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俄·洛丹喜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洛丹喜饒畫像

俄·洛丹喜饒藏語རྔོག་བློ་ལྡན་ཤེས་རབ་威利轉寫rngog blo ldan shes rab,1059年—1109年),藏傳佛教著名譯師

生平[編輯]

洛丹喜饒出生於吐蕃羊卓地區(今位於山南浪卡子縣)的貴族家族,幼年時跟隨其叔父俄·雷必喜饒學法。1076年,他赴阿里參加阿里古格王孜德(絳曲沃之侄)舉辦的「丙辰法會」。法會上他結識了孜德之子旺秋德,在旺秋德資助下他前往大小勃律克什米爾)學習。他在勃律學經十七載,譯出《量莊嚴論》。1095年他回藏後,又從班智達奔查松巴、松底積諦等學法。此後前往尼婆羅學習密宗。再度回藏後他開始從事大量佛教經典的翻譯,並在各地講經,主要以講授法稱《量抉擇論》(tshad ma rnam nes)為主,還講解慈氏五論與自續中觀派的論典。他譯出的《量抉擇論》開創了西藏的「新因明學」(tshad ma gsar ma)傳統。叔父俄·雷必喜饒逝世後,他還出任桑浦寺堪布。1109年他在桑耶附近圓寂。

參考文獻[編輯]

  • 王堯、陳慶英 (編). 《西藏历史文化辞典》. 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 唐景福. 《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 甘肅民族出版社. 
  • 俄·洛登喜饶. 中國西藏網. [2011-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