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憲法保衛局
外觀
德國政府機構 | |
---|---|
聯邦憲法保衛局 | |
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50年11月7日 |
解散時間 | 無值 |
機構類型 | federal office[*]、國家安全機關 |
機構駐地 | 德國科隆51°01′10″N 6°53′29″E / 51.01944°N 6.89139°E |
僱員數目 | 3,864 (2019年) |
年度預算額 | € 4.67億 (2020年) |
機構首長 | 聯邦憲法保衛局局長[*]: |
上級部門 | 德國聯邦內政部 |
網站 | https://www.verfassungsschutz.de/ |
影像資料 | |
聯邦憲法保衛局(德語: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簡稱憲保局(BfV),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負責國家安全的部門之一,成立於1950年,總部位於科隆。
概述
[編輯]1949年9月9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1950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成立了聯邦憲法保衛局。聯邦憲法保衛局隸屬於內政部,主要負責德國國內安全情報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負責監視出現在德國聯邦之內的,某些違反自由、民主等基本準則的行為」。聯邦憲法保衛局不允許攜帶槍支也不具有逮捕權[1]。
1954年,聯邦憲法保衛局第一任局長奧托·約翰在參加完7·20事件十周年紀念會後逃到東德,他後來在莫斯科受到了克格勃的審問,他回東德後受到了史塔西的監視,1955年奧托·約翰又回到了西德,他聲稱自己是之前是蘇聯特工綁架到東柏林的,但還是被西德法院判處四年監禁,他在1958年獲釋。
1956年,聯邦憲法保衛局提供的材料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做出解散德國共產黨的決定重要原因之一。隨後幾年,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根據聯邦憲法保衛局提供的材料解散了一些極端黨派和團體。
在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末,聯邦憲法保衛局與東德的史塔西進行了激烈的較量,部分聯邦憲法保衛局的工作人員被史塔西拉下水,同時聯邦憲法保衛局也逮捕了一些史塔西間諜。
1989年,東歐劇變。1990年,兩德統一。聯邦憲法保衛局把原來用於對付東歐和蘇聯的力量轉移到對付恐怖主義組織、有組織犯罪集團、販毒以及被禁止的技術出口等方面來[2]。
組織
[編輯]它的部門由局長和副局長直接領導:
- Z處:管理處
- IT處:IT技術支持與技術支持
- 1處:負責支持聯邦憲法保衛局正常工作;
- 2處:負責反極端主義(左、右翼);
- 3處:負責反間諜,和保護國家安全;
- 4處:負責反外國極端分子對安全所構成的威脅;
- 5處:負責反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
歷任局長
[編輯]名字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奧托·約翰 Otto John |
1950年-1954年 | 1954年逃到東德,1955年又回到西德。他聲稱自己是被蘇聯特工綁架的,但還是被西德法院判處四年監禁。他在1958年被釋放。 |
胡貝特·施呂貝爾斯 Hubert Schrübbers |
1955年-1972年 | 1954年7月26日在奧托·約翰叛逃東德以後暫時代理局長職位。 |
金特·諾勞 Günther Nollau |
1972年-1975年 | |
里夏德·邁爾 Richard Meier |
1975年-1982年 | |
黑里貝特·海倫布羅赫 Heribert Hellenbroich |
1983年-1985年 | |
路德維希-霍爾格·普瓦爾斯 Ludwig-Holger Pfahls |
1985年-1987年 | |
格哈德·伯登 Gerhard Boeden |
1987年-1991年 | |
埃卡特·韋特巴赫 Eckart Werthebach |
1991年-1995年 | |
漢斯約格·蓋格爾 Hansjörg Geiger |
1995年-1997年 | |
彼得·弗里施 Peter Frisch |
1997年-2000年 | |
海因茨·弗羅姆 Heinz Fromm |
2000年-2012年7月1日 | |
漢斯-格奧爾格·馬森 Hans-Georg Maaßen |
2012年7月1日至2018年11月8日 | |
托馬斯·哈爾登旺 Thomas Haldenwang |
2018年11月8日至今 |
義務和責任
[編輯]主要關注的問題:
- 極右翼分子和極右翼團體、政黨,主要是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種族主義和仇視外國人的團體,
- 極左翼分子和極左翼團體、政黨,特別是宣揚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的黨派和團體
- 伊斯蘭極端分子或恐怖分子
- 外國極端主義組織(如庫爾德工人黨等)
- 情報活動、間諜、網絡攻擊及其他代表外國勢力的行為
- 山達基教[4]
- 對民主、法律和秩序產生威脅的有組織犯罪行為。
一些組織活動增快了相關法律的頒佈和實行,如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對外國服務進行監控,或預防有組織犯罪等法律[5]。
參考文獻
[編輯]- ^ Control. Cologne: 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 [23 August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9).
- ^ 二战后的德国(联邦)间谍组织(2).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 德极右组织“帝国公民” 规模远大于估算. DW. 2018-04-30 [2022-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7).
- ^ 存档副本.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 ^ Brief summary 2022 Report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PDF). BundesamtfuerVerfassungsschutz. [2023-10-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1-2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