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花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花生
科勒藥用植物》(1897), Arachis hypogae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亞科: 蝶形花亞科 Faboideae
屬: 落花生屬 Arachis
組: 花生節 Arachis
種:
花生 A. hypogaea
二名法
Arachis hypogaea
L., 1753
在超市挑選花生

花生學名Arachis hypogaea)是豆科落花生屬的一種植物。其果仁廣泛用作食品。花生原產於南美洲[1],為熱帶及亞熱帶作物。

名稱

[編輯]

花生,又稱落花生[2][3](植物名實圖考)、落生地豆(滇海虞衡志、部分客家地區)、豆仁落地松長生果(贛州志)、長果果子番豆(南城縣誌)。客家話以及西地區稱為番豆潮汕地區稱為地豆潮汕話把花生米稱為豆仁台灣和福建南部(閩南)稱為塗豆(thô͘-tāu)或常俗寫作「土豆[4][5]中國大陸其他地區也有以土豆來表示花生,但是多數情況土豆指的是馬鈴薯),土豆種仁稱土豆仁,簡稱土仁中國早年稱其長生果

形態

[編輯]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莖和分枝均有棱,被黃色長柔毛,後變無毛。

羽狀複葉;葉通常具小葉2對;托葉長2-4厘米,具縱脈紋,被毛;葉柄基部抱莖,長5-10厘米,被毛;小葉紙質,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2厘米,先端鈍圓形,有時微凹,具小刺尖頭,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側脈每邊約10條;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小葉柄長2-5毫米,被黃棕色長毛;花長約8毫米;苞片2,披針形;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具縱脈紋,被柔毛;萼管細,長4-6厘米;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直徑1.7厘米,開展,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分離,翼瓣長圓形或斜卵形,細長;龍骨瓣長卵圓形,內彎,先端漸狹成喙狀,較翼瓣短;花柱延伸於萼管咽部之外,柱頭頂生,小,疏被柔毛。

腋生總狀花序,黃色蝶形花,受粉後子房與花托間的子房柄迅速伸長,將子房送入土中,子房必須在黑暗中才能發育成莢果,若沒有鑽入土中,子房就會枯乾萎縮。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種子(花生仁)呈橢圓、圓錐等形狀,橫徑0.5-1厘米,種皮有淡紅色、紅色、黃色、紫色、黑色等。花果期6-8月[6]

歷史

[編輯]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屬的1種,俗稱花生和黃花生。該屬約20餘種。關於花生的原產地,文獻記載有原產巴西、原產中國、原產埃及等三種說法。一般認為,花生原產秘魯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文為「瑪尼」(Maní),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據伯基爾記載[7],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奧維耶多到海地任管理資源長官,奧維耶多於1513-1524年在海地。他記載在當時印第安人園圃中已大量種植花生。林奈的植物種志(1753)記載,花生產地為巴西、秘魯。哈欽森(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記載花生原產於熱帶美洲。又據 J. C. 威利斯在著作(A Dictionary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Ferns, 8 ed. 1973)中記載花生屬有15種,產於巴西及巴拉圭。可見花生原產於南美洲巴西一說較為可信。至於花生何時引入中國,據現在所了解,明代以前未有記載花生的文獻。最早記載花生的文獻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的江蘇《常熟縣誌》,隨後有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的《上海縣誌》和1506年(明正德元年)的《姑蘇縣誌》。清初王鳳九所著《匯書》才明確指出,「此神(花生)皆自閩中來」清初1655年王沄所著《閩遊記略》中說:「落花生者——今江南亦植之矣。」清檀萃著《滇海虞衡志》(1799)記載,落花生為「宋元間與棉花、番瓜、紅薯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高、雷、廉、瓊多種之。」因此可以認為約在16世紀初葉或中葉,即明代弘治至嘉靖年間,由華僑將花生種子引進福建、廣東,然後逐漸引至他省,形成為中國的重要油料植物[6]

