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林高志/沙盒9
24°51′21″N 121°16′47″E / 24.8559142°N 121.2797926°E
內柵國小文物館 | |
---|---|
![]() 內柵國小文物館正門 | |
成立 | 1901年9月14日 | (學校)2010年11月8日 (文物館)
地址 | ![]() |
類型 | 內柵國小附設文物館 |
館長 | 桂景星(校長) |
內柵國小文物館是一間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大溪區內柵國小的文物館。內柵國小位於大溪區南郊、大漢溪右畔,緊臨石門水庫,為「特色迷你小校」,其收集整理保存大量文物,達200餘件,其中69件經文化部於2012年12月7日核定為「一般古物」,名列全台第三位,僅次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及中央研究院。[1]
歷史
[編輯]![](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E5%85%A7%E6%9F%B5%E5%9C%8B%E6%B0%91%E5%B0%8F%E5%AD%B8%E5%A4%A7%E6%BA%AA%E5%8D%80%E5%AE%89%E5%92%8C%E8%B7%AF38%E8%99%9F_0311.jpg/220px-%E5%85%A7%E6%9F%B5%E5%9C%8B%E6%B0%91%E5%B0%8F%E5%AD%B8%E5%A4%A7%E6%BA%AA%E5%8D%80%E5%AE%89%E5%92%8C%E8%B7%AF38%E8%99%9F_0311.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d/%E5%A4%A7%E6%BA%AA%E5%8D%80%E6%B2%B3%E5%B7%9D0836.jpg/220px-%E5%A4%A7%E6%BA%AA%E5%8D%80%E6%B2%B3%E5%B7%9D0836.jpg)
1863年因為清英天津條約,增開淡水港為通商口岸,大溪曾是淡水河系最上游的河港,與轉運港。早年,桃竹苗農產品、茶葉、樟腦油等也都藉由大溪轉運[2] 。內柵,是大溪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大溪為知名觀光景點。內柵位於該區西部偏南。內柵之命名,「內」邊也,「柵」者竹木編成城垣。先人拓荒,為求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種植竹林以抗毒蛇猛獸及原住民出草。[3] 。
內柵國小成立於1901年9月14日,1925年獨立設校稱「內柵公學校」,創校迄百餘年,為該區居第二之老學校。目前佔地12,723平方公尺,規模現有班級數6+1班,教職員工23人與學生120人,屬風景區內之特色迷你小校。[1]
2010年11月8日 大溪內柵國小歡慶一一○歲生日 , 第十五屆校友李清木,配合校慶把價值約兩百萬收藏古物捐給母校,成立清木文物館,內容豐富。許多校友前來與會慶賀,最「資深」校友是第八屆的簡永昌當年九十四歲,是棒球先驅,1969年帶領台中金龍少棒隊,前往美國賓州威廉波特參加世界少年棒球大賽,獲得國際棒球第一面金牌。出版過《怎樣打棒球》、《中華民國棒球發展史》等書籍。2010年校長鄭鳳珠發起系列的表演活動慶祝,中午以「辦桌」讓歷屆校友敘舊,緬懷當年樂趣。 [4]
現任校長為桂景星(任期:2011年8月至2019年7月),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教職員中有,徐明麟主任: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其他師資或為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等。秉承前校務人員對古物之收集、整理、保存繼續經營「清木文物陳列館」成效良好。[1]
設立文物館
[編輯]該校對於文化資產——古物之收集、整理、保存和教學等,源於校友及社會賢達捐贈之文物,其中以校友李清木捐贈之文物及經費較多,因此 2010年11月8日 [5] 特設立「清木文物陳列館」於學校二樓。[2]內柵國小文物館文物數量達200餘件,其中69件經文化部於2012年12月7日,核定為一般古物,名列全台第三位,僅次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800餘件及中央研究院之120件,並超越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圖書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等。[1]
文化部之評述:現今工商業發達,傳統農業社會生活用具已不復見,本案年代雖不久遠但整批登錄及能顯示當時的生活原貌,可作為鄉土教學資料。在以農立國的傳統台灣社會,此批用具具有文化傳承、教育意義,值得妥善保存。[3]
其規劃為九大類,唯報部之資料分類間有叄差不齊或誤植,經依戶外、室內重新整理為;1、傳統農村田地整地用具18件,2、傳統農村田地除草用具1件,3、傳統農村田地收穫用具1件,4、傳統農村其他用具4件,5、傳統農村漁撈用具2件,6、傳統農村食物處理用具6件,7、傳統農村廚具14件,8、傳統農村生業用具11件,9、傳統農村生活起居用具12件等,分別依正確資料及新次序列示如次:[4]
古物
[編輯]傳統農村田地整地用具
[編輯]
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木製土拖 | ![]() |
[6] | |
