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山大佛

典範條目
座標37°46′54″N 112°26′17″E / 37.78167°N 112.43806°E / 37.78167; 112.43806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山大佛
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
座標37°46′54″N 112°26′17″E / 37.78167°N 112.43806°E / 37.78167; 112.43806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北齊
認定時間2000年9月21日
地圖

蒙山大佛,也稱晉陽西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現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本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合今制59公尺)。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公尺,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公尺,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築的基座高6公尺,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公尺。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公尺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區向公眾開放。

歷史

[編輯]

修建

[編輯]

蒙山大佛本是開化寺後的佛像。開化寺建於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寺後鑿石修路,在寺後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1]當時太原被稱為晉陽,是北齊王朝的陪都北齊太祖高歡在此創業,擊敗爾朱榮,後來實際掌控東魏朝政,為北齊的建立打下基礎。此後北齊各代帝王常往來於首都鄴城和別都晉陽之間,相當重視對晉陽的建設。按照五代蘇禹珪《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中的記載,《北齊書》等史料中北齊後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說的就是蒙山開化寺大佛。[2]因此,蒙山大佛有時也被稱為「晉陽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開鑿的年代存在爭議。一種觀點根據《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北齊天保二年。另一種觀點根據嘉靖《太原縣誌》、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後,即晚於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據五代蘇禹珪《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中所述「北齊文宣帝天保末年,鑿石通蹊,依山刻像」,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據《北史》中後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的記載,認定蒙山大佛完工於後主高緯時;又根據人記載中蒙山曾有北齊天統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統五年三四月間北齊後主身在晉陽且有重要佛事舉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時間就是北齊天統五年(公元569年)。[3]

增修至毀廢

[編輯]
晉源文廟太原縣文廟)大成殿內的蒙山大佛景區模型,圖中可見蒙山大佛、開化寺及連理塔

隋朝仁壽年初,開化寺中新建佛閣以保護大佛,並改名為淨明寺。唐代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淵曾來此禮佛,並將寺名改回開化寺。另一說李淵禮佛是在稱帝之前,禮佛回去後當夜「夢化佛滿空,毫光數丈」,登基後李淵將寺名改為開化寺[2]。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與皇后武則天同游童子寺、開化寺,童子寺佛像高一百七十多尺,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李治與武皇后、妃嬪、宮人施捨了很多珠寶、財物、衣服。[4]會昌四年(公元844年),開化寺佛閣在武宗滅佛中廢毀,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風雨中。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盤踞并州的河東節度使、後來追封後唐武皇帝的晉王李克用參拜蒙山大佛後,命人重建開化寺佛閣。歷經五年,佛閣終於建成。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鎮守太原的北平王、後來的後漢高祖劉知遠到開化寺焚香禮佛後,出資重修佛像和佛閣,留有蘇禹珪所撰《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化寺中新修二座高二丈釋迦如來舍利塔(即今開化寺連理塔)。元朝末年,開化寺毀廢,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通常認為,蒙山大佛在這時一齊被毀。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晉恭王朱棡重建開化寺,開化寺改名為法華寺。[2][1]

重新發現

[編輯]

1980年至1983年間,參加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員王劍霓重新發現了蒙山大佛。王劍霓1980年10月被抽調參加地名普查,其祖父王建屏山西佛協會創始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擔任山西佛教會會長。王劍霓幼時曾聽祖父講過太原西山大佛的故事。調查地名時,王劍霓發現太原蒙山一帶有很多帶「寺」字的地名,還有一處地名叫做「大肚崖」,覺得非常奇怪。實地調查時,他發現「大肚崖」其實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頭部已經遺失,露出的胸部高度為15.75公尺,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達數十公尺。佛像背後的山崖頂上的平地還有綿延大約五百公尺的古建築遺蹟。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的「簡訊」中報道了這一消息。[5][6]2000年9月21日,蒙山大佛被列入第二批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7]

