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帥殿 (臨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帥殿
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古城街道桂花巷8號
時代
認定時間1994年3月17日

元帥殿浙江省台州臨海市廟宇,位於古城街道桂花巷8號,內祀臨侯,當地民間稱「林元帥」。殿正西向,南面是居民區,西距台州府城牆180米、距靈江230米。1994年3月17日,臨海市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第四批「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編輯]

元帥殿始建於弘治二年(1489年),內祀臨侯。據記載臨侯即林洪,乃唐代進士,官鄧州刺史,因祈雨不惜以身相殉,鄧州人念其恩德,立祠以祀。林洪本與台州無關,因台州古代水災、旱災頻發[2]五代時,「台人有過鄧者,奉香火以歸,響應如舊時」[3]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台州知州畢士安奉其相於城隍左階,並將林改為臨。明弘治二年(1489年)建廟於現址。光緒五年(1879年),因祈雨靈驗[4],浙江巡撫譚鍾麟布政使德馨、台州知府徐士鑾等聯名為之上疏,「請敕封號」,乃敕賜「孚應」[3][5]。1994年3月17日列入第四批「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按原貌重修[2]

建築

[編輯]

元帥殿的建築由院子、大殿、後殿三部分組成,院牆及大門為重修。大門門額上嵌「元帥殿」碑石,題款、落款分別為「弘治二年吉旦」、「辛未年孟冬重修」;下嵌木質四字「闔保康寧」,似為明代舊物。門柱石制,刻有「延壽欣逢四月碩,良辰恰遇八堡安」對聯。殿院右側牆角有「臨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兩側院牆共嵌有明代碑刻一塊、清代碑刻兩塊、民國碑刻一塊[5]

正殿硬山兩坡頂,脊檁至內地坪高8米,徹上明造。殿頂大出檐,屋面鋪望磚,上蓋小青瓦,地面鋪石板。面闊、進深各三間,通面闊13.2米,通進深14.45米。懸有「唐室名臣」、「瑞應桑林」匾額。殿內共用柱二十根,方柱四角圓形,柱頭卷殺。內柱柱礎高0.5米,上周飾一道勾雲紋和一道劃紋;檐柱柱礎高0.33米,上周飾覆蓮紋。梁兩端有水浪激狀雀替。前檐用斗栱承托撩檐枋,並沿用上昂手法,脊檁用蝴蝶木穩固,採用了明代常見的形制。殿內尚存明雕林洪像一軀[5]。元帥殿被認為是台州明代廟宇建築的典型實例[6]

參考來源

[編輯]
  1. ^ 临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名录. 臨海市人民政府. 2018-08-30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2. ^ 2.0 2.1 臨海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中共臨海市委宣傳部,臨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臨海市檔案局. 《临海五十年 1949.5-1999.5》. 1999: p.1125–1126. 
  3. ^ 3.0 3.1 何奏簧纂,丁伋點校. 《民国临海县志 上》.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6: p.360–361. ISBN 7-5034-1425-1. 
  4. ^ 湯凌. 晚清传统知识分子的“三不朽”之路——以津门名士徐士銮为例.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5年, 第20卷 (第6期): p.86-90. 
  5. ^ 5.0 5.1 5.2 任林豪,馬曙明. 《临海文物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5: p.377–380. ISBN 7-5010-1777-8. 
  6. ^ 國家文物局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 三编 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 p.188. ISBN 7-5326-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