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
最高管理機構 | FIA |
---|---|
起源 | 1887年4月28日 |
特徵 | |
是否男女混合 | 是 |
分類 | 室外 |
賽車(英語:automobile racing、car racing或motorsport)是一種競速運動。在1895年,這項運動第一次在法國出現。[1]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吸引最多觀眾觀看的體育賽事之一。[2]
而現時賽車也可以特指一些專門製造或改裝供參加賽車的車輛,這類車為了輕量化非必要零件大多拆除了,造型也大異其趣,故不一定可以符合交通法規直接開上街上當普通汽車代步,而接近賽車的普通量產型汽車稱為跑車,這些車輛是為了比賽而存在,故才會擁有比賽車輛卸除掉的豪華配備。
歷史
[編輯]初始
[編輯]賽車比賽早在第一台汽油驅動的汽車發明後不久便出現。據記載,1887年4月28日巴黎《自行車》(Le Vélocipède)雜誌主編Monsieur Fossier首次開辦有組織的賽車競賽。[3]賽程總長2公里(1.2英里),起點為西北大橋(Neuilly Bridge),終點為布洛涅森林(Bois de Boulogne)。這次比賽的冠軍為來自德·迪昂·布通公司的喬治斯·布通(Georges Bouton),但由於他是唯一一位到場的參賽者,因此對於這是否算是比賽存在爭議。[3]
1891年,又有一場單人賽事,來自標緻汽車公司的奧古斯特·多里奧特和路易斯·瑞格勒特(Louis Rigoulot)駕駛着標緻III型車參加了巴黎-布雷斯特自行車折返賽(Paris–Brest–Paris),等到他們到達布雷斯特的時候,冠軍Charles Terront已經返回到巴黎了。[4][5]
巴黎-魯昂:世界第一場賽車比賽
[編輯]1894年7月23日,巴黎刊物《法國畫報》舉辦了從世界第一場有規模的賽車比賽,賽程從巴黎到魯昂。[3]該報編輯皮埃爾·傑發爾特(Pierre Giffard)用「無馬車輛大賽」(Concours des Voitures sans Chevaux)來宣傳此比賽,稱其「不危險,駕駛簡易,旅程無需破費」。共有一百零二名參賽者參與,報名費為10法郎。[3]
六十九輛賽車進入賽程為50 km(31 mi)的資格賽,角逐進入正賽的名額,正賽長度為127 km(79 mi)。參賽的既有大型汽車生產商標緻汽車、潘哈德和德·迪昂·布通,也有業餘汽車所有者,最終只有二十五人進入了正賽。[3]
比賽從馬約門站出發並經過布洛涅森林。最終,朱爾斯·阿爾伯特·德·迪昂是第一個到達魯昂的,他用時6小時48分鐘,平均時速為19km/h。比Albert Lemaître(標緻)時間為3分30秒,多里奧特(標緻)快16分30秒,勒內·潘哈德(潘哈德)快33分30秒,Émile Levassor(潘哈德)快55分30秒。但是官方的獲勝者是標緻和潘哈德,因為獲勝與否取決於車輛的時速、操作和安全性能,德·迪昂的蒸汽汽車需要司爐,這是比賽不允許的。[3]
早期比賽
[編輯]1895年6月的巴黎-波爾多折返賽曾被認為是世界上「首屆汽車比賽」。[6]第一名為Émile Levassor,他共用時48小時零47分鐘完成了賽程(全長1,178km或732英里),比第二名快了將近6個小時。官方第一名為Paul Koechlin,他駕駛的是標緻的汽車。[7]22名參賽者中有9名完成了賽程[6]
第一屆美國賽車比賽是在1895年11月28日感恩節舉行的芝加哥先驅報杯汽車賽。[8]由於媒體的報道,使得不少美國人對這次比賽充滿了興趣。[8]比賽全長54.36-英里(87.48-公里),路線是從城南出發,向北沿埃文斯頓湖邊行進,再折返。弗蘭克·杜耶(Frank Duryea)以總用時10小時23分鐘完成了比賽,打敗了其他五名參賽者。[9]
分類
[編輯]賽車的分類主要可以依使用的車輛及場地分類:單座賽車是專門用在賽車跑道的賽車,低底盤,重心低,是完全考量賽車跑道上的性能,其速度也最快,但不考慮街道實用性。跑車可在一般街道行駛,但仍以性能為優先,常見是兩個車門和兩個座位的汽車,或是有四個座位,但後方座位空間非常有限的汽車。房車則為一般量產的轎車。卡丁車是類似單座賽車,但尺寸馬力數縮小許多的車種。
如賽事而論最著名的國際性巡迴比賽是以下四種,對賽車的規格皆影響了其他各種賽事。
方程式賽車
[編輯]一級方程式賽車(F1)是最廣為人知的賽車活動,是由國際汽車聯盟(FIA)每年舉辦,最高規格的賽車比賽,正式名稱為「國際汽車聯盟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方程式賽車(不限於一級)更繼承了格蘭披治大賽的名號,原型出於意大利在一戰前的ITALA公司推出了一種時速近二百公里車的GRAND PRIX(意為大獎賽事),可其構造很特殊化和高粍油變成了專業化的方程式賽車的始祖,而格蘭披治大賽則沿襲其名號,也可以說成為了最早專為比賽而開發的車。
方程式賽車對於賽車的限制較多,例如一度對於渦輪增壓設備的限制等。也有其他比賽也是用單座賽車,但允許加裝渦輪增壓設備。
