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通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通史》是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寫作的一種題材,著名史家幾乎都嘗試(或計劃)撰寫通史,據估計百年間有六七十種版本。[1]

顧頡剛曾指出:「所有的通史,多屬千篇一律,彼此抄襲。其中較近理想的,呂思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陳恭祿《中國史》 、繆鳳林《中國通史綱要》、張蔭麟《中國史綱》、錢穆《國史大綱》等。其中除呂思勉、錢賓四先生的書外,其餘均屬未完之作。錢先生的書最後出而創見最多。」[2]

錢穆所著《國史大綱》倡議以「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對中國歷史的讚美遠多於批評,[3]並長期成為台灣各大專院校歷史教科書。但此書侷限亦大,如李敖所言,「他似乎對『本國已往歷史』太『滿意』了,結果做了太多太多的曲解與巧辯。」又如該書第六編提到宋朝「積貧積弱」的特點,並不符合事實。[4]《國史大綱》隨後為傅樂成所撰之《中國通史》取代,目前台灣各大學多以傅書為教科書。[1]許倬雲認為:「相對於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傅著並沒有特殊的史觀,卻十分重視經過考訂的歷史現象」。[5]

隨着史學走入專精,「中國通史」的寫作已趨式微。

知名中國通史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0 1.1 李淑珍:《二十世紀「中國通史」寫作的創造與轉化》
  2. ^ 顧頡剛: 《當代中國史學》下編《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後期》
  3. ^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適蔣夢麟亦自台北往,在館中相遇,坐談一小時。夢麟告余,已連讀君之《國史大綱》至第五遍,似君書敘述國史優處太多,劣處則少。余問夢麟,所敘國史優處有不當處否。夢麟言,無之。余言,既無未當,則亦不妨多及。」
  4. ^ 李裕民《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一文認為錢穆首先提出宋代積貧積弱說,但不是事實。
  5. ^ 傅樂成:《中國通史》簡體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