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賽罕區

座標40°47′32″N 111°42′07″E / 40.79222°N 111.70194°E / 40.79222; 111.7019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賽罕區
ᠰᠠᠶᠢᠬ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市轄區
巴彥鎮白塔村萬部華嚴經塔
賽罕區在呼和浩特市的位置
賽罕區在呼和浩特市的位置
呼和浩特市的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40°47′32″N 111°42′07″E / 40.79222°N 111.70194°E / 40.79222; 111.70194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設立1999年7月
語源蒙古語「美麗富饒」之意
政府駐地巧報鎮
下級行政區
11
面積
 • 總計1,002.9 平方公里(387.2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885,321人
 • 密度883人/平方公里(2,286人/平方英里)
 • 城鎮735,587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10020
電話區號471
車輛號牌蒙A
行政區劃代碼150105
本地生產總值(2008)¥224.7億
網站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政府

賽罕區蒙古語ᠰᠠᠶᠢᠬ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西里爾字母Сайхан дүүрэг)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下轄一個市轄區,1999年7月成立,位於呼和浩特東南部,前身是呼和浩特郊區。2000年呼和浩特市調整行政區劃後,賽罕區包括原新城區的一部分和從前的郊區的大部[2]。總面積為1,025.2平方公里,2008年GDP為224.7億人民幣。區政府駐昭烏達路166號。

簡介

[編輯]

賽罕區前身是呼和浩特市郊區。 1956年9月20日,成立郊區人民委員會,呼市郊區成為旗縣級建制。 1968年,成立郊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成立郊區人民政府[3]

1999年,呼和浩特市行政區劃重新調整。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郊區改名為賽罕區,轄區包括原郊區的太平莊、西把柵、章蓋營3個鄉和榆林、金河、黃合少3個鎮,巧報鄉的東瓦窯、後巧報、雙樹、小台什、橋靠、前巧報8個村委會,巴彥鎮的商業街居委會和黑土凹、後羅家營、喬家營、郭家營、壩堰、滕家營、羅家營7個村委會,以及從新城區劃入的人民路、大學西路2個街道辦事處,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位於健康街、烏蘭察布西路以南的部分,東風路街道辦事處和迎新路街道辦事處位於東風路以南的部分[4][5]。 區人民政府駐巧報鄉。

賽罕區為該市主要農業產區,礦產蘊藏也頗豐厚。另外,該區內有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呼和浩特石化公司。該區區人民政府設於巧報鄉,郵政編碼010020。

行政區劃

[編輯]

賽罕區下轄8個街道辦事處、3個[6]

人民路街道、​大學西路街道、​烏蘭察布東路街道、​大學東路街道、​中專路街道、​昭烏達路街道、​巴彥街道、​敕勒川路街道、​榆林鎮、​黃合少鎮、​金河鎮和​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口民族

[編輯]

2008年,總人口57.2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8.3萬人,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23.6萬人,農業人口14.7萬人[7]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賽罕區常住人口885321人。[8]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呼政發[2000]50號.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00-06-06. 
  3. ^ 历史沿革. 賽罕區人民政府. [2025-01-14]. 
  4. ^ 国务院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__2000年第22号国务院公报_中国政府网-国函【2000】42号. 中國政府網. [2025-01-14]. 
  5.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呼政发【2000】50号-法搜-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搜. [2025-01-14]. 
  6. ^ 行政区划搜索:赛罕区.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7. ^ 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政府. [2013-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7). 
  8.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