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鐵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2年4月27日) |
紐約地鐵 New York City Subway | |
---|---|
![]() | |
![]() | |
![]() | |
概要 | |
所有者 | 紐約市政府 |
地區 | ![]() |
交通類型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
路線 | 36條軌道線[註釋 1] 27個運行系統(不包括計劃中的T線)[註釋 2] |
車站 | 472個[1](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的數據,轉車站重複計算)[註釋 3] 424個[註釋 3][1](轉車站單次計算) 14個計劃中 |
日運量 | 5,650,610(工作日,2015年數據) 3,309,731(周六,2015年數據) 2,663,418(周日,2015年數據)[1] |
年運量 | 1,762,565,419(2015年數據)[1] |
網站 | mta |
營運 | |
開始營運 | 1904年10月27日 (第一條地下路段) 1868年7月3日 (第一條架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路線) 1863年10月9日 (第一條鐵路) |
班次 | 高峰期:2–5分鐘[2] 低峰期:10–20分鐘[2] |
營運單位 | 紐約市公共運輸局 |
車輛總數 | 6,407列[1] |
技術 | |
系統長度 | 233.5哩(376公里)[3][4](鐵路營運部分總長) 660哩(1,062公里)[5][6](服務路線總長) 846哩(1,362公里)[5](鐵軌總長度) |
軌距 | 1,435 mm[5] |
驅動方式 | 625伏特(直流電)軌道供電[5](部分路綫為600伏特) |
平均速度 | 17哩每小時(27公里每小時)[7] |
最高速度 | 55哩每小時(89公里每小時)[7] |

紐約地鐵(英語:New York City Subway)是美國紐約市的地鐵系統,為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和布朗克斯提供服務。由紐約市政府所有,並出租紐約市公共運輸局,[8]該局是州立大都會運輸署(MTA)的輔屬機構。[9]紐約地鐵於1904年10月27日開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公共交通系統之一,也是使用最多、車站最多的地鐵系統之一,[10]運營中的車站有472個[11](如將通過轉乘連接的車站算作一個站,則有423個)。[12]
該系統在其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裏每天都提供全天候的服務,除非出現緊急情況和災難。按年乘客量計算,紐約地鐵是西半球和西方世界最繁忙的地鐵系統,也是世界上第十一位最繁忙的地鐵系統。[13] 2023 年,地鐵運載了20億名無聯繫、非唯一的乘客。[14]:2[note 1]2015年10月29日,客流量超過620萬人次成為自從1985年開始統計以來單日乘客量最多的一日。 [16]
該系統也是世界上最長的系統之一。總體而言,該系統由248哩(399公里)的路線組成,[17]包括總共665哩(1,070公里)的營運軌道[17]和總共850哩(1,370公里)的非收益軌道。 [18]在該系統的28條路綫或「服務」(通常與其他服務共享軌道或「路綫」)中,有25條經過曼哈頓,但G線、富蘭克林大道接駁線和洛克威公園接駁線除外。曼哈頓以外的大部分路段都是架空的、路堤上的或路塹的,還有部分軌道在地面上運行。共有40%的軌道位於地面以上。[19]許多路綫和車站都有快車和本地服務。這些路綫有三到四個軌道。通常情況下,外側兩條軌道由本地服務營運,而內側一或兩條軌道由快車營運。快車停靠的車站多數是端點站或主要轉車點。[20]
