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聖名堂 (弗羅茨瓦夫)
弗羅茨瓦夫的耶穌聖名堂(波蘭語:Kościół Imienia Jezus)目前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大學教堂,位於大學廣場(Plac Uniwersytecki)1號,巴洛克建築風格,由耶穌會建於1689年–1698年。
建築
[編輯]這是一座典型的耶穌會單通廊磚砌教堂,長53.2米,寬26.2米,高23.6米。兩側各有6個小堂。其內部裝潢是該市最奢華的巴洛克風格建築之一。
這座教堂建於原帝國城堡南樓的舊址上。從被拆除的城堡中,保留了一座單層的文藝復興建築,用作祭衣間,保留了文藝復興的門窗。
歷史
[編輯]這座教堂由意大利建築師特奧多爾·莫雷蒂(Teodor Moretti)設計,工程委託給馬泰烏茲·比納(Mateusz Biener)和約翰·格奧爾·諾爾(Johann Georg Knoll),比納於1692年去世後,諾爾是唯一的建築經理)。1698年7月30日,教堂舉行了祝聖儀式,但直到1700年,教堂的西立面才完成,1703-1706年期間,約翰·米高·羅特梅爾在教堂的牆壁和拱頂上繪製了一系列壁畫。在中殿的壁畫中,有一幅羅特邁爾的自畫像,其中包括當時眾多的聖徒和奧地利皇帝。1722-1734年,克里斯托夫·陶希繼續進行教堂的雕塑裝飾工作,包括灰泥、壁柱、檐口、講壇、雕塑,以及部分保留至今的長凳,告解室和燭台。1726年完工的華麗的正祭台是陶希本人設計的。1725年,他還畫了一幅祭壇畫,描繪耶穌的割禮。陶施在七苦聖母小堂也有一座1725年的祭壇。講壇雕像(1727-1728)和司祭席入口處的聖人雕像(1726)是一位著名的西里西亞雕塑家弗蘭茲·曼格爾德的作品,其餘雕塑是另一位著名雕塑家揚·阿爾布雷希特·西格維茨的作品。
教堂完工後,在附近修建了一所耶穌會學院(1728-1741),從1811年至今,這所學院一直是弗羅茨瓦夫大學的主樓。
由於災難(1748年附近的火藥塔爆炸)和軍事行動(1756-1763年七年戰爭),該堂曾被多次廢棄,並受到輕微破壞,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和設備保存至今。
在19世紀,尤其是1879年至1893年期間,大多數巴洛克式兩側小堂祭壇都得到了重建,繪製新的祭壇畫。只有少數祭壇保留17或18世紀的繪畫。此外,還創作了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的石膏複製品。1926年,在奧得河畔法蘭克福威廉·紹爾(Wilhelm Sauer)的18世紀風琴櫃中製造了新的風琴,用作禮拜和音樂會樂器。
1945年4月,該市其他教堂最有價值的宗教文物曾被帶到這裏。[1]1945年的布雷斯勞圍城戰期間,該堂大約有10%受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6年9月,該堂改為大學教堂。
圖庫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Elżbieta Kotkowska, Monika Raczyńska-Sędzikowska. Kościół pod wezwaniem Najświętszego Imienia Jezus we Wrocławiu. Wydawnictwo Studio Seise,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