2014年4月國際學界對花生基因組完成了全測序,最終證明花生這個種本身的確是個雜交起源的種;它的兩個親本,一個是現在園藝上經常用的蔓花生(學名Arachis duranensis),另一個叫Arachis ipaensis英語Arachis ipaensis,原產地均在玻利維亞、巴拉圭到阿根廷北部一帶。大約4000年到6000年前,這兩個種在阿根廷北部發生了自然雜交,便形成了今天栽培的花生的祖先。這就意味着假如花生起源於其他地方,那麼那個地方也必須同時有它的兩個祖先種分佈才行,可以想像這種可能性基本就是零。對於栽培花生內部的分子生物學分析也表明,最古老的花生品種分佈於玻利維亞、巴拉圭一帶。這些分子生物學證據和考古學證據大體也相符合(當然,以前在秘魯發現的定年為7600年前的花生殘遺,現在看來更可能是某種野生落花生屬植物的籽粒)。[8]

中國常有考古發掘出花生的報道。1958年的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遺址中,發掘出疑似的炭化花生種子,由浙江農學院鑑定為花生;然而70年代中國科學院給出的意見是標本的籽粒過於殘損,無法鑑定。1961年,江西修水縣山背地區新石器遺址中再次發掘出疑似的炭化花生種子,由江西農學院鑑定為花生,而考古工作組則謹慎地表示:「因為這類實物發現還不多,我們還不能說已經得到了結論。」1981年廣西賓陽雙橋村鄒圩公社亦出土了「花生化石」,但最後證實只是陶製品。[9]2007年,大量媒體報道西安文保中心專家確認距今2100年的漢陽陵17號從葬坑出土的糧食殘遺中有花生的新聞,[10][11][12][13][14][15]但未見任何相關的鑑定報告或研究論文。[16]

在早期古籍中也有一些關於「花生」的記載: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中有「千歲子」,其記載為:「千歲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須綠色,交加如織。其子一苞恆二百餘顆,皮殼青黃色,殼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干者殼肉相離,撼之有聲,似肉豆蔻。出交趾。」[17]其中描述的植物很像花生。清朝《本草綱目拾遺》引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又一種形如香芋,蔓生,藝者架小棚使蔓之,花開亦落土結子如香芋,亦名花生。」。[18]元朝賈銘的《飲食須知》載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吃,滯氣難消。近出一種落花生,詭名長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莢,子如蓮肉,同生黃瓜及鴨蛋食,往往殺人,多食令精寒陽萎」[19]但這幾處所記載的花生「一苞恆二百餘顆」、「結子如香芋」、「架小棚使蔓之」、「味辛、苦、甘」並不符合花生的特性。[原創研究?]

明朝最早記載花生的文獻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的江蘇《常熟縣誌》,隨後有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的《上海縣誌》和1506年(明正德元年)的《姑蘇縣誌》。但此時距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間(1492)才過去了十來年,當時中西方基本上還處於相互隔絕的狀態,花生是不太可能那麼快就傳到中國來的,比較可能仍是花生的混用。之後明代黃省曾(1490~1540)在書中提及:「甘美可食,莖葉如扁豆而細,謂之香芋。又有引蔓開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可見時人已經了解香芋與花生的區別。明朝人蘭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記載。據《明史》記載,正德六年(1511),當時被中國人稱為「佛朗機」的葡萄牙人以武力佔領了滿剌加(今馬來西亞),不久又到中國東南沿海一帶進行走私貿易。大約在16 世紀中期,有一些閩藉海商,私自與葡萄牙人做生意,花生很可能就是他們從葡萄牙人手中得到並引種回家鄉的。浙江明代方志中有「落花生原出福建」的說法,清人張璐在《本經逢原》中也說「長生果產閩北」,這表明福建是引種花生最早的地方。

