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
韃靼人 Татарлар | |
---|---|
總人口 | |
約7,000,000人[1] | |
分佈地區 | |
俄羅斯
| 5,319,877[7] |
烏克蘭
| 319,377[8] (含 克里米亞韃靼人) |
烏茲別克 | ~239,965[9] ( 克里米亞韃靼人) |
哈薩克 | 108,987[10] |
土耳其 | 159,000–6,900,000 [4][5][6][11] |
阿富汗 | 100,000[12](估計) |
土庫曼 | 36,655[13] |
吉爾吉斯 | 28,334[14] |
阿塞拜疆 | 25,900[15] |
羅馬尼亞 | ~20,000[16] (only incl. Crimean Tatars) |
美國 | 10,000[17] |
白俄羅斯 | 3,000[18] |
法國 | 700[19] |
瑞士 | 1,045+[20] |
中國 | 3,556[21] (塔塔爾族) |
加拿大 | 56,000[22] (incl. those of mixed ancestries) |
波蘭 | 1,916[23] |
保加利亞 | 5,003[24] (mostly incl. Crimean Tatars) |
芬蘭 | 600–700[25] |
日本 | 600–2000[26] |
澳洲 | 900+[27] |
捷克 | 300+[28] |
愛沙尼亞 | 2000[29] |
拉脫維亞 | 2,800[3] |
立陶宛 | 2,800–3,200[30][31][32] (含利普卡、克里米亞及伏爾加等所有民系) |
伊朗 | 20,000–30,000[33] (伏爾加韃靼人) |
語言 | |
欽察語支 | |
宗教信仰 | |
伊斯蘭教遜尼派(主流) 東正教(少數) | |
相關族群 | |
其他突厥語族群 |
歷史而言,韃靼人Tatars (或Tartars) 可以指代任一個始源於北亞及中亞、後被歐洲繪制圖師描述作韃靼利亞這一廣袤地域的族羣,而這一地區也可以和蒙古帝國自身畫上等號。到近世後這一指稱更較精細地指代特定關聯的族羣,即明確自身為韃靼人的羣體或者使用語言通常認知為韃靼語的羣體。
在歐洲方面,韃靼人這一稱謂是泛指蒙古人及適用於黑海北部所有的蒙古後繼者[35]:90[36]。地理範圍以原金帳汗國轄境作準,包括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諾蓋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這些地方的人口及居民,歐洲方面是有不加區分地以韃靼人泛稱他們。
現代認知裏屬於韃靼人範疇內最大分支羣體,是根植於阿的里-烏拉爾(韃靼斯坦和巴什科爾托斯坦)的伏爾加韃靼人,即屬於現代俄羅斯轄內所認定的韃靼人。而歷史上,俄羅斯沙皇國和俄羅斯帝國的諸多貴族世家也可溯源有韃靼人血統[37][38]。
歷史上東西方對韃靼的記述
[編輯]「韃靼」的出現
[編輯]韃靼之名在南北朝已經出現,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柔然被突厥汗國擊敗後分為南北兩支,其南支來到遼河上游老哈河、西拉木倫河流域遊獵,成為契丹人的一支族源;其北支來到今外興安嶺以南地區,被稱作「室韋」,也就是後來蒙古人的祖先。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大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在突厥語中稱「室韋」為「韃靼」,指的是契丹之北的柔然後裔或相關蒙古語系族諸部。在該定義指稱擴張至室韋其後,並不屬於室韋的其他草原部落也被納入該概念範疇,由此其是成為北方諸多游牧部族泛稱。作為突厥人對東面室韋諸部的統稱,這一族稱最早見於732年所立的突厥如尼文闕特勤碑。該碑文東面第4行和第14行都提到「三十姓韃靼」(OtuzTatar)。立於735年的毗伽可汗碑除了「三十姓韃靼」外,東面第34行還記有「九姓韃靼」(TokuzTatar)。漢文譯名「達怛」則最早見於9世紀40年代。[39]
位於呼倫湖以南住牧的韃靼人有部分部族也隨後了西遷,與先期西遷的蒙兀室韋再次南北比鄰相居,逐漸形成了鬆散的「韃靼聯盟」。其中在土拉河、鄂兒渾河一帶的被稱作「九姓韃靼」,也就是後來「克烈部」,在陰山以北一帶的被稱作「陰山韃靼」,也就是後來的「汪古部」。 留在呼倫湖而未西遷的被稱作「三十姓韃靼」,也就是後來的「塔塔爾部」。
遼金時代遷入漠北的塔塔兒部(「三十姓韃靼」)一度建立過較強的部落聯盟,十世紀時成為遼的屬部阻卜(朮不姑),遼亡國後成為金朝的屬國塔塔兒,金朝利用他們對付其他部落,十二世紀時他們的牧場在呼倫貝爾一帶。塔塔兒在遼代契丹人和金代女真人的統治後,大部分融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成為蒙古民族的主要來源之一。[40]
