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韋昭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韋昭度(9世紀—895年6月4日),字正紀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出自京兆韋氏彭城公房[1]唐朝官員

簡介

[編輯]

韋昭度是咸通八年(867年)進士,遷中書舍人。中和元年(881)七月,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本官同平章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朝廷陳敬瑄之職,派昭度為西川節度使,分邛州、蜀州、黎州、雅州為永平軍。陳敬瑄拒絕交出兵權,文德元年(888年),韋昭度指揮王建顧彥朗攻成都,昭度無韜略,但知沿途逗撓,是以久攻不下。王建勸韋昭度回長安,昭度遲疑不決,王建擒抓昭度親吏駱保,臠割烹食,誣說他私盜軍糧,韋昭度恐懼,將帥印符節授給王建,託疾東歸。王建親自送行,和韋昭度灑淚而別。大順二年(891年)無功而返。罷為東都留守。後起用任中書令,封岐國公

侍中兼中書令王行瑜擅權,要求擔任尚書令;韋昭度密奏:「太宗以尚書令執政,遂登大位,自是不以授人臣。惟郭子儀以大功拜尚書令,終身避讓。行瑜安可輕議!」於是帝命李磎(一作李谿)為相,崔昭緯告訴王行瑜說他沒能升官是韋昭度作梗。昭宗乾寧二年(895年),王行瑜以韋昭度伐蜀無功,與李茂貞及鎮國節度使韓建攻入長安,抗表請殺宰相韋昭度、李谿以謝天下。帝不准。五月甲子(895年6月4日),王行瑜派人在都亭驛殺死韋昭度和李谿[2][3]追贈太尉。著有《續皇王寶運錄》。

墓地

[編輯]

2024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北里王村發掘考古了十餘座京兆韋氏家族墓葬,其中包括了晚唐宰相韋昭度的墓地。

家庭

[編輯]

曾祖

[編輯]

祖父

[編輯]
  • 韋綬,唐朝興元節度使、贈右僕射[1]

父母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韋昭符,禮部尚書[1]
  • 韋昭願,太子少保[1]
  • 韋昭矩,給事中[1]
  • 韋昭遠,考功員外郎[1]

兒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79》,出自劉昫舊唐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尚民傑. 《唐长安家族葬地出土墓志辑纂》.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9.04: 447. ISBN 978-7-100-16525-9 (中文(繁體)). 
  2. ^ 《新唐書·卷十·紀第十》:五月甲子,靜難軍節度使王行瑜、鎮國軍節度使韓建及李茂貞犯京師,殺太保致仕韋昭度、太子少師李磎。
  3. ^ 3.0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行瑜乃與茂貞、建各將精兵數千入朝,甲子,至京師,坊市民皆竄匿。上御安福門以待之,三帥盛陳甲兵,拜伏舞蹈於門下。上臨軒,親詰之曰:「卿輩不奏請俟報,輒稱兵入京城,其志欲何為乎?若不能事朕,今日請避賢路!」行瑜、茂貞流汗不能言,獨韓建粗述入朝之由。上與三帥宴,三帥奏稱:「南、北司互有朋黨,墮紊朝政。韋昭度討西川失策,李溪作相,不合眾心,請誅之。」上未之許。是日,行瑜等殺昭度、溪於都亭驛,又殺樞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數人。又言:「王珂、王珙嫡庶不分,請除王珙河中,徙王行約於陝,王珂於同州。」上皆許之。始,三帥謀廢上,立吉王保;至是,聞李克用已起兵於河東,行瑜、茂貞各留兵二千人宿衛京師,與建皆辭還鎮。貶戶部尚書楊堪為雅州刺史。堪,虞卿之子,昭度之舅也。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一十
前任:
蕭遘
唐朝尚書左僕射
884年—885年
繼任:
裴澈
前任:
張濬
唐朝尚書右僕射
(非宰相)
891年—893年
繼任:
崔昭緯
前任:
蕭遘
唐朝司空
885年—887年
繼任:
孔緯
前任:
蕭遘
唐朝司徒
887年—888年
繼任:
孔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