截至2018年,紐約地鐵的開支負擔為870億美元,分別由車費、過橋費、地區稅收和收費的劃撥款項,以及州政府和市政府的直接資助[21]。截至2020年,紐約地鐵在平日的準時度為89%[22]。
歷史
[編輯]紐約市軌道交通運輸史十分悠久。早在1868年左右,第一條架空道路線(IRT第九大道線)就已開通。而BMT萊辛頓大道線(現布魯克林BMT牙買加線部份)的軌道結構自1885年使用至今。最老路綫為布魯克林-曼哈頓地鐵公司的BRT西側線。總之,19世紀末曼哈頓的上空,已經遍佈着密密麻麻的架空鐵路網,但架空鐵路的缺點日益明顯,既過時又吵鬧,而且有礙市容,逐漸導致民怨。
1900年,紐約的第一家地鐵公司IRT成立。1903年,紐約市政府批准雙合約(英語:Dual Contracts)計劃,授權布魯克林運輸公司(英語:Brooklyn Rapid Transit Company,BRT)與跨區快速地鐵公司(英語: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 Company,IRT)在紐約市內蓋地鐵。1904年10月27日,紐約市第一條地鐵南北幹線正式通車,起自位於百老匯的市政府站,北至大中央車站,再沿42街西至時報廣場,之後又往北至百老匯大道及145街的終點站。之後紐約地鐵的路綫又沿着這條幹線擴建、延伸,直至今日的規模。而後來雙合約經費日益升高,市政府採用BOT模式建造路綫,委託兩家公司營運。
1923年,布魯克林地鐵公司因為經營不善,改組為布魯克林-曼哈頓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英語: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 Corporation,BMT)。
1932年,公營的獨立地鐵系統(英語:Independent Subway System,IND)首條路綫通車。通車後合併三公司聲音不斷,多年討論後決定由市政府出資收購IRT、BMT,1940年合併成功,BMT、IRT、IND留為子系統之名。
合併後市政府將老舊的架空道路線拆除、連接IND及BMT,但計劃受二次大戰爆發而延宕。1953年紐約市捷運局設立,統籌紐約大眾運輸事項,IND與BMT的連結經多次計劃後併成代號B的部門(英語:Division B),IRT因受隧道及車站限制,無法與前二者相連,自成A部門(英語:Division A)。
1934年,BMT、IRT、IND的勞工成立名為「Local 100」的運輸勞工工會(英語:Transport Workers Union,TWU),至今有三次罷工紀錄:
- 首次發生於1966年,罷工12天。
- 第二次發生於1980年,罷工天數達11天。
- 2005年12月20日由於紐約大都會運輸署在員工福利薪資無法與工會達成共識,發生第三次罷工,但隨後因法院判決罷工違法及民意壓迫,於三日後(22日)停止罷工。
路綫
[編輯]現今多數地鐵系統的「徑路」(英語:Route,或「營運區間」(英語:Service))[23]等同於「線路」(英語:Line)[24]。但紐約地鐵的徑路常因新軌道的啟用或營運模式的更正而改變。基於歷史因素,紐約地鐵將兩者分開。徑路以英文字或數字作為代號(如4號車);線路則給予名字稱呼(通常是行經的地名或街道名稱,如IRT萊辛頓大道線)。因此紐約地鐵常常可以發現數條「線路」共通組成一條「徑路」的情形(換言之,線路並非獨立的路綫,有時只是徑路的一部分)。美式英文中,一般乘客實際稱呼某一徑路時,會直接稱呼為「Train」,而不會特別用「Route」一詞。
例如,D車、D服務路綫都俗稱為D線(D Train),實際上D行經下列線路:
服務路綫
[編輯]




紐約地鐵線有24條服務路綫(含3條區間線),路綫各有主色,再搭配快慢車的區別給予代號。一般路綫標示為圓圈,菱形代表加開或快車服務的路綫。
路綫 | 名稱 |
---|---|
![]() |
百老匯-第七大道慢車 |
![]() |
第七大道快車 |
![]() |
第七大道快車 |
![]() |
萊辛頓大道快車 |
![]() |
萊辛頓大道快車 |
![]() ![]() |
萊辛頓大道慢車/佩勒姆灣公園快車 |