明末清初的學者方以智(1611-1671)在《物理小識》中所描述的落花生的性狀、栽培方法包括味道等等,都已經比較詳細和清楚:「番豆名落花生,土露枝,二、三月種之,一畦不過數子,行枝如蕹菜虎耳藤,橫枝取土壓之,藤上開花絲落土成實,冬後掘土取之,殼有紋,豆黃白色,炒食甘香似松子味。」到明末清初,中國沿海地區花生種植較為普遍,多次從南美洲引種花生品種,最近一次為1887年,《慈黔縣誌》記載:「落花生,按縣境種最廣,近有一種自東洋至,粒較大,尤堅脆」。產生於清乾隆年間(18世紀中期)曹雪芹的著作《紅樓夢》第十九回,有一段賈寶玉瞎編的故事,說是揚州黛山林子洞中的耗子要學熬臘八粥,小耗子打探得山下廟中米豆成倉,不可勝記,更有果品五種:一紅棗,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在這個故事裏,「落花生」和「香芋」這兩種植物,已經被很明確地區分開來。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貴之物,尋常人很難吃到。舶入後,花生也只在南方普及。當時老北京吃花生,大概要通過大運河自南方運來,清代學者郝懿行於18世紀80年代曾在北京看到「友朋燕集,杯盤交錯,恆擘殼剖肉,炒食殊甘。俗人謂之落花生」。到了清末,北方才開始大量種植花生,主要在丘陵地帶,花生五月播十月收,而冬小麥最晚也要九月下種,種了花生,冬季土地便只能放荒,得不償失。紅薯當時在北方不普及,也有此原因。[20]

19世紀以後,在廣東的高州、雷州、廉州、瓊州一帶,花生的種植面積已經很大,用途也多種多樣:作為出口海外的商品,整車整車的花生被運上海船;作為禮品,它被整齊地包在紙包里,貼上紅簽;作為宴席間的配菜,被考究地堆疊在餐盤中;而作為尋常的下酒菜,又從早市到夜市隨處可見。除了直接食用,花生油已經在當時的福建、廣東一帶很普遍地使用,除了做烹調油,還像菜籽油一樣被當做照明用的燈油。1885年,廣東南海文人梁起(以瑭)作《花生賦》贊云:「仙子黃裳縐春縠,白錦單中籠紅玉。別有煎憂一寸心,照入勞民千萬屋」,指的應該就是當地人用花生油照明一事。之後花生又向北推廣至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在擴種的過程中,花生也在各地得到了很多個俗名,除了最普通的「落花生」,還有「土露子」「萬壽果」「長生果」「人參豆」「地果」「滴露生」「無花果」「滴花生」「地豆」「落地松」「花松」「豆魁」「落花參」「番豆」「延壽果」「及第果」「地蠶」「白果」「相思果」等。除了在廣東,其它方志中也記載了花生對當地農民生計的重要性,比如廣西潯州的花生「每年出息,可抵谷石之半。」而在廣西貴縣,「瘠土之民,並無穀粒,其完糧完婚之事多藉此。」

1898年,德國強佔膠州灣,建設了青島港,在德佔青島時期,德國人曾在那裏設置「農業改良場」,重點開展對花生品種和栽培技術的研究,使花生產量大為提高。晚清、民國時期,山東是中國最重要的花生生產和出口省份,正如晚清山東《續安邱新志》中所說的:「自青島通商以來,舟車便利,落花生仁始為出洋大宗。」山東花生先是出口日本,從1908年開始直接輸入歐洲市場。據《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載:「(山東)從1908年起,以法國馬賽為主要目的地的花生輸出,已經從九萬五千擔上升到1911年的七十九萬七千擔。」大花生目前仍是中國主導的花生品種,而山東又是中國花生最高產的省份。農民得利遠超種糧,花生從此成為山東重要的經濟作物,但花生不能連作,否則第二年產量會下降10%,第三年會下降30%,而紅薯與花生輪作效果極佳,兩者對土壤、肥料要求都不太多,生長期亦近似,趁此機會,紅薯也走進了千家萬戶。這一輪熱潮直到1932年世界經濟危機、花生出口滑坡為止。