遺存

[編輯]
加固佛身、新修佛頭之前的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為利用陡直崖壁開鑿而成,位於蒙山近山頂處。佛龕為摩崖敞口式,寬29.60公尺,進深17公尺,平面大約為半橢圓形。佛像頭部已經遺失,山與頸部平齊,研究者推測當時此處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開鑿時將它刻成佛頭。佛像背後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遺址,散落有殘碎磚瓦,還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徹禪師」的斷碣[8]。蒙山大佛為單體佛像,龕內外沒有脅侍像的遺蹟。[3]

大佛頭部遺失。頸部直徑5公尺,高2公尺餘,有三條陰刻項線。頸部至腹部高22公尺,兩肘間距22.70公尺。兩肩平而寬,胸胛肥厚,身形壯碩。由於大佛的岩體為疏鬆的砂岩,風化、崩塌相當嚴重,佛像衣紋服飾已無法辨認。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據推測為重修大佛時留下的遺蹟。佛像小臂長12公尺、寬2.80公尺,保存較為完好。佛像施禪定印。右手長3.10公尺,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殘。兩手之下為條石補砌的雙腿,高3公尺,結跏趺坐式。腿下為條石台基。雙腿和台基均為重修大佛時砌。研究者認為,佛像原來的坐姿雖未必是重修時的結跏趺坐,但是由兩手的禪定印判斷很可能就是結跏趺坐式。宿白根據清理前的遺蹟推斷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彌勒佛。然而,清理之後的佛像施禪定印,結跏趺坐,並不是倚坐的佛像。後來的研究者認為,蒙山大佛可能是釋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提到「成招提之勝因,侔釋迦之真相」;另一個理由是北魏開鑿的雲岡石窟第20窟的釋迦佛也施禪定印,結跏趺坐,與蒙山大佛相同。[3][9]

蒙山大佛自雙腿下部至頸高約30公尺。研究者按照雙肩寬度18公尺估計佛像頭部高度大約十公尺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為40公尺,加上後世重修時增砌的6公尺高的基座,總高度大約46公尺。這與史籍的記載有所不同。唐代的《冥報記輯書》記載蒙山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4]。按唐代一尺合現代0.295公尺,唐代記載中蒙山大佛的高度為59公尺,比蒙山大佛的實際高度多十幾公尺。[3]一些媒體按現代一尺合0.33公尺計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為66公尺;也有媒體計算為63公尺[10];還有媒體稱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公尺」[11]。這些媒體由此認定,蒙山大佛比55公尺高的阿富汗巴公尺揚大佛還要高[12]。甚至有媒體聲稱,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公尺揚大佛齊名,並根據三者的高度關係(認為蒙山大佛高66公尺)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13]

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闊三間(約15公尺)的建築遺蹟,門墩石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斷建築年代可能晚於五代。建築遺蹟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樑檁所用[8]。大佛龕外東側,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摩崖碑刻大約處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為長方形,高2.50公尺,寬1.85公尺,是預先雕刻成之後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斷出刻的是佛經,無法確知是哪一部經。摩崖碑刻東側的小窟高、寬都在1公尺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壞。小窟的東邊是一平面為方形的大窟,面闊2.97公尺,進深2.99公尺,高2.94公尺,四角攢尖頂。長方形的窟門高1.74公尺、寬0.97公尺、深0.52公尺,門兩側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櫨斗,櫨斗之上是雕刻的闌額,闌額的斗栱為一斗三升式,柱間斗栱為人字形叉手。叉手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翹。結合四角攢尖頂、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翹兩個特徵,研究者認為此窟可能開鑿於北齊。窟內為素壁,並無龕像,屬於禪窟,窟內殘存有康熙四十六年的題記。[3]

保護與開發

[編輯]
蒙山大佛新修的佛頭參考了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
山西省太原市華塔村出土的北齊釋迦頭像,山西博物院

