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莉·麥克納馬拉
謝莉·麥克納馬拉 Shelley McNamara | |
---|---|
![]() 2013年 | |
出生 | 1952年(72—73歲)![]() |
母校 | 都柏林大學學院 |
職業 | 建築師 |
獎項 | 普利茲克建築獎 皇家金獎 |
事務所 | 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 |
建築 | 工程技術大學 |
謝莉·麥克納馬拉(英語:Shelley McNamara,1952年—),愛爾蘭建築師、學者。1978年,她與伊馮娜·法雷爾共同創辦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1]。2010年代初期,格拉夫頓名聲鵲起,專門為高等教育機構設計鮮明、有分量感但寬敞的大樓[1]。自1976年起,麥克納馬拉在都柏林大學學院等多所大學任教。
格拉夫頓的作品獲得2020年皇家金獎[2],另外秘魯利馬工程技術大學大樓獲得2016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獎,當選年度最佳新建築[3]。2020年,麥克納馬拉和法雷爾共同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建築獎[4][5]。
生涯
[編輯]建築師
[編輯]1978年,麥克納馬拉和伊馮娜·法雷爾在都柏林共同創辦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6],根據格拉夫頓街命名[7]。截至2017年,事務所共有25名員工,其中麥克納馬拉和法雷爾負責設計[3]。他們利用石塊和混凝土等質量大的材料搭建寬敞的建築,鼓勵人們相互溝通[1]。麥克納馬拉表示,她的建築模式是「與其先構想一個空間再鑽研它的結構,不如先打造結構再構築空間」[1],認為建築的樂趣是將重量感淡化,或將其視為配角[3]。

兩人專門為高等教育機構設計大樓,目前已經為圖盧茲、利默里克、倫敦等地的大學設計大樓[1][3],包括教學樓、醫學樓和宿舍[3]。博尼克大學大樓於2008年落成時,一時獲得舉世關注[5]。他們最知名的作品是秘魯工程技術大學大樓,該大樓於2016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年度獎,成為當年全球最佳新建築[1]。
事務所在愛爾蘭打造了數十座建築物,用於居住、商業和高等院校教學[5]。
教學
[編輯]自1976年,麥克納馬拉擔任都柏林大學學院建築學院工作室講師。從學院畢業後,麥克納馬拉開始和伊馮娜·法雷爾留校教書,直到2002年。2015年,麥克納馬拉擔任學院兼職教授[8]。
除了學院,麥克納馬拉還擔任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建築學院、門德里西奧建築學院、奧斯陸建築學院、洛桑建築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訪問學者。2013年,她擔任門德里西奧建築學院全職教授。2010年,麥克納馬拉獲得哈佛設計研究生院丹下健三教席,2011年秋季獲得耶魯大學路易·卡恩教席。她還擔任劍橋大學和倫敦大都會建築學院的外聘考官。除了教書,麥克納馬拉也在歐洲及美國的建築學校演講[9]。
出版物
[編輯]麥克納馬拉和伊馮娜·法雷爾於2014年出版著作《對話與轉譯: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Dialogue and Translation: Grafton Architects)。該書收錄了事務所的作品、建築靈感及在哥倫比亞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院演講集,還有肯尼斯·弗蘭普頓的批判[10]。
主要作品
[編輯]- 2006年:愛爾蘭米斯郡納文冬至藝術中心(Solstice Arts Centre)[11]
- 2008年:愛爾蘭四區滑鐵盧道(Waterloo Lane)[12]
- 2012年:愛爾蘭利默里克醫學院[13]
- 2014年:紀念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精神300周年建築展(與ELISAVA聯合展出)[14]
- 2017年:意大利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15]
- 建設中:倫敦奧德維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全球社會科學中心入圍名單
獎項及展覽
[編輯]- 2008年年度全球建築:米蘭博科尼大學大樓[16][17]
- 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共同地面展覽銀獅獎新地理建築[18]
- 2013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斯特林獎入圍:利默里克醫學院和公交候車涼亭[19]
- 2014年皇家協會感知空間展:利默里克大學校園[20]
- 2014年AJ建築界女性獎入圍[21]
- 2015年第4屆年度簡·德魯獎: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22][22]
- 2016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獎:秘魯利馬工程技術大學[23]
- 2018年: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24]
- 2019年:都柏林三一學院榮譽博士[25]
- 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與法雷爾[5][1]
麥克納馬拉還是愛爾蘭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榮譽會士[26]、愛爾蘭藝術家協會Aosdána首位當選的建築師[27]。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Wainwright, Oliver. Irish women win Pritzker prize, architecture's highest honour. The Guardian. 2020-03-03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3).