犁 | ![]() |
[7] | |
鐵製手耙 | ![]() |
[8] | |
鐵製穀耙 | ![]() |
5 | [9] |
割耙 | ![]() |
6 | [10] |
田地整平器 | ![]() |
7 | [11] |
畚箕 | ![]() |
8 | [12] |
碌碡 | ![]() |
9 | [13] |
秧鏟 | ![]() |
10 | [14] |
秧指 | ![]() |
11 | [15] |
輪仔 | ![]() |
12 | [16] |
整土用具 | ![]() |
13 | [17] |
秧苗盆 | ![]() |
14 | [18] |
秧菎 | ![]() |
15 | [19] |
鐮刀簍 | ![]() |
17 | [20] |
大拖 | ![]() |
18 | [21] |
土礱 | ![]() |
19 | [22] |
土礱手把 | ![]() |
20 | [23] |
傳統農村田地除草用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鋤草器 | ![]() |
16 | [24] |
傳統農村田地收穫用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風鼓 | ![]() |
21 | [25] |
傳統農村田地其他用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牛軛 | ![]() |
[26] | |
牛嘴欄 | ![]() |
23 | [27] |
牛車輪 | ![]() |
24 | [28] |
土圍 | ![]() |
25 | [29] |
傳統農村漁撈用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魚簍 | ![]() |
69 | [30] |
蝦簍 | ![]() |
[31] |
傳統農村食物處理用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番薯挫 | ![]() |
26 | [32] |
搗物木臼 | ![]() |
27 | [33] |
粿印 | ![]() |
28 | [34] |
前人用火鍋 | ![]() |
29 | [35] |
石磨 | ![]() |
30 | [36] |
小蒸籠 | ![]() |
31 | [37] |
傳統農村廚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桌罩 | ![]() |
32 | [38] |
碗盤 | ![]() |
33 | [39] |
酒甕 | ![]() |
34 | [40] |
茶壺 | ![]() |
35 | [41] |
酒矸仔 | ![]() |
36 | [42] |
坩仔 | ![]() |
37 | [43] |
竹篩子 | ![]() |
38 | [44] |
迦籮仔 | ![]() |
39 | [45] |
米簍 | ![]() |
40 | [46] |
陶甕 | ![]() |
41 | [47] |
木製盤 | ![]() |
42 | [48] |
木飯匙 | ![]() |
43 | [49] |
木湯匙 | ![]() |
44 | [50] |
托盤 | ![]() |
45 | [51] |
傳統農村生業用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茶簍 | ![]() |
46 | [52] |
竹簍 | ![]() |
47 | [53] |
秤錘 | ![]() |
48 | [54] |
量仔 | ![]() |
49 | [55] |
磺火燈 | ![]() |
50 | [56] |
裁縫機 | ![]() |
51 | [57] |
墨斗 | ![]() |
52 | [58] |
前人用製冰機 | ![]() |
53 | [59] |
製斗笠模 | ![]() |
54 | [60] |
刨刀 | ![]() |
55 | [61] |
草繩絞 | ![]() |
56 | [62] |
傳統農村生活起居用具
[編輯]古物 | 照片 | 備註 | 登錄網頁 |
---|---|---|---|
謝籃 | ![]() |
57 | [63] |
原住民採集籃 | ![]() |
58 | [64] |
嬰兒搖籃 | ![]() |
59 | [65] |
採集籃 | ![]() |
60 | [66] |
各式編織籃 | ![]() |
[67] | |
火籠 | ![]() |
62 | [68] |
蓑衣 | ![]() |
63 | [69] |
斗笠 | ![]() |
64 | [70] |
面桶 | ![]() |
65 | [71] |
造型面盆 | ![]() |
66 | [72] |
腳桶 | ![]() |
67 | [73] |
仔豬槽 | ![]() |
68 | [74] |
內柵國民小學文物館內現況
[編輯]-
文物館內現況1
-
文物館內現況2
-
文物館內現況3
-
文物館內現況4
-
文物館內現況5
-
文物館內現況6
-
文物館內現況7
-
文物館內現況8
-
文物館內現況9
-
文物館內現況10
資料來源
[編輯]- ^ 1.0 1.1 1.2 桃園市內柵國民小學
- ^ 內柵國小清木文物館 蘊藏鄉土文物永流傳. [2019-07-26].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nchdb.boch.gov.tw.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1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