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非亞圍城戰
外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索非亞圍城戰 | |||||||
---|---|---|---|---|---|---|---|
保加利亞-鄂圖曼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 |
![]()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亞努卡 † | 拉拉·沙欣帕夏 | ||||||
兵力 | |||||||
不明 | 不明 | ||||||
傷亡與損失 | |||||||
不明 | 不明 |
索非亞圍城戰是保加利亞-鄂圖曼戰爭一部分,發生在1382年或1385年。[1][2]
因為不能抵抗鄂圖曼帝國進攻,在1373年保加利亞皇帝伊凡·西什曼同意成為鄂圖曼帝國臣下並把妹妹琪拉·塔瑪拉嫁給穆拉德一世,而鄂圖曼人歸還一些被征服的堡壘。[1]
儘管兩國言和,但在1380年代開始時,鄂圖曼帝國恢復了他們的活動,並圍攻可通往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重要城市索非亞。這次戰役記錄不多,在強攻失敗後,鄂圖曼帝國司令拉拉·沙欣帕夏考慮放棄攻城,[1]然而,一個保加利亞叛變者設法引誘市長雅努卡出城,使鄂圖曼人抓住了他。因群龍無首,保加利亞人投降了。[2]
鄂圖曼軍毀壞了索非亞的城牆並在當地駐軍,該城也是鄂圖曼人向塞爾維亞進攻的據點。[2]在清空通往西北的道路後,鄂圖曼人便繼續進攻,並在1386年相繼攻下皮羅特與尼什,從而將自己為處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2]
參考來源
[編輯]參考書籍
[編輯]- Андреев (Andreev), Йордан (Jordan); Милчо Лалков (Milcho Lalkov) (1996). Българските ханове и царе (The Bulgarian Khans and Tsars) (in Bulgarian). Велико Търново (Veliko Tarnovo): Абагар (Abagar). ISBN 954-427-21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