古代的韃靼人是一個多民族的部落集團,裏面既有說突厥語的部族,也有說蒙古語的部族。13世紀初,廣義的韃靼包括林中百姓與被成吉思汗征服的所有草原游牧民。這些蒙古突厥遊牧民族的不同群體成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隊的一部分,其後蒙古人與突厥人互相混雜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羅斯和匈牙利的蒙古軍隊,就被歐洲人統稱為韃靼人。[41]韃靼人西遷路線有兩條,一個是伏爾加河流域,另一個是葉尼塞河流域。遷到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結合原來這裏說突厥語的欽察人、保加爾人形成今天伏爾加韃靼人,而留居葉尼塞河的韃靼部人則和當地阿爾泰人、哈卡斯人融合形成西伯利亞韃靼人。一說伊朗高原的黑韃靼人大約在中國南宋末期隨着蒙古西征遷往中東地區。
西方認知和界定
[編輯]在拉丁語中追溯韃靼人Tartar,可於拉丁語或法語尋獲其起源,是於土耳其語和波斯語 (tātār, 御獸信使)傳入西歐諸語言。而在早期西文之中是具有額外一個r ,該形制依據牛津英語詞典,較可能是由於和塔耳塔羅斯存在關聯[42][43]。十三世紀時的歐洲人,便將韃靼人(突厥-蒙古人)和地獄Tartari一詞聯系起來,如時巴黎的馬太有記述過[44]:ⅩⅤ「無數的韃靼軍隊…像魔鬼般從地獄湧出,所以他們被恰當地叫做地獄的人(Tartari/Tartarians)」,另時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二世給亨利三世的書信[44]:ⅪⅩ有述其願望「韃靼人最終將被趕下他們的地獄里去」。
長城以外及東蒙古
[編輯]古代,韃靼也是中國本部的漢人對北部國界線長城境外的各漁獵、遊牧民族的統稱,從此詞發展出來的詞有:韃虜和韃子。赫哲族被稱為「魚皮韃子」,鄂倫春族被稱為「狍皮韃子、山韃」。清末時革命黨用「韃虜」特指清朝的滿族統治者。
明初退回漠北苟延殘喘的北元政權後被明軍擊敗分裂,1399年坤帖木兒即位後四衛拉特脫離蒙古大汗的控制,明朝稱呼分裂後的蒙古本部為「韃靼」,與西部的瓦剌並立。明末時蒙古諸部或被稱為「西韃靼」,以與被歐洲傳教士稱為「東韃靼」的女真區分。[45]
韃靼也是江戶時代日本人對滿族的稱呼。歐洲傳教士所著《韃靼戰紀》同樣稱呼滿洲人為「韃靼」。[46]
族羣分系演化
[編輯]突厥化族群
[編輯]在俄羅斯和部份歐洲國家,韃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國擴張時期隨蒙古人進入歐洲的其他草原游牧民族。12世紀的維吾爾大學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認為韃靼人說一種突厥語方言。
「韃靼」這個名字是拜占庭人開始使用,用來指代黑海到鹹海一帶廣袤草原的各種游牧半游牧的突厥人,這些突厥人有一個共同特徵,韃靼這個名字來源於蒙古草原的九姓韃靼,但是九姓韃靼也不完全是蒙古語部族,其中還有一些原屬於鐵勒的突厥語部族。成吉思汗征服韃靼部後,說突厥語的韃靼部民就西遷了,留下來融入蒙古族的基本上是說蒙古語的部民。現在俄羅斯所有的塔塔爾族都或多或少的帶有韃靼部民的血統,即使沒有韃靼部血統,但是有些血統是共有的,比如欽察、烏戈爾,這也是大家都沿用塔塔爾族名的原因。
歐洲人所說的「韃靼人」分廣義和狹義兩個稱謂,廣義指俄國境內使用突厥語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亞、伏爾加河流域突厥語各族)的統稱。狹義韃靼指韃靼族,該民族是突厥人的一支。一開始只有克里米亞的突厥人自稱韃靼。其他地區的韃靼人十九世紀才自稱韃靼。其實各韃靼也不是一回事,各個「韃靼」的名稱也是俄羅斯人起的,因為他們只知道用「韃靼」 來描述突厥、蒙古人。因為有些韃靼人像白色人種,有些像黃色人種,對伏爾加韃靼來說的汪古部落影響較為大。全世界有57支不同韃靼人,但也是同一民族。20世紀末全世界有1,000萬韃靼人,在中亞五國與阿塞拜疆人口也多於3萬。
民族國家化後的韃靼族
[編輯]3世紀至4世紀中國魏晉時期,由於匈人及其他一些游牧部落向西遷徙進入中亞和東歐,並且很多的游牧部落先後移居烏拉爾山脈和伏爾加河流域,接受了當地使用烏拉爾語系民族的許多文化因素和語言。5—6世紀的柔然汗國和白匈奴的在中亞的擴張和崩潰;以及6世紀到7世紀,突厥汗國向外擴張,大批突厥部落湧向西伯利亞、中亞和俄羅斯平原的森林、草原地帶。1242年,成吉思汗之長子朮赤之次子拔都在西起多瑙河中下游,俄羅斯平原和東至中亞鹹海地區建立金帳汗國,其居民主要是以操突厥語的奇卜察克人(欽察)和保加爾人為主體。[47]
13世紀到15世紀,西遷的蒙古人以及大多數被併入金帳汗國的突厥語族部落,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互相結合,形成韃靼民族。血緣上講,其中蒙古人的成分很少,主要是當地的突厥民族(保加爾人、欽察人),其文化,包括姓氏,則受突厥影響明顯。15世紀到16世紀,金帳汗國的分裂為白帳汗國、藍帳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數國。同時也形成了韃靼人的各個地方分支:伏爾加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烏拉爾韃靼人、卡西莫夫韃靼人、楚利姆韃靼人、梁贊州韃靼人、高加索韃靼人、米薩韃靼人、立陶宛韃靼人、白俄羅斯韃靼人、波蘭韃靼人、托博爾斯克韃靼人、沃洛格達韃靼人、雅羅斯拉夫爾韃靼人、NORQAT韃靼人、彼爾姆韃靼人、芬蘭韃靼人等。