- ^ Block, India. Grafton Architects wins 2020 RIBA Royal Gold Medal. de zeen. 2019-10-02 [2019-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6).
- ^ 3.0 3.1 3.2 3.3 3.4 Wainwright, Oliver. Inside Peru's modern-day Machu Picchu – is this the best new building in the world?. The Guardian. 2017-01-15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 ^ Pogrebin, Robin.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Goes to Two Wome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3-03 [2020-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7).
- ^ 5.0 5.1 5.2 5.3 Holland, Oscar. Pritzker Prize 2020: Irish duo's win marks rare victory for women in the 'Nobel of architecture'. CNN.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3) (英語).
- ^ About – Grafton Architects. graftonarchitects.ie.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 ^ Biography of the architect: Grafton Architects. Floornature.com. [2020-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Grafton Architects is named after the well-known street in the Irish capital
- ^ Yvonne Farrell and Shelley McNamara |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ww.pritzkerprize.com.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5).
Upon graduating in 1976, they were each offered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teach at UCD, where they continued to educate until 2006, and were appointed as adjunct professors in 2015.
- ^ KTH | Shelley McNamara: 'Imagining the Real' (16 Nov). www.arch.kth.se.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Book Details : Dialogue and Translation. cup.columbia.edu (Columbia Books on Architecture and the City). October 2014 [2015-11-14]. ISBN 978194133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Solstice Arts Centre / Grafton Architects. ArchDaily. 2013-04-11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Waterloo Lane / Grafton Architects. ArchDaily. 2013-04-08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Campus Facilities. www.ul.ie. University of Limerick.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0).
- ^ Barcelona Commemorates 300 Years of Catalan Spirit With 7 Public Installations. ArchDaily. 2014-06-29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Yvonne Farrell and Shelley McNamara Selected to Curate the 2018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Artforum. [201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 ^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the b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 CNN. CNN.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4).
- ^ Woman Architect of the Year shortlist: Yvonne Farrell & Shelley McNamara. architectsjournal.co.uk.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9).
- ^ Grafton scoops Venice silver lion prize. architectsjournal.co.uk.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2013 RIBA Stirling Prize shortlist announced. Dezeen. 2013-07-18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Sensing Spaces | Exhibition | Royal Academy of Arts. www.royalacademy.org.uk.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AJ Releases Shortlist for 2014 Woman Architect of the Year. ArchDaily. 2014-01-10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22.0 22.1 Jane Drew Prize Jointly Awarded to Grafton Co-Founders Yvonne Farrell and Shelley McNamara. ArchDaily. 2015-02-11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RIBA International Awards. www.architecture.com. [2020-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3).
- ^ Yvonne Farrell and Shelley McNamara appointed curators of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Biennial Foundation. 2017-01-19 [2020-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6).
- ^ Registrar : Trinity College Dublin, the University of Dublin, Ireland. www.tcd.ie. [2020-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2).
- ^ Shelley McNamara – Current Member | Aosdana. aosdana.artscouncil.ie.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Gelder, Compiled By Lawrence Van. Arts, Briefly.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2-23 [2015-11-14]. ISSN 036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