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戩
外觀
趙戩 (早於158年[1]—220年),字叔茂,京兆長陵人,漢末曹魏人物。趙岐從子[2]。
生平
[編輯]起初中常侍唐衡兄長唐玹擔任京兆虎牙都尉時,趙戩從父趙岐隨着民眾貶義唐玹,招致唐玹在延熹元年(158年)擔任京兆尹後盡捕殺趙家,當時年幼的趙戩隨着趙岐逃亡。
初平年中,王允為尚書令時,擔任尚書選部郎[3][4]。董卓數次想讓親信進入臺閣任職,趙戩堅拒不從。董卓大怒,召集他欲殺之,眾人害怕,趙戩面容言辭卻很從容,陳說是非,董卓後悔,於是放了他,感謝他並遷平陵令[3][5]。
後李傕等禍亂長安,王允被李傕殺害,棄屍於市,沒人敢去幫王允收屍,只有趙戩棄官奔喪。三輔亂,趙戩客居荊州,劉表相當厚待他。被曹操趕到荊州的祢衡看到趙戩,對他大加稱讚[6]。
曹操平定荊州,徵闢他為丞相掾,握着他的手對他說:「相見恨晚。」劉備攻打益州時,丞相掾趙戩說:「劉備拙於用兵,每戰必敗。」認為劉備不會用兵,沒本事拿下益州,傅幹反駁說:「劉備寬仁有度很得人心,又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傑輔助,怎會不濟呢?」結果劉備果真佔取益州。[7]
後為五官將司馬、相國鍾繇長史。[5][3]220年,趙戩當時身患毒瘡,不久也因為聽說曹操去世而悲痛過度,導致毒瘡發作而病逝[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太平御覽》卷742引《典略》曰:趙戩病疽疾,年六十餘。聞魏王薨,哭泣哀過,瘡發而卒。
- ^ 《後漢書》卷六十四:延熹元年,玹為京兆尹,(趙)岐懼禍及,乃與從子戩逃避之。
- ^ 3.0 3.1 3.2 典略曰:趙戩,字叔茂,京兆長陵人也。質而好學,言稱詩書,愛卹於人,不論疏密。闢公府,入為尚書選部郎。董卓欲以所私並充臺閣,戩拒不聽。卓怒,召戩欲殺之,觀者皆為戩懼,而戩自若。及見卓,引辭正色,陳說是非,卓雖兇戾,屈而謝之遷平陵令。故將王允被害,莫敢近者,戩棄官收斂之。三輔亂,戩客荊州,劉表以為賓客。曹公平荊州,執戩手曰:「何相見之晚也!」遂闢為掾。後為五官將司馬,相國鍾繇長史,年六十餘卒。
- ^ 《後漢書》誤作尚書
- ^ 5.0 5.1 《後漢書·陳王列傳》:初平中,為尚書,典選舉。董卓數欲有所私授,戩輒堅拒不聽,言色強厲。卓怒,召將殺之,眾人悚慄,而戩辭貌自若。卓悔,謝釋之。長安之亂,容於荊州,劉表厚禮焉。及曹操平荊州,乃辟之,執戩手曰:「恨相見晚。」卒相國鍾繇長史。
- ^ 《藝文類聚》卷22引《典略》:是時祢衡來游京師,詆訾朝士,謂無直事,及南見戩,嘆之曰:所謂劍則干將莫耶,木則椅桐梓漆,人則顏冉仲弓也。
- ^ 《三國志/卷32》裴松之註:傅子曰: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蜀雖小區,險固四塞,獨守之國,難卒並也。」徵士傅幹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