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艦隊
六六艦隊為日本帝國海軍在1896-1897年提出的艦隊建設方案,以俄國太平洋分艦隊為主要假想敵,以6艘戰列艦和6艘裝甲巡洋艦作為艦隊核心。該計劃在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前即已實現。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海軍改以美國海軍為主要假想敵,參照六六艦隊的思路,提出了八八艦隊海軍建設計劃。
由來
[編輯]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由於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自簽訂馬關條約後開始了為期10年的「臥薪嘗膽」階段,針對遠東的俄、法、德海軍力量進行擴張,主要假想敵為俄國太平洋分艦隊。經過1895年和1896年的兩次增調,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為戰列艦1艘、一級巡洋艦7艘、二級巡洋艦3艘、魚雷巡洋艦2艘、炮艦6艘、雷擊艦7艘、魚雷艇3艘,總計13.4萬噸,再加上法德兩國的遠東艦隊,總噸位達21萬噸。而當時的日本海軍主力戰艦隻有「三景艦」松島、嚴島、橋立和鎮遠號鐵甲艦,總噸位不過9萬噸,與三國相比居於劣勢。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海軍艦政局長佐雙左仲在1896年提出了後來被稱為「六六艦隊」方案的《海軍發展10年規劃》,即以海軍建設費新購6艘戰列艦和6艘裝甲巡洋艦,以此為核心,使日本海軍的主力艦噸位達到13萬噸,再加上輔助艦艇,日本海軍的實力將超過遠東地區其他國家海軍力量的總和。此時日本已經有兩艘新訂造的戰列艦從英國抵達日本,即「富士」號和「八島」號,如果要完成「六六艦隊」的構想,日本還需要再採購4艘戰列艦、6艘裝甲巡洋艦。
「六六艦隊」的海軍擴建費被均攤到兩年的預算支出中,分別以「第一期海軍擴張費」(1896年)和「第二期海軍擴張費」(1897年)的名義得到日本國會的批准,其總額為2.13億日元,其中1.395億日元造艦費來自甲午戰爭後的中國賠款,其餘部分包括對清軍備擴張時代海軍擴張費用的延續(已訂購的富士、八島等艦,以及「水雷戰艦艇發展基金」)和1905年後增加的若干筆小額補充撥款。除了12艘主力艦外,「六六艦隊」計劃還包括10艘輕巡洋艦、37艘雷擊艦及魚雷艇和眾多輔助艦艇,整個計劃中新建和外購的軍艦達103艘,合計排水量達153,000噸。
編成
[編輯]六六艦隊包括六艘戰列艦(前無畏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
- 富士號戰列艦(富士級,英製)
- 八島號戰列艦(富士級,英製)
- 敷島號戰列艦(敷島級,英製)
- 初瀨號戰列艦(敷島級,英製)
- 朝日號戰列艦(朝日級,英製)
- 三笠號戰列艦(三笠級,英製)
- 淺間號裝甲巡洋艦(淺間級,英製)
- 常磐號裝甲巡洋艦(淺間級,英製)
- 出雲號裝甲巡洋艦(出雲級,英製)
- 磐手號裝甲巡洋艦(出雲級,英製)
- 八雲號裝甲巡洋艦(八雲級,德製)
- 吾妻號裝甲巡洋艦(吾妻級,法製)
1903年緊急購艦計劃:
1905年日俄戰爭戰利艦:
- 丹後號戰列艦(波爾塔瓦號,俄製)
- 肥前號戰列艦(列特維贊號 , 美製)
- 周防號戰列艦(勝利號,俄製)
- 相模號戰列艦(佩列斯維特號,俄製)
- 石見號戰列艦(鷹號,俄製)
- 壹岐號戰列艦(尼古拉一世號,俄製)
- 阿蘇號裝甲巡洋艦(巴揚號,法製)
追加造艦計劃
[編輯]由於八島號戰列艦和初瀨號戰列艦在日俄戰爭中觸雷沉沒,因此日本國會以「艦艇補足費」的名義緊急向海軍省劃撥了一筆造艦資金,用於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裝甲巡洋艦。由於戰時無法從國外購買軍艦,因此這六艘新艦的設計和建造工作完全由日本獨立進行,建造代號以天干、地支命名,即「甲號戰艦」(安藝)、「乙號戰艦」(薩摩)、「子號裝甲巡洋艦」(筑波)、「丑號裝甲巡洋艦」(生駒)和「寅號裝甲巡洋艦」(鞍馬)。「卯號裝甲巡洋艦」沒有建造,其預算被延用於建造比叡號戰列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