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士廉
邢士廉(1885年—1954年3月17日)字隅三,滿洲正藍旗人,盛京將軍管轄區奉天府承德縣人,中華民國及滿洲國軍事將領,曾任滿洲國治安大臣,軍事大臣。
生平
[編輯]在奉系的崛起
[編輯]邢士廉早年就讀於奉天省立第一初級中學,以優異的學業成績離開學校。1908年(光緒34年)轉而從軍,獲官費赴日本學習軍事。在日本,他先在東京振武學校學習,後入陸軍士官學校第8期騎兵科(同期同學有楊宇霆、臧式毅等人)。1913年(民國2年)歸國。
1916年(民國5年),經奉天督軍署參謀長楊宇霆推薦,邢士廉任黑龍江軍官養成所教練官。此後,他在張作霖領導的奉軍中逐步升遷。邢士廉屬於奉軍中楊宇霆的派系,為奉軍的軍事改革作出了貢獻。1924年(民國13年),任東三省陸軍第24旅旅長,隸屬第1師師長李景林。邢士廉所屬部隊被譽為最優秀的部隊。同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邢士廉立下軍功。
奉系勝利後的1925年(民國14年)1月,邢士廉跟隨江蘇督軍楊宇霆南下,駐上海。邢士廉任淞滬戒嚴司令,統治上海,逢五卅運動發生,嚴厲取締中國共產黨員和勞動組合等。同年9月,升任奉軍第20師師長。不久,其取締活動招致上海市民對奉系不滿。在混亂的形勢下,直系孫傳芳發動反撃,奉系敗北,喪失南方地盤。同年11月,楊宇霆、邢士廉返回瀋陽。
對冷遇不滿
[編輯]1926年(民國15年),邢士廉兼任鎮威軍第2方面軍副軍團長,入北京後兼任軍警督察長。當時,張作霖及奉系所處的政治環境悪化,邢士廉對各勢力採取融和政策,試圖進行讓步。但因此,他遭到持強硬態度的張作霖不滿,被張作霖罷免各職位。此後,在張作霖手下,他遭到冷遇。
1928年(民國17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發生,張作霖身亡後,邢士廉成為張學良同中國國民黨進行和平交涉的使者之一。邢士廉通過和平交涉,為同年12月29日的東北易幟作出貢獻。但張學良也不想給邢士廉軍權,只任命其擔任遼寧省政府委員會委員、東北交通委員會委員、東北講武堂教育長等職務。而且,邢士廉的政治後盾楊宇霆遭到張學良肅清,邢士廉對張學良不滿。
滿洲國的軍事首腦
[編輯]1931年(民國20年)9月九一八事變後,以日軍為後盾的臧式毅組建遼寧省政府,邢士廉任該省政府委員之一。其後,經土肥原賢二勸誘,邢士廉加入滿洲國任職。此後,他歷任新京(今長春市)地區司令官兼第10混成旅旅長、中央陸軍訓練處處長、第5軍管區司令官(司令部駐承德)、第4軍管區司令官(司令部駐哈爾濱)、第1軍管區司令官(司令部駐瀋陽),同八路軍作戰。1942年(康德9年)9月,就任治安部大臣。翌年4月,治安部改組為軍事部,他繼續任軍事部大臣。
1945年(康德12年)8月17日,滿洲國垮台,邢士廉隨張景惠在長春組織東北地方治安維持會。此後,他被蘇聯紅軍逮捕,押往蘇聯。1950年7月31日,邢士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歸國,收監於撫順戰犯管理所。
1954年3月17日,邢士廉在獄中病死。享年70歲。
參考文獻
[編輯]- 張志強「邢士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0卷. 中華書局. 2000. ISBN 7-101-02114-X.
- 來新夏等. 北洋軍閥史 下冊.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0. ISBN 7-310-01517-7.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滿洲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