一級方程式賽車賽車使用單一座位的四輪汽車,為了公平性與安全性,賽車運動的主辦者會制訂賽車的統一「規格」(formula,或也可解釋為車輛設定的「公式」),只有依照規格製造的賽車才能參賽。故有方程式賽車的名稱[10]。
方程式賽車除了一級方程式賽車外,還包括以下的比賽:
摩托車比賽
[編輯]MotoGP是摩托車賽中最重要的一項賽事。賽事由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FIM)主辦,各分站賽主辦國負責承辦的每場具體的比賽,具體管理和爭端仲裁則由FIM執行。
除了MotoGP,摩托車比賽亦包括:
- Moto2
- Moto3
- MotoE
- 世界超級摩托車錦標賽
原型賽車比賽
[編輯]這類車本和方程式賽車有所重疊,即刻意被設計製造出來參賽的汽車,而且以前同樣是開放的單座賽車,和方程式車唯一分別是輪胎被沙板覆蓋。舊稱為第六組賽車,在八十年代改稱為C組賽車,像早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是每年在法國名叫Le Mans的小鎮所舉辦的二十四小時耐久賽。
但九十年代起改稱為勒芒原型車,需要有像轎車的車頂車門車窗等構造並有擋風玻璃,起名原因是首先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使用和推廣。
原型賽車和方程式車同樣有分級別,但因為比賽時間很長所以其實參與者較少,故在同一場賽事中使用不同級別的原型賽車,並且在同場中也使改裝車,而除了全場總名次和賽項外,同時設有不同級別類型賽車的賽項和名次。
因為賽事對於賽車的考驗特別嚴酷,故成為了世界各大廠兵家必爭之地。後來各國的耐力賽車活動都統一並和其他賽事一樣有國際性巡迴比賽,稱為世界耐力錦標賽。[11]。
但有些耐力賽是房車賽或跑車賽,即只允使用普通轎車做的改裝車,反之世界耐力錦標賽既有原型車又有改裝車,所以耐力賽不可等同原型賽車的賽事,如斯帕24小時耐力賽和紐柏林賽道的紐博格林24小時耐力賽,雖然這兩場和勒芒同樣是全日賽制並有歐洲三大耐力賽之稱,但並不允許使用原型車,不屬於世界耐力錦標賽的分站賽事。
房車比賽
[編輯]房車比賽也是賽車活動的一種,但是比賽用車輛是用量產車輛所衍生而來。由於各車輛的速度差距不大,競爭也更加激烈。所用的車和跑車賽一樣是普通的汽車改裝,但對於改裝程度和基型車的限制較大。
主要的房車比賽包括世界房車錦標賽(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簡稱:WTCC)、德國房車賽(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簡稱:DTM)、日本房車錦標賽(日本選手權)JGTC 後改名稱為SUPER GT、澳洲V8超級房車錦標賽( V8 Supercars )等。
北美的房車比賽以美國賽車俱樂部的世界速度挑戰賽及GT錦標賽為主。不過1966年開始的Trans-Am Series目前仍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房車比賽。
跑車比賽
[編輯]跑車比賽是用由跑車衍生的車型(也稱為性能房車,grand tourer,簡稱GT),在封閉跑道的比賽,其實和房車賽有重疊,但對於車的規格較寬鬆,對於車的改裝程度和被改裝的基型車限制較小。更有一部分可以接受特製的跑車原型車。主要的國際比賽是GT世界錦標賽,其他比賽有FIA GT3歐洲錦標賽、GT4歐洲賽。
有部分耐力賽是把普通跑車或轎車改裝的賽車與原型賽車一同參賽,如上文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但同樣24小時耐力賽的紐柏林和斯帕耐力賽則屬純粹的跑車賽。
拉力賽
[編輯]拉力賽,是採用公共或者私人道路,使用改裝過的或者是特別製造的汽車進行的比賽。和其他比賽不同之處在於,拉力賽不是在環形賽道上,而是在點到點之間的賽道上比賽。
拉力賽分為賽段拉力賽和道路拉力賽。1960年代起,賽段拉力賽成為這種運動的專業形式。這種比賽在接近和其他道路交匯處的直道延伸速度來決定勝負。比賽用路面非常多樣,從砂石山路到林間路,從冰雪路到沙漠道路,這些道路類型對參賽隊員提供了很大的挑戰,並且也是對參賽車輛性能和可靠性的考驗。
著名的拉力賽有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WRC)及達卡拉力賽等。
汽車特技
[編輯](英文 Car Stunt)比起像賽馬易欣賞和參與的競速比賽,較小眾化的是就像馬術或馬戲般,以汽車或電單車來表演超高難度的特技動作,展示車手的驚人技術和車輛優雅的姿勢與驚險的表演等。因為不是以衝線的方式分勝負,而是對於指定的動作和自選動作的完成程度分勝負,對一般觀眾不易投入直覺理解勝負,所以較少在媒體報導。但為了在同業中建立形象,並在比賽之外的需要宣傳,大車廠常設有自己的汽車特技表演車隊。
其他
[編輯]- 太陽能賽車
- 全國運動汽車競賽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ock Car Auto Racing,簡稱:NASCAR)舉辦的相關比賽。