西伯利亞地區的韃靼人還包括圖拉韃靼人、秋明韃靼人、葉尼塞河韃靼人、米努辛斯克韃靼人等很多分支;喀山韃靼人(包括伏爾加韃靼人)、卡西莫夫韃靼人、伏爾加韃靼人、米沙爾韃靼人4支又合稱伏爾加-烏拉爾韃靼;阿斯特拉罕韃靼人還包括Yurtovsk韃靼人和Kundrovsk韃靼人兩部,北高加索山區還有7個很小的韃靼人部落,它們說着不同的突厥語和高加索語言。不同的韃靼人來源與文化也不同,不能只以韃靼籠統稱呼。克里米亞韃靼源於古代的哥德人(日耳曼系)。受烏古斯人影響大。阿巴坎韃靼是哈卡斯人,米努辛斯克韃靼是吉爾吉斯人留在西伯利亞的部分,西伯利亞韃靼是由西伯利亞汗國與部分藍帳汗國人混合而成的群體。
現況
[編輯]在現代俄羅斯,韃靼人是不同突厥民族的總稱,合稱為「韃靼人」。[48]
今天韃靼人主要分佈於中亞、阿富汗和歐洲(俄羅斯的喀山、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白羅斯、波蘭、立陶宛、芬蘭)各地。他們是俄羅斯人口最多的突厥語系民族。芬蘭與波羅的海國家的韃靼人屬米沙爾(mishar)支。其中以伏爾加河流域到烏拉爾山一帶的韃靼人,人數最多特別是喀山韃靼人(1910年40萬在烏法、10萬在薩馬拉與辛比爾斯克),經濟和文化也較發達。現在的韃靼人是伏爾加保加利亞、欽察人與不多蒙古人的後裔。有些人叫伏爾加韃靼為新保加爾人。
最大的韃靼人口是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伏爾加韃靼人和克里米亞的克里米亞韃靼人。較小群體的利普卡韃靼人和阿斯特拉罕韃靼人生活在歐洲,西伯利亞韃靼人生活在亞洲。歐洲的大多數韃靼人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而西伯利亞韃靼人仍保留薩滿教元素。
伏爾加韃靼人(塔塔爾)
[編輯]伏爾加韃靼人是俄羅斯僅次於俄羅斯族的第二大民族。 他們被分為不同的支系。 他們大多數居住在韃靼斯坦共和國和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母語是韃靼語,屬於突厥語系欽察-保加爾語支。中國的塔塔爾族是近代俄羅斯伏爾加韃靼人移民在中國的後代。
克里米亞韃靼人
[編輯]克里米亞韃靼人是克里米亞相對較新的族群。 他們取代了於公元3世紀定居於此的講希臘語的拜占庭人、哥特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在13世紀至17世紀獲得了獨特的身份,他們吸收了許多入侵的突厥人,包括10世紀在克里米亞定居的庫曼人以及之前居住在克里米亞的其他民族(希臘人、斯基泰人和哥特人)。
利普卡韃靼人
[編輯]利普卡韃靼人是一群講突厥語的韃靼人,最初於14世紀初定居在立陶宛大公國。第一批定居者試圖保留他們的薩滿教,並在非基督教立陶宛人中尋求庇護。現在在立陶宛、白俄羅斯等國零散分佈。
韃靼族名人
[編輯]2000年美網和2005年澳網男單冠軍,俄羅斯的沙芬(韃靼語:Marat Mixail ulı Safin)正是韃靼人。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體操高低槓冠軍穆斯塔芬娜亦是韃靼族人。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Putin's Power Play? Tatarstan Activists Say Loss Of 'President' Title Would Be An Existential Blow. Radio Free Europe. 19 October 2021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 ^ Tatars facts, information, pictures – Encyclopedia.com articles about Tatars. www.encyclopedia.com. [2017-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3).
- ^ 3.0 3.1 Tatar | Joshua Project. www.joshuaproject.net.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5).
- ^ 4.0 4.1 Henryk Jankowski. Crimean Tatars and Noghais in Turke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 slightly edited version of the paper with the same title that appeared in Türk Dilleri Arastirmalari [Studies on the Turkic Languages] 10 (2000): 113–131, distributed by Sanat Kitabevi, Ankara, Turkey. A Polish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ublished in Rocznik Tatarów Polskich (Journal of Polish Tatars), vol. 6, 2000, 118–126.