1994年,大佛所在的寺底村計劃開發蒙山大佛旅遊,為此籌集了十萬元人民幣的資金,但是後來寺底村決定用這筆錢投資煤礦,開發蒙山大佛一事擱置下來[14]。2003年至2004年,太原市政府也曾有意開發蒙山大佛[15][16]。2005年,寺底村的村辦煤礦被關停,寺底村再次計劃開發蒙山大佛旅遊,先清理了覆蓋佛身的土石。隨後,寺底村籌集資金,打算為蒙山大佛補上一顆佛頭。2006年9月,新修佛頭的工程開工了。按照寺底村的計劃,先要在大佛佛頭的位置挖一個坑,打上混凝土基礎,再在其上新建鋼筋混凝土材質的佛頭,工程預計在2007年5月完工。2007年1月,寺底村的重修過程被緊急叫停,原因是政府認定用水泥修復佛像不符合文物保護的原則。[17]太原市晉源區政府請來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勘測蒙山大佛所在的山體,並重新制訂了大佛的保護、重修計劃。重新制訂的方案是:在佛身上選幾個點,將擰起來的幾根鋼筋打入,灌入水泥,以固定岩體,防止塌落;新修佛頭選用新型材料,看起來像岩石,但遠比岩石輕。[18]新修的佛頭高12公尺,直徑8公尺,重140噸左右,風格參考了當地出土的北齊佛像。加固佛身時共計灌漿450噸以上。2008年1月,佛頭安放完畢。[19]2008年10月7日,完成修復的蒙山大佛景區向公眾開放。[20]同年11月,太原市物價局召開會議,討論蒙山大佛景區的定價問題,初步的方案是門票90元人民幣。[21]不過,最終蒙山大佛還是維持免費開放。[22]蒙山大佛附近有煤炭石灰石等礦藏,多年的開採導致蒙山大佛附近出現採空區,威脅着蒙山大佛的安全。2008年至2011年,太原市先後共申請到2.11億元人民幣用於蒙山地質治理。治理恢復了荒山、荒坡的植被,也基本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23]

2011年2月,太原市的39名政協委員同1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議,建議政府及早着手修復蒙山另外八尊大佛。[24]他們認為,蒙山大佛兩側的山體上各有四尊未修復的佛身,連同已經重修的蒙山大佛,共是九尊大佛。提案中列舉了六條理由,例如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佛教徒來太原朝拜」、修復九尊佛後蒙山「將超過美國總統山的規模」、經專家研究考察「蒙山大佛的保護開發利國利民利世界」等。[25]

2013年10月1日,蒙山大佛披上了一件金色僧袍。此事經報道後,有媒體質疑此舉是為了遮羞,是為了用僧袍遮住風化嚴重的佛身。10月9日,蒙山大佛景區將大佛的僧袍取下。景區負責人表示蒙山大佛的修復是「修舊如舊」,穿僧袍絕不是遮羞;穿僧袍和與泰國的交流活動有關,披僧袍是活動主辦方提出的,僧袍並非臨時製成,是5年前捐贈的;取下僧袍是因為那一天風大,害怕僧袍被風颳壞。[26]