![]() ![]() |
法拉盛慢車/法拉盛快車 |
![]() |
42街接駁線 |
路綫 | 名稱 | 路綫 | 名稱 |
---|---|---|---|
![]() |
第八大道快車 | ![]() |
皇后大道/第六大道慢車 |
![]() |
第六大道快車 | ![]() |
百老匯快車 |
![]() |
第八大道慢車 | ![]() |
布萊頓慢車/第二大道/百老匯快車 |
![]() |
第六大道快車 | ![]() |
百老匯慢車 |
![]() |
第八大道慢車 | ![]() |
第二大道慢車(規劃中) |
![]() ![]() |
第六大道慢車/皇后大道快車 | ![]() |
百老匯慢車 |
![]() |
布魯克林-皇后跨城慢車 | ![]() |
納蘇街快車 |
![]() |
納蘇街慢車 | ![]() |
富蘭克林大道接駁線 |
![]() |
14街-卡納西線慢車 | ![]() |
洛克威公園接駁線 |
- 注意:9號線與V線分別已於2005年5月27日、2010年6月28日終止運營。W線自2010年6月一度被迫取消後,於2016年11月7日重新上線行駛。
車輛
[編輯]
至2010年為止,紐約地鐵車廂數超過6,422輛,為全球第一。自1948年後,購入車廂都以R加上數字[25]作為列車編號。
地鐵車輛因系統不同在規格分為兩類,A系統的車廂因IRT設計因素,較B系統短小。[26]實際上B系統的列車能開進A系統,但修改相關設施的龐大經費讓兩系統最終未能融合。
R44與R46車廂重整時加裝車側電子顯示器;1999年後購入的列車皆配備電子顯示及電腦廣播系統。
服務
[編輯]
據統計,2002年時每工作日會有450萬名乘客使用地鐵通勤。
月台長度短至122米,長達213米,以容納大量的乘客。搭乘地鐵前先於自動售票機或站務亭購買MetroCard,再進入月台區候車。曼哈頓區內車站絕大部分為地下形式,其他地區車站則有部份架空。
紐約地鐵的特色在於同路綫上會有三至四條軌道,快車(Express Service)行駛於中間軌道,左右兩側留給慢車(Local Service)使用。快車原則上只停轉車站及終點站,慢車每站皆停。BMT牙買加線於繁忙時間時,部份路綫會採取隔站停靠的方式行駛兩列。(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2005年5月27日前也採用隔站停靠。)每逢深夜時分需要進行維修保養時,亦可局部封閉路軌之餘無需停止服務,使紐約地鐵成為全世界少數24小時全年無休的集體運輸系統之一。(24小時營運的地鐵還有芝加哥地鐵)

於線路行駛的列車車輛數為8-11輛,但接駁線只有2輛。A系統由於設計時隧道較為短急、月台長度短,車輛數較B系統少,列車也不能互相行駛。但考慮到維修便利性,維修車輛皆以A系統作為標準,並可於B系統中行駛。
車站遍佈於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以及布朗克斯區。除G線、法蘭克林大道接駁線、洛克威公園接駁線外,其餘路綫皆有經過曼哈頓。某些車站夜晚或週末時會關閉,但不會影響整體運輸。
1994年,紐約市捷運局推出新票證系統—英語:MetroCard來取代代幣,1997年新增2小時內轉乘免費的優惠。代幣於2003年走入歷史,同年運輸署將基本車資調漲至美金2元,此舉引發諸多抗議無果,此後亦多次上調票價費率。
計劃中的紐約地鐵第二大道線就含一段修改IRT路綫的計劃。
車站設施
[編輯]車站與大堂
[編輯]紐約地鐵的許多車站有夾層設計,能讓乘客可以從各個入口進入並抵達月台,而不需事先跨越街道。夾層也能讓乘客在車站內直接不同行車方向的月台間移動。
乘客經由階梯進出車站後走向售票亭或售票機支付車資,車資會儲存於MetroCard卡片。在入口旋轉閘門刷卡後,乘客繼續向月台前進。部份北曼哈頓和其他區域的車站是架空式,乘客須經由樓梯、扶手電梯或升降機向上前往車站和月台。
未來發展
[編輯]此線計劃早在1920年代就被提出,經過50年後才開始興建。礙於財政困難致使進度緩慢。2017年1月施工宣佈第一階段完成,並將Q線自原第五大道街站至皇后區的部分永久改為使用第二大道線,此外N線在高峰期時亦可能會臨時改道使用第二大道線,改道方式與Q線相同。