- ^ 5.0 5.1 Мусафирова, О. «Мустафа, сынок, прошу тебя — прекрат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Новая газета. || Archive cop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6.0 6.1 Пашаев, Осман. В Турции проживают до 6 миллионов потомков крымских татар. podrobnosti. 18 November 2002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ВПН-2010. www.gks.ru.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5).
- ^ About number and composition population of Ukraine by data All-Ukrainian census of the population 2001. Ukraine Census 2001. State Statistics Committee of Ukraine. [27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6).
- ^ Крымские татар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ig Russian Encyclopedia (俄語)
- ^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отдельным этносам на начало 2021 года [The popul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by individual ethnic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of 2021]. stat.gov.kz. [20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 ^ In Turkey, the census does not indicate the nationality, because all residents of Turkey are considered Turks, so it is impossible to name at least the approximate number of Turkish citizens, considering themselves as Crimean Tatars.
- ^ Afghanistan Recognizes Long Forgotten Ethnic Tatar Community. RFE/RL. [28 April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英語).
Community leaders estimate there are up to 100,000 ethnic Tatars in Afghanistan.
- ^ Asgabat.net-городской социально-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й портал :Итоги всеобщей переписи населения Туркменистана п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му составу в 1995 году.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3 March 2013.
- ^ Na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3 November 2013).
- ^ Archived copy. [31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November 2012).
- ^ Recensamant Romania 2002. Agentia Nationala pentru Intreprinderi Mici si Mijlocii. 2002 [5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May 2007) (羅馬尼亞語).