- 卡車賽
- 小型賽車(卡丁車)
- 直線競速賽
旗語
[編輯]在許多賽車運動當中,尤其是在封閉賽道上進行的比賽,往往會使用旗幟來表示賽道基本狀況或者同參賽者交流指示信息。儘管不同的賽事可能有不同的規則,而且現在的旗語含義已經同早年不同(例如,紅旗用來表示比賽開始),但目前已經形成廣泛接受的旗語。
旗幟 | 出現在發令塔上 | 出現在觀察站上 |
---|---|---|
比賽在全賽道警示或中斷之後開始或恢復。 | 賽道上的危險解除。 | |
全賽道警示。在路面賽段中,它表示該賽道的警示。根據比賽種類不同,可能會使用兩面黃旗表示全賽道警示或者「SC」標誌要求賽車跟隨安全車前行,不許超車。 | 賽道警示狀況——在出示黃旗的彎道處不允許超車。靜止時表示威脅不在賽道上,搖動時則表示威脅在賽道上。 | |
指定編號的賽車必須進站接受詢問。 | 比賽暫停,所有在賽道上的車輛都要進入維修站。有時可能同綠旗配合使用,表明賽道上有油。 | |
指定編號的賽車有機械故障,必須進站檢修。 | ||
指定編號賽車的車手因為違反規則被處罰。 | ||
指定編號賽車的車手已被取消參賽資格,或者在未向維修站匯報前不會記錄成績。 | ||
車輛要給快車讓行,根據比賽不同,這可能是指令也可能僅僅是建議。 | 某輛賽車被建議給逼近的快車讓行。 | |
比賽暫停。所有車輛都必須停在賽道上或者返回維修站。 | ||
根據比賽不同,可能意味着還剩一圈或者賽道上有慢車。 | 賽道上有慢車。 | |
比賽已結束。 |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Rendall, Ivan. The Chequered Flag.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95: pp.10. ISBN 0-297-83550-5.
- ^ F1 World’s most watched TV sports events: 2006 Rank & Trends report. Initiative. 2007-01-19 [2007-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8).
- ^ 3.0 3.1 3.2 3.3 3.4 3.5 Rémi Paolozzi. The cradle of motorsport. Welcome to Who? What? Where? When? Why? on the World Wide Web. Forix, Autosport, 8W. May 28, 2003 [201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Peugeot Fan Club. History. 1890 - 1895 From Steam to Petrol. [201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8).
- ^ UCAPUSA. Peugeot Heritage. [201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8).
- ^ 6.0 6.1 Anthony Harding. Car facts & feats 2nd. Sterling Pub. Co. 1977: 48 [2013-03-20]. ISBN 978-0-8069-010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 ^ Ces merveilleux fous roulants sur leurs drôles de machines. Le Figaro. July 9, 2007 [September 3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5) (法語).
- ^ 8.0 8.1 Michael L. Berger. The automobile i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a reference guide, pg. 2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Profile of Frank Duryea[失效連結], Historic Racing
- ^ Jonathan Noble and Mark Hughes. Discovering What Makes Formula One, Formula One. [201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4) (英語).
- ^ 勒芒24小时耐力赛简介. 新浪汽車 (新浪中國). 2009-06-08 [201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