地鐵自動化
[編輯]自動化曾於1958年試用在42街接駁線,但1964年4月24日列車在大中央車站起火,計劃於是取消。
計劃重啟後由西門子交通技術集團負責,計劃引入一行人車系統(英語:One Person Train Operation,OPTO)及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英語: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CBTC),預計耗時20年。完成後可提升運作效率。
紐約市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提出哈德遜再發展計劃,將IRT法拉盛線(即7號線)往西延伸兩個車站,興建一座地下為機廠、地面為紐約噴汽機主場的體育場。當紐約噴汽機被淘汰後,體育場的計劃也隨即取消,但延伸線計劃繼續進行。甚至有計劃跨越哈德遜河延伸至紐澤西州的霍博肯,成為紐約地鐵第一條跨州路綫。
問題
[編輯]
紐約地鐵的衛生問題是全球所有地鐵當中最惡劣之一。列車骯髒老舊、噪音偏高。由於沒有列明禁止飲食,垃圾遍地,經常有乘客把垃圾丟進路軌導致火災,間中亦有老鼠爬上乘客身體的事件發生。另外因為24小時營業的關係,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充斥着地鐵車站,流浪漢頻繁地在紐約地鐵範圍內吸毒、大小便、推人下軌道等等。[27]紐約地鐵還多次發生意外死亡事件[28]、刑事案件以及暴力衝突[29],例如2022年紐約地鐵系統就發生了多起兇殺事件。[30][31]
紐約地鐵曾多次發生因各種因素造成的墜軌事故以及由此造成的死亡事件[32],紐約市民及關注組織近年已多次要求地鐵安裝月台安全門,惟遭當局以成本高昂為由拒絕[33]。惟隨着墜軌事件不斷增加,2022年2月23日,紐約大都會運輸署宣佈將在紐約曼哈頓和皇后區的3個地鐵站的月台安裝防護門。[34]
此外,紐約地鐵也沒有現代鐵路科技所具備的基本設施,例如流動網絡、空氣調節系統等。現有的設備(包括列車、訊號系統等)也因為嚴重老化,故障頻發。[35][36]
2018年上任的紐約市公共運輸局總裁安迪·拜福德決定將對紐約地鐵車站和訊號系統進行翻新及升級工程,預計將耗資400億美元,耗時10年。拜福德來自英國,之前曾在倫敦地鐵工作,在擔任多倫多公車局總裁期間曾負責對多倫多地鐵進行局部翻新[37]。他在任期間列車準點率由2018年8月的68.8%提升至2019年8月的84%[38],同時推出OMNY電子收費系統[39]。
紐約市在2020年3月起一度成為2019冠狀病毒病重災區,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批評紐約地鐵令人噁心。隨後紐約地鐵開始大規模清潔消毒,更於5月6日起在深夜停運地鐵以便進一步清潔消毒,同時驅趕以地鐵為家的流浪漢。他在6月再次乘搭,並稱「目前是前所未見的清潔」[40]。不過在恢復24小時營運後,衛生狀況就回復到過往的惡劣水平。
相關條目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Introduction to Subway Ridership. 紐約大都會運輸署.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2).
- ^ 2.0 2.1 1 Subway Line Profile (PDF). NYPRIG Straphangers Campaign. [2016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Comprehensive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for the Years Ended December 31, 2011 and 2010 (PDF). 紐約大都會運輸署: 148頁. 2012-05-02 [2014-03-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7-22).
