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圃
世界遺產 | |
---|---|
官方名稱 |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The Garden of Cultivation(英文) Jardins classiques de Suzhou: Le jardin de la Culture(法文) |
位置 | 中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
標準 | 文化:(i)(ii)(iii)(iv)(v) |
參考編碼 | 813 |
登錄年份 | 2000年(第24屆會議) |
藝圃,明代宅邸園林,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文衙弄5號。全園佔地僅為五畝,以池水為中心,池岸低平。池北以建築為主,池南以假山景觀為主,園景開朗,風格質樸,較多地保存了明末清初建園時格局,是典型的文人園林。
藝圃作為蘇州園林的代表,2000年,增補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項目。
歷史
[編輯]明嘉靖(1541年),為袁祖庚所建「醉穎堂」。後為文徵明之孫文震孟購得,更名「藥圃」。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山東萊陽人姜埰(字如農,號敬亭)重予修葺後,更名「頤圃」,又名「敬亭山房」,後由其子姜實節易園名為「藝圃」。藝圃由幾代人營建,頗具規模,且幾代園主均為氣節高尚之士,成為明末清初蘇州園林中名聲最大者。
姜氏之後,由吳士玉嫡堂兄吳斌(號紫臣,1663-1744)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前後購得藝圃。[1][2]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園歸綢業公所,改稱「七襄公所」,藝圃現有建築多為當時所建。太平天國時為聽王陳炳文住地,引入湘蓮,為蘇州之冠。
1950年後,藝圃先後為機關,劇團,藝工社用作托兒所,車間倉庫之用,住宅散為民居,使藝圃範圍不斷縮小。1982年蘇州市人民政府遷出工廠,修復藝圃。1984年10月竣工驗收,歷時兩年,耗資五十萬元。
1963年,藝圃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增補入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
[編輯]全園佔地3967平方米,分住宅、花園兩部分,宅分五進,佈局曲折,廳堂古樸,有世綸堂、東萊草堂,園在宅西,面積2830平方米。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築為主,有博雅堂、延光閣等,池南以山景為主,臨池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石徑,既有變化又較自然。池水之東有乳魚亭,是明代遺構。從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蔥蘢,頗具山林野趣,為園中主要對景。此種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蘇州一帶造園家常用的疊山理水方式。
園內佈局簡潔明了,從北向南為建築-水池-山林,為蘇州園林最基本的佈局手法。西南角佈置數座小庭園以為輔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園者根據小園的特點,不求面面俱到,捨去一切繁雜瑣碎的因素,盡心頃力於營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虛凌的園林藝術景觀,以取得「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的效果。此園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園林以圍牆來分隔,而是直接臨水,與園林相交融。臨水的水閣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將全園景致盡收限底,是全園最佳的觀景點。水閣與兩側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線,岸線平直開闊,略顯單調,但有利於從建築內部毫無遮隔地感受對面的天然畫境,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效果。
藝圃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江蘇省蘇州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 |
