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清順
外觀
すずき せいじゅん 鈴木 清順 | |
---|---|
![]() | |
出生 | ![]() | 1923年5月24日
逝世 | 2017年2月13日![]() | (93歲)
死因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職業 | 電影導演、演員 |
活躍時期 | 1956年–2017年 |
鈴木清順(日語:鈴木 清順/すずき せいじゅん Suzuki Seijun,1923年5月24日—2017年2月13日),本名鈴木清太郎,日本當代電影導演、演員,日本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編輯]生於東京日本橋,幼時曾遭遇關東大地震。40年代曾應徵召入伍,赴台灣作戰。1946年復員後就讀東京大學,從1954年起成為日活公司支援,1956年始執導筒。早期影片均為類型片,幾乎沒有吸引別人對他的注意力,直到60年代初,他才開始執導一些「風格」影片,如1964年的《肉體之門》(肉体の門),其中在性和非道德方面表現出來的大膽在當時就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沿着這條道路繼續前行,而且在黑白片或彩色片中對於寬銀幕畫面技術的利用很具創造性,如在《春婦傳》(春婦傳,1965年)、《刺青一代》(刺青一代,1965年)、《暴力輓歌》(けんかえれじい,1966年)、《東京流浪者》(東京流れ者,1966年)等片,尤其是在1967年的《殺手烙印》(殺しの烙印)中,該片是對黑道電影的過分戲擬,鈴木在裏面塑造了一個奇怪天使的形象,而且根本不再遵循這一類型的基本法則。日活公司的老總保利久作不喜鈴木的這種反叛精神,宣稱鈴木的電影對於大眾來說完全不可理解,因此造成鈴木被日活公司解雇,但由於有電影圈內人士與影迷為他辯護,而展開與日活之間的長期訴訟,最後雙方於1971年12月達成和解。
由於此次事件,他被電影界列入黑名單,長期沉寂。直到1977年才以執導松竹公司的電影《悲愁物語》復出,之後並陸續執導了著名的「大正三部曲」《流浪者之歌》(ツィゴイネルワイゼン,1980年)、《陽炎座》(陽炎座,1981年)、《夢二》(夢二,1991年)等片[1]。
2017年2月13日,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於東京都內的醫院逝世,享年93歲[2]。
參考文獻
[編輯]- 『清順映畫』鈴木清順述、磯田勉・轟夕起夫編、ワイズ出版、2006年
- 『清順スタイル』 磯田勉編、ワイズ出版、2001年
- 『鈴木清順全映畫』 上野昂志編、立風書房、1986年
- 『ユリイカ 詩と批評 特集追悼・鈴木清順』青土社、2017年5月號
- 『夢ムック 鈴木清順 総特集』河出書房新社、2001年5月
- 『そんなことはもう忘れたよ 鈴木清順閑話集』八幡薫 (著), 本多晃子 (寫真)スペースシャワーネットワーク、2018年7月
參考資料
[編輯]- ^ 舒明. 如何評價鈴木清順及其電影.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7-11-29.
- ^ 映畫監督 鈴木清順さん死去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