- ^ New section of track extends the 7 Line by 1.5 miles. mta.info. 紐約大都會運輸署. [2015-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5.0 5.1 5.2 5.3 Facts & Figures – Subways. www.nycsubway.org. [2014-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8).
- ^ Fitzsimmons, Emma G. Subway Station for 7 Line Opens on Far West Side.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9-10 [2015-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 ^ 7.0 7.1 Average schedule speed: How does Metro compare?.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 ^ Hood, Clifton. 722 Miles: The Building of the Subways and How They Transformed New York.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8018-8054-4.
-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Description and Board Structure Covering Fiscal Year 2009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09 [2016-03-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2-07).
- ^ What is the largest metro system in the world?. CityMetric. [2016-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 ^ How to Ride the Subway. [May 12,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5, 2022).
- ^ Introduction to Subway Ridership.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July 12,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12, 2014).
- ^ Subways.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TA). April 2, 2013 [April 26,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22, 2013).
- ^ Transit Ridership Report Fourth Quarter 2022 (PDF). 美國公共運輸協會. 2023-03-01 [2023-03-29] (美國英語).
- ^ Subway and bus ridership for 2022.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23 [August 3,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3, 2023).
- ^ NYC Subway Broke Its Single-Day Ridership Record In October. ny.curbed.com. December 11, 2015 [October 30,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5, 2024).
- ^ 17.0 17.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mtabudget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NYCSubway.org2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Goldstein, Jack. 101 Amazing Facts About New York. Andrews UK Limited. 2013-10-08. ISBN 9781783333059 (英語).
- ^ How to Ride the Subway. [2013-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8).
- ^ Rivoli, Dan. MTA Budget: Where does the money go?. NY Daily News. 2018-02-13 [2018-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3).
- ^ MTA announces positive full-year performance results. [2021-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 ^ 起訖站之間的路綫,即列車的營運模式/服務路綫
- ^ 線路是實體軌道的路綫
- ^ R代表Revenue,有運、收入之意,但也指Rolling Stock,延伸為地鐵車廂;數字則為合約上末兩碼或三碼。
- ^ A系統車廂長51呎(約15.50米)、寬8呎9吋(約2.67米);B系統長60呎6吋(約18.44米)或75呎(約22.86米)、寬10呎(約3.05米)。
- ^ “不及中国三线城市”的纽约地铁,为什么戒不掉脏乱差. 新京報. 2017-10-24 [2018-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 ^ 纽约地铁站一男子衣服被夹被拖到铁轨,随后被迎头驶来地铁撞击身亡.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 ^ 纽约地铁乘客无端遭殴落轨 疑因社交媒体击倒游戏.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2).
- ^ 纽约地铁8小时内3人被刺伤 1人死亡.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 ^ 外媒:一名15岁男孩在纽约地铁上被枪杀.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 ^ 紐約地鐵驚爆命案!男子手機掉下月台引衝突 氣到推人撞火車斃命.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 ^ 乘地鐵往唐人街飲茶時出事 被陌生黑人推落軌 紐約港移民遭輾斃. 蘋果日報. [2016-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8).
- ^ 每年造成数十人死亡 纽约地铁这次终于要加防护门了.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 ^ 《纽约时报》:三番四次削减维修经费 纽约地铁“病危”是决策部门多年疏失恶果. 聯合早報. 2017-11-20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 ^ 故障频发 113岁纽约地铁为何变成“惊恐屋”. 新華網. 2017-07-29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 ^ NYC Subway Boss's Pledge to Modernize Clashes With Comptroller. 彭博社. 2018-10-21 [2018-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1).
- ^ Subways hit highest ‘on-time’ rate in six years: MTA. New York Post. 2019-09-12 [202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 ^ A guide to OMNY, the MTA’s new MetroCard-replacing fare system. CURBED NEW YORK. 2019-05-22 [2020-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 ^ 葛謨:紐約地鐵有史以來最乾淨 深夜停運加速MTA修復. 世界日報. 2020-06-08.[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