編號 | 6-529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景點
[編輯]- 博雅堂
博雅堂是藝圃的主要廳堂,此堂面闊五間,中間三間為廳,東西兩間辟成套房。堂內樑柱等為明代之物。此堂在清初為姜氏藝圃中的念祖堂,也是袁祖庚的醉穎堂、文震孟之世綸堂舊址。博雅堂之南為一小院,四面環廊。院南即是凌駕於水面的水榭---延光閣。
- 延光閣
延光閣水榭系七襄公所時期建築,原位置為主廳博雅堂前平台。延光之名取自阮籍《大人先生傳》中「養性延壽,與自然齊光」,寓延年益壽之意。延光閣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長約15.5米,進深6.27米,南部架空凌於水面。頂面為卷棚頂,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水榭,也是藝圃中靜觀對面城市山林的最佳位置。
- 暘谷書堂
暘谷書堂在延光閣東側,此名沿用姜氏園時舊名。當時書堂是姜實節講學的地方,坐東朝西,是以上古神話中日出之處為名。書堂朝南,大部分臨池,西北缺一角,有天井,用來採光。書堂南有小方亭,即乳魚亭。
- 乳魚亭
乳魚亭是明代遺物。其為四角亭,單檐攢尖,西,北,南三面臨水,高3.1米,邊長3.3米,井字形天花,隱約可見早期彩繪痕跡。柱間下部砌半牆,上部設鵝頸椅。其名來自「觀乳魚而罷釣」,也有解釋為「乳」即飼養的意思,當為人魚相樂之亭也。
- 度香橋
度香橋為水池西南角一曲橋,造型古樸,線條簡練。有別於多為凌駕水面的江南拱橋,度香橋仿佛是水面上的一道影子。清朝文人汪琬在《藝圃十詠》裏詠了「度香橋」:「紅欄與白版,掩映滄波上。兩岸柳蔭多,中流荷氣爽。村居水之南,屣步每獨往。」從詩中可見,以前的度香橋上是裝有紅色木欄的,據說現在度香橋的位置是重修時調整的,去掉了紅欄杆,使得橋像素面朝天的出水芙蓉一般,與池邊的山石有機結合,似渾然天成。
- 浴鷗池
浴鷗池在藝圃的西南,以一圓門與主園聯通,門上書「浴鷗」二字,此池甚小,與大水池成對比。浴鷗池縈迴多姿,又被兩座精緻的小橋分割,顯得很有層次。藝圃的第二代園主文震孟之弟文震亨《長物志》中認為:「階前石畔鑿一小池,必須湖石四圍,泉清可見底,中蓄朱魚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樹野藤細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脈者更佳。忌方圓八角諸式。」浴鷗池與他的理論相合。池南有低矮的湖石花壇,上植柿、楓等樹,西南角用竹掩去牆壁。小院西為一組「品」字形的建築群,北為香草居,南為南齋,中間為湖石花壇小庭,有門與小院相通。兩廳之西凸出的小室取名鶴柴軒
- 響月廊
響月廊位於水池西面,此廊溝通南北景區。響月廊本是姜氏園之西廊,「響」通「向」,「響月」即對月之嚮往,與「暘谷」指日出相對應。
- 山林景區
池南的山林景區為園內各觀賞點的視覺中心,似一橫軸山水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與中部水景區形成了一幽一暢、一密一疏、一高聳一低平的對比關係。從水池兩側可分別通過石板橋而進入山林區,數條登山石徑或沿危石盤折而上,或入怪洞隱遁而去。漸入山林,可見山石磷嶼,高林蔽目,蟬噪鳥鳴,愈見林深山幽;澗水深深潛流而出,兩岸絕壁夾峙,形成深邃的峽谷;危徑、池水、絕壁三者互為襯托,通過藝術處理,再現自然山水的精華。這座山林是蘇州園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雖在疊石手法上略顯不足,稍嫌瑣碎,但在整體山林的處理上,特別在與樹木的結合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山上有一六角亭置於主山峰之後,名為「朝爽亭」。通過樹林隱約露出亭頂,加深了空間距離感,反襯出前景的高聳。
圖片
[編輯]命名寓意
[編輯]作為明王朝的遺老、遺少,姜埰父子傳奇式的經歷及誓不事清的剛烈風範,為藝圃帶來了更多的榮譽。姜氏父子對藝圃的各種景致名稱,繼續加以富含深意的改易。有的寄託了明顯的處世道德,如念祖堂、香草居、思嗜軒。有的暗喻了主人的政治理想,如暘谷書堂、響月廊、朝爽亭。其中,「暘谷」指日出,「響月」指應之以月,暘谷、響月,合而為一「明」字;朝爽兩字,實際上是「大明」兩字分別加了「+」、「×」而已,暗寓了「大明」受到刀斧鉗制。
參考資料
[編輯]- ^ 陸天嘉. 废墟与重生:作为记忆的艺圃在空间中的变迁. 2020.
- ^ 張學群 等編著. “吳中第一世家-蘇州吳氏•皋廡吳氏. 蘇州名門望族. 廣陵書社. 2006: 頁132-137.
- 《蘇州古典園林》 劉敦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蘇州園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藝圃》 柯繼承 古吳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