- ^ Tatar in United States. Joshua Project. 23 March 2021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 ^ Tatars In Belarus. Radio Free Europe. 12 August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1) (英語).
- ^ Рушан, Лукманов. Vasil Shaykhraziev met with the Tatars of France | Всемирный конгресс татар. 16 Ma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美國英語).
- ^ Rustam Minnikhanov meet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atar Diaspora in Switzerland. 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Tatarstan.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2).
- ^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 Canada [Country] and Canada [Country]. 8 February 2017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 ^ Ludność. Stan i struktura demograficzno-społeczna – NSP 2011 (PDF).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1-18) (pl-PL).
- ^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www.nsi.bg.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3).
- ^ Suomen tataareja johtaa pankkiuran tehnyt ekonomisti Gölten Bedretdin, jonka mielestä uskonnon pitää olla hyvän puolella.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8).
- ^ Статьи на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темы. www.hrono.ru.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 ^ Archived copy. [27 April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August 2018).
- ^ Президент РТ. (原始內容存檔於5 March 2016).
- ^ RL0428: RAHVASTIK RAHVUSE, SOO JA ELUKOHA JÄRGI, 31. DETSEMBER 2011. stat.ee. [16 November 2021].
- ^ Адас Якубаускас: Я всегда говорю крымским татарам не выезжайте, оккупация не вечна. espreso.tv.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 Как крымские татары оказались в Литве 600 лет назад? | Новости и аналитика : Украина и мир : EtCetera.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остав населения Литвы. Перепись 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Paul Goble. Volga Tatars in Iran Being Turkmenified. 20 June 2016 [27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 ^ 張, 帆; 陳, 曉偉; 邱, 靖嘉; 林, 鵠; 周, 思成. 遼夏金元史:多元族群的衝突與交融. 臺北: 三民書局. 2022. ISBN 9789571474946.
- ^ King, Charles. 世界历史文库:黑海史. 東方出版中心. 2011. ISBN 9787547303139.
- ^ 參見十三世紀政治家、史學家阿塔·馬里克·志費尼記述,合同一時期伊本·艾西爾之歷史大全、埃及史家Histoire du sultan Djelal ed-Din Mankobirti, prince du Kharezm等記述,Tatar這個名稱都是用於指蒙古人。
- ^ Thomas Riha, Readings in Russian Civilization, Volume 1: Russia Before Peter the Great, 900–170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 p. 186
- ^ 尼古拉·亞歷山德維奇·巴斯卡科夫: Русские фамилии тюркског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я (Russian surnames of Turkic ori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79)
- ^ 塔塔尔族因何而得名?又有何来历. 中國網民族頻道. [2016-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2).
- ^ 張, 帆; 陳, 曉偉; 邱, 靖嘉; 林, 鵠; 周, 思成. 遼夏金元史:多元族群的衝突與交融. 臺北: 三民書局. 2022. ISBN 9789571474946.
- ^ 那順烏力吉. 论“鞑靼”名称的演变.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08年3月, 34 (2).
- ^ citing a letter to St Louis of Frances dated 1270 which makes the connection explicit, "In the present danger of the Tartars either we shall push them back into the Tartarus whence they are come, or they will bring us all into heaven"
- ^ Wedgwood, Hensleigh. On False Etymologies. Transac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1855, (6): 72 [2023-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 ^ 44.0 44.1 Rubruck:W.W.Rockhill,tr.,The Journey of William of Rubruck to the Eastern Parts of the world,London,1900;A.van den Wyngaert,ed,in Sinica Franciscana I,Quaracchi,1929,
- ^ 董少新. 17世纪欧语文献中的“鞑靼”(Tartar).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2018-12-07].
- ^ 三訂版,世界大百科事典內言及, 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精選版 日本國語大辭典,デジタル大辭泉,百科事典マイペディア,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普及版 字通,山川 世界史小辭典 改訂新版,ブリタニカ國際大百科事典 小項目事典,旺文社世界史事典. 韃靼(だったん)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コトバンク. [2023-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4) (日語).
- ^ 塔塔尔族历史沿革. [2022-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 ^ Tatar – people. [28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July 2017).
書籍
[編輯]- 內陸亞洲厄魯特史料
- 中華文化通典 第三典
外部鏈結
[編輯]- Kropotkin, Peter Alexeivitch. Tartar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XXIII 9th: 70–71. 1875–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