用途

[編輯]
生花生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2,374 kJ(567 kcal)
16.13 g
3.97 g
膳食纖維8.5 g
49.24 g
飽和脂肪6.834 g
單元不飽和脂肪24.429 g
多元不飽和脂肪15.559 g
25.8 g
色氨酸0.25 g
蘇氨酸0.883 g
異亮氨酸0.907 g
亮氨酸1.672 g
賴氨酸0.926 g
蛋氨酸0.317 g
胱氨酸0.331 g
苯丙氨酸1.337 g
酪氨酸1.049 g
纈氨酸1.082 g
精氨酸3.085 g
組氨酸0.652 g
丙氨酸1.025 g
天冬氨酸3.146 g
穀氨酸5.39 g
甘氨酸1.554 g
脯氨酸1.138 g
絲氨酸1.271 g
維生素
維生素A equiv.
(0%)
0 μg
(0%)
0 μg
0 μg
硫胺(維生素B1
(56%)
0.64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11%)
0.135 mg
煙鹼酸(維生素B3
(80%)
12.066 mg
(35%)
1.767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27%)
0.348 mg
葉酸(維生素B9
(60%)
240 μg
維生素B12
(0%)
0 μg
膽鹼
(11%)
52.5 mg
維生素C
(0%)
0 mg
維生素D
(0%)
0 IU
維生素E
(56%)
8.33 mg
維生素K
(0%)
0 μg
膳食礦物質
(9%)
92 mg
(35%)
4.58 mg
(47%)
168 mg
(92%)
1.934 mg
(54%)
376 mg
(15%)
705 mg
(1%)
18 mg
(34%)
3.27 mg
其他成分
6.5 g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參考膳食攝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數據庫

花生的種子含豐富的脂肪(約50%)和蛋白質(24-36%)。蛋白質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幾種氨基酸,故營養價值甚高,可直接作為食物(例如鹽水花生[21]),或提取食用花生油,也可如大豆般製成豆腐或者其它植物蛋白製品。榨油後的麩餅,為良好的家畜飼料及農作物的優質肥料。此外花生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素。花生紅皮含有纖維質、蛋白質、脂肪及多酚類等營養物質,有補血、改善貧血症狀的功效。

花生過敏症

[編輯]

花生會引起過敏症。花生過敏的症狀包括:血壓降低、面部和喉嚨腫脹,這些都會阻礙呼吸,從而導致休克。據英國研究人員統計,在英國,每200個人當中有大約一人對花生敏感。雖然部分人只是對花生有輕度過敏反應,但是,花生也會令一些人出現過敏性休克[22]在英國,每年大約有10個人因為對花生的過敏反應死亡。[來源請求]

在2005年,英國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已經發現了花生是如何在部分人群體內引起過敏反應的機制。[23][24]

轉基因

[編輯]

人類活動前的轉基因歷史

[編輯]

花生的基因中本身有轉基因的痕跡。[25]

應用轉基因技術

[編輯]

在2005年左右的報道中[26][27],人們就開始尋求對花生進行轉基因的方法,報道已持續到2020年左右[28][29]

截止在2023年,沒有(量產的)轉基因的花生。[30][31]同時,需要注意此領域缺乏足夠全面的綜述。

機械收割的花生田

文學作品

[編輯]

