制研究中心
    • 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
  • 其他研究機構
    • 房地產法研究中心
    • 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 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 財稅法研究所
    • 知識產權研究所

科研基地[編輯]

  •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諮詢服務基地
  •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地方法制研究中心
  • 華南理工大學法治評價與研究中心

學生團體[編輯]

  • 學生會
  • 團委
  • 青年法學社
  • 辯論隊
  • 法律援助社
  • 亞洲法律學生聯合會華南理工大學分會(ALSA印度尼西亞語Asian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 SCUT)

參考文獻[編輯]

  1. ^ 夏正林主編.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选编.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6.06: 117. ISBN 978-7-5623-4954-9. 
  2. ^ 2.0 2.1 顧奇志. 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领域的一朵奇葩. 中國知識產權報. 2010-09-26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透過人民網. 
  3. ^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简介. 華南理工大學招生工作辦公室. 2019-06-01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4. ^ 93级经济法专业校友毕业二十载 再聚法律人家.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2015-11-23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5. ^ 历史沿革.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6). 
  6. ^ 馮宇航. 法治土地上的耕耘者——记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教授. 廣東政協網. 2010-03-25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7. ^ 胡穎. “知识产权还有专业?”直指专才培养滞后. 人民日報. 2005-01-05 [2019-12-11] –透過中國網. 
  8. ^ 华工新增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網. 2011-03-22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9. ^ 华南理工大学再增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網. 2014-09-22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10. ^ 教育部办公厅 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2-12-19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11.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6-03-16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12. ^ 现任领导.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1). 
  13. ^ 科研基地.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1). 
  14. ^ 科研机构.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