參考

[編輯]
  1. ^ 1.0 1.1 太原县志. 1522–1566. 法華寺在縣西北十五里,北齊天(祿)[保]二年建,賜額開化,寺後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壽初建佛閣,改額淨明。唐武德三年李淵自守河東來游於禪之後,復改為開化寺。會昌甲子歲佛閣廢毀,乾寧二年重修。宋淳化元年修釋迦如來舍利塔二座,俱高二丈。元末廢毀,只存僧房舍利塔。國朝洪武十八年晉恭王重建。有五代蘇禹珪王好古所撰碑劉知遠立石見集文。 
  2. ^ 2.0 2.1 2.2 蘇禹珪. 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 936–947. 據傳記:開化寺,北齊文宣帝天保末年,鑿石通蹊,依山刻像,式揚震德,用鎮乾方,成招提之勝因,侔釋迦之真相。人皆回向,時湊福田。齊後主然油萬盞,光照宮內。仁壽元年,隋朝造大閣而庇尊像焉,仍改為淨明寺。洎唐高祖在藩邸時,至此寺瞻禮回,夜夢化佛滿空,毫光數丈。登極之後,復改為開化寺。後顯慶二年,高宗駕至,出左右行藏資緡瑤玉,崇嚴飾之。後會昌甲子歲,敕廢大閣,露尊像,雨滴風摧。僅六十載,化隨消長,道有污隆,明矣。乾寧二年,武皇虎踞并州,龍潛晉水,……上西山而指顧,登北禮於慈悲,痛望真身,而受霜露。乃下[令](人)遣磄徒管內講化,計口隨年錢,收數百千萬緡。更有自施信財者,不可勝計,復造大閣焉。……自乙卯至己未,首尾五年,蓋成大閣,兼妝佛像。厥功三十萬,使所聚財盡矣。……遇北平王鎮臨之五年也,疆境砙安,人民豐足。衣錦而彰七德,玉帳論兵;持籌而蘊六奇,金台禮士。矛逢矛葺不舉,烽燧皆停。暇日游西山,至開化寺焚香,見閣宇傾欹,佛像崩闕,乃言曰:「縱有僧灑掃供養,豈令人喜瞻禮乎?」遂舍俸錢,重修薦之。……是薦大閣五層,一百三十間,並添換瓦木,文彩賁飾。及閣內尊像,沿寺功德,護法善神,塗金彩畫,大小咸具,無不畢備。……大晉開運二年七月十三日記。興邦佐命忠力保定功臣、北京留守、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北面行營都統、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行太原尹、上柱國、北平王、食邑一萬三千戶實食封二千二百戶劉知遠立石。 
  3. ^ 3.0 3.1 3.2 3.3 3.4 李裕群. 晋阳西山大佛和童子寺大佛的初步考察. 文物季刊. 1998, (1). 
  4. ^ 4.0 4.1 唐臨; et al. 冥報記輯書. 650年. 唐并州城西有山寺,寺名童子,有大像,坐高一百七十餘尺。皇帝崇敬釋教,顯慶末年巡幸并州,共皇后親到此寺。及幸北谷開化等,大像高二百尺。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並諸妃嬪內宮之人,並各捐舍。 
  5. ^ 寻佛记之二·寻佛者(图). 山西新聞網 三晉都市報. 2007-12-15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6. ^ 简讯:六百多年的石刻大佛像. 人民日報. 1983-12-11. 
  7. ^ 太原市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騰訊房產. 2011-06-05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8. ^ 8.0 8.1 晋阳景区. 太原方志網.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4). 
  9. ^ 石窟. 太原方志網.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4). 
  10. ^ 63米蒙山大佛袈裟加身 雄伟壮观. 中國新聞網. 2013-10-04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11. ^ 揭开蒙山大佛的神秘面纱. 太原晚報. 2008-05-15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5). 
  12. ^ 中国蒙山大佛期待重光(图). 山西新聞網. 2007-04-03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13. ^ 世界第二大石佛蒙山大佛比乐山大佛还早(图). 中國廣播網. 2008-10-17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14. ^ 蒙山大佛究竟是谁建造?缘何衰落?怎样被发现的?. 山西電視台. 2008-04-01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15. ^ 太原市将打造大型古唐生态园. 新華網山西頻道. 2003-12-03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7). 
  16. ^ 太原市确定今年重点文物维修项目. 新華網山西頻道. 2004-01-14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17. ^ 太原蒙山大佛维修复原工程威胁文物被叫停. 中國新聞網. 2007-01-08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18. ^ 失踪600年大佛现身太原 比巴米扬大佛高比乐山大佛早. 北京青年報. 2007-10-29 [2013-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9. ^ 佛头安放完毕 山西太原蒙山大佛亮相. 太原晚報. 2008-01-28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20. ^ 蒙山大佛向世人展露真容. 山西晚報. 2008-10-08 [2013-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21. ^ 蒙山大佛景区门票价拟定90元/人次. 山西晚報. 2008-11-29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2. ^ 中国第一摩崖石刻蒙山大佛披上800斤巨型僧袍. 中國新聞網. 2013-10-02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23. ^ 中国最古老摩崖大佛逐步摆脱地下采空区“威胁”. 新華網. 2011-03-29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24. ^ 太原蒙山八尊大佛 一位政协委员眼中“金名片”. 山西市場導報. 2011-03-23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25. ^ 关于保护恢复蒙山景区8尊大佛的建议——真正打造山西太原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記者觀察(下半月). 2011, (2). 
  26. ^ 蒙山大佛“黄袍加身”始末(图). 山西晚報網. 2013-10-17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