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工程

![]() |
![]() 279工程 Объект 279 | |
---|---|
![]()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中的279工程原型車 | |
類型 | 重型坦克 防核坦克 |
原產地 | ![]()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基洛夫工廠 |
生產商 | 基洛夫工廠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59.2噸 |
長度 | 6.77米(不含炮管) 10.33米(含炮管) |
寬度 | 3.4米 |
高度 | 2.76米 |
載員 | 4人(車長、炮手、駕駛員、裝填手) |
裝甲 | 217~319毫米 (炮塔正面和側面) (傾角30°~50°) 93~269毫米 (車體首上) (傾角45°~75°) 121~258毫米 (車體首下) (傾角45°~70°) 100~182毫米 (車體側面) (傾角45°~65°) |
主武器 | 130毫米M-65(備彈24發) |
副武器 | 1門14.5毫米KPV重機槍(備彈300發) |
發動機 | 2DG-8M 16汽缸柴油引擎 1,000馬力 |
功率/重量 | 16.89馬力/噸 |
懸掛 | 液氣壓混合液壓臂 |
作戰範圍 | 250公里 |
速度 | 55公里/時 |
279工程(俄語:Объект 279)是蘇聯在1957年所研發的實驗性重型坦克。它作為突破坦克,在常規坦克無法進入的越野地形上作戰。它還計劃作為蘇聯最高指揮部預備隊(俄語:Резерв Верховного Главнокомандования)裝備的坦克。
歷史
[編輯]279工程由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的工程師L. S. 托洛亞諾夫(俄語:Л. С. Троянов)領導的團隊設計研發。先前,蘇軍考慮到若蘇聯遭受核打擊,絕大多數重武器將被摧毀,於是委託L. S. 托洛亞諾夫設計一款能距核爆中心800米以外防核爆的重型坦克。研製工作基於1956年對重型坦克的作戰要求,開始於1957年,原型車於1959年製造完成。279工程被當作和277工程競爭下一代重型坦克的樣品。
1960年,與同期蘇聯其他重型坦克項目一樣,蘇軍開始放棄279工程。當時,蘇聯最重的坦克在不含附加裝甲或掃雷裝置等附加設備之情況下,車重被控制在50噸。7月22日,在卡普斯京亞爾靶場的新技術演示會上,蘇共最高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宣佈禁止蘇軍採用車重超過37噸的坦克,被證明很成功的重型坦克項目就此取消。
促使赫魯曉夫做出此決定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支持研發以IT-1為首的導彈坦克。此外,蘇軍為防出現二戰時的自衛情況,希望坦克的重量能順利通過蘇聯本土的橋樑,而當時蘇聯的重型坦克不太適合通過橋樑。同時,279工程的行走裝置在試驗期間暴露出嚴重缺陷——靈活性低下、難以通過沼澤地、生產和維護複雜且成本高以及無法降低整車高度。
性能
[編輯]防護力
[編輯]
279工程的車體由4個大型鑄造弧形單元焊接而成,其裝甲最厚處為269毫米,是T-10M的約兩倍。車體覆蓋有橢圓形防護罩,各處厚度和傾斜度各有不同,可抵禦脫殼穿甲彈和錐形裝藥彈藥的攻擊。車體前部和側面均為鑄造,覆蓋有裝甲板,可抵禦破甲彈的攻擊。
炮塔整個為鑄造而成,其裝甲最厚處為319毫米,並覆蓋有抵禦破甲彈攻擊的裝甲板。炮塔座圈也受到嚴密保護。279工程還配備了化學、生物、放射和核(CBRN)防護裝置。
武裝
[編輯]279工程的主武器為1門130毫米57倍徑M-65線膛炮,副武器為1挺14.5毫米KPVT同軸機槍。主炮裝有炮管排煙器、「雷暴」(俄語:Гроза)火炮穩定器、光學瞄準鏡和測距儀、自動制導系統、帶主動紅外探照燈的L2夜視儀以及半自動裝彈機。主炮的炮彈為分裝式,備彈24發;同軸機槍備彈300發。
M-65火炮的半自動裝彈機使其每分鐘射速5~7發,該炮於20世紀70年代末,在實驗性主戰坦克785工程上進行了測試。
懸吊系統
[編輯]279工程的懸吊系統大概是蘇聯有史來最貴最豪華最先進的懸吊系統,當T-55坦克成員還在咬着牙忍受扭力棒在越野時的顛簸程度,279工程已經在使用液氣壓混合液壓臂配合三段式行星齒輪箱,在不增加額外空間的情形下可以很快就輸出扭力。另外279工程的液氣壓混合液壓懸吊系統概念與日本陸上自衛隊74式坦克以及瑞典陸軍Stridsvagn 103坦克的懸吊系統概念相同,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強坦克的越野或者跨越障礙能力,同時可以透過液壓臂增加主砲的俯仰角,提升相當大的戰術價值。據說279工程的懸吊系統還有一種應變操作用途就是在核爆來臨時可以將車身降低,類似像螃蟹一樣趴在地上使通過底盤的風量略減於車身上的風壓使自己不至於翻覆[1]。


由於四條履帶集中並且均勻分佈59.2噸重的車身以及砲塔,以致於279工程的接地壓力居然不可思議地「不超過每平方公分0.6公斤」(M1艾布蘭坦克的接地壓力高達每平方公分1.06公斤),而且平整非舟狀(惰輪與動輪的位置不高於路輪)的履帶設計讓整體重量均勻地分攤在包含沼澤的各種地面。
雖然當時的華沙公約組織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裝甲部隊,但是最先具備完整的核生化防護系統以及自動滅火系統的還是這一輛279工程,當然煙霧發射器也沒少,更重要的是279工程還有全車系恆溫調控系統。
動力系統
[編輯]279工程採用2DG-8M 16汽缸柴油引擎,功率可達1,000馬力,能夠讓59.2噸的車身維持在每小時55公里的速度,並且在一次加滿油之後行駛250公里的距離。
現狀
[編輯] 俄羅斯:279工程原型車3輛中的1輛現存於庫賓卡坦克博物館,並於2022年恢復運行狀態。截止到2024年4月,此台279工程位於庫賓卡愛國者公園的技術中心,其外漆進行了更新,炮塔上塗上編號「279」,並掛上偽裝網。
流行文化
[編輯]- 遊戲《坦克世界》中,蘇聯有一台X階重型坦克「279工程早期型」(Объект 279 ранний或Object 279 early)。實際這是另一個未完成的坦克項目726工程。
- Lesta Studio運營的獨聯體服《坦克世界》中,279工程作為XI階重型坦克出場。
- 遊戲《戰爭雷霆》中,279工程作為2020年4月的「太空競賽」馬拉松活動的主要獎勵頒發給玩家。
參考文獻
[編輯]- ^ *蘇聯坦克主砲一直有俯角不足的問題,普遍來說蘇聯坦克主砲俯角能低於-5°以下者幾乎闕無(279工程因有液壓懸吊而成為例外),而西方坦克主砲往往俯角可至-10°,肇因蘇聯坦克習慣以低矮輪廓設計為主的關係
外部連結
[編輯]- 279坦克的高解像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