福建龍溪作家許地山寫過一篇著名散文《落花生》。文章講述作者的父親以花生為比喻,教導孩子應該做一個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istory of Peanuts & Peanut Butter. [2024-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8). 
  2. ^ 落花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臺灣學術網絡第六版.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20] (中文(臺灣)). 花謝落地後,子房入地一、二寸,發育成莢果,故稱為「落花生」 
  3. ^ 花生.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因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故又稱落花生、落地參 
  4. ^ 塗豆 thôo-tāu.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5. ^ 塗 thôo.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6. ^ 6.0 6.1 落花生 Arachis hypogaea. iPlant 植物智. [2023-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7. ^ Burkill, Isaac Henry. 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du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governments of Malaysia and Singapore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cooperatives: 206. 1966年1月27日 [2023年1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1月30日) –透過Google Books. 
  8. ^ 花生是中国原产的农作物吗?. [2018-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8). 
  9. ^ 游修齡. 说不清的花生问题. 中國農史. 1997, 16 (4): 102–105. 
  10. ^ 汉阳陵中发现最早花生 颠覆南美洲传入观点. 華商報. 2007-10-10 [2011-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11. ^ 汉阳陵中发现最早花生. 天津日報. 2007-11-05: 第10版文史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3). 
  12. ^ 呼延思正 田苗. 汉阳陵发现西汉初期就有花生. 北京晨報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 2007-10-10: 第18版 中國新聞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2). 
  13. ^ 汉阳陵发现2100多年前花生. 新民晚報 (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 2007-10-11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據新華社西安10月10日電(記者馮國許祖華)花生一般被認為是16世紀才從南美洲傳到中國的,但近日經專家確認,距今2100多年的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農作物里已經有花生。 
  14. ^ 責編:楊濤 版式:邵正 責校:魏華東. 陕西汉阳陵考古“花生悬疑”解开. 楚天金報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2007-10-11: 第11版 九州經緯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圖為:漢陽陵出土的已經完全炭化的花生。……昨日,漢陽陵博物館副館長王保平興奮地說,17年前漢陽陵出土的疑似花生的農作物一直都是懸疑,經專家確認,疑似物確實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花生。 
  15. ^ 記者:馮國、許祖華. 陕西汉阳陵葬坑首次发现2100年前花生. 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報業集團). 2007-10-11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30). 新華網西安10月10日專電 (記者馮國、許祖華)……1991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對這項1990年發掘的結果進行了報道,引起了美國俄勒岡大學一位從事粟米研究的專家的注意。他在對照片中的穀物進行研究後,認為其中含有粟米。根據他的說法,考古人員從中提取了一些穀物樣本進行研究,但並沒有發現粟米,卻發現了20多粒類似花生的植物種子。……考古人員後來把這些種子交給西安文保中心鑑定,參與鑑定的有生物、地質、化學等多方面的專家。鑑定過程十分艱難,直到最近才被確認是花生。 
  16. ^ 楊曉燕; 劉長江; 張健平; 楊武站; 張小虎; 呂厚遠. 汉阳陵外藏坑农作物遗存分析及西汉早期农业. 科學通報. 2009, 54 (13): 1917–1921. 
  17. ^ 《南方草木狀》
  18. ^ 本草綱目拾遺
  19. ^ 《飲食須知》
  20. ^ 花生在中国的传播史. 參考網. [2018-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0). 
  21. ^ 李建國 (編). 《中国大锅菜 凉菜卷》.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第206頁. 2012. [失效連結]
  22. ^ 加拿大少女吻男友后因花生过敏死亡. BBC中文網. 2005-11-30 [200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8). 
  23. ^ 专家发现花生如何引起过敏反应. BBC中文網. 2005-11-18 [200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30). 
  24. ^ 關於減輕花生過敏症狀的方法,請參見BBC中文網報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5. ^ 遗传学家发现,天然转基因植物包括啤酒花、蔓越橘、花生和茶。 -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chinese.spbu.ru.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26. ^ CN101186910A,鄧向陽,「花生轉基因的方法」 
  27. ^ Rowe, Aaron. Genetically Modified Peanuts Could Save Lives. Wired. [2024-01-08]. ISSN 1059-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美國英語). 
  28. ^ Genetic engineering solves major toxin problem in peanuts. Alliance for Science.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美國英語). 
  29. ^ 一种花生快速遗传转化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www.chinbullbotany.com.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30. ^ 转基因产品标识与安全性有关系吗?我国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是如何规定的? -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nyj.jingzhou.gov.cn.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31. ^ Five Myths About Peanuts. Hampton Farms. 2022-07-20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英語).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植物名實圖考·落花生》,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