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機械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4年5月20日) |
機械最基本的單位就是簡單機械,其定義為利用槓桿效益(亦稱為機械優勢)將施力放大、節省時間或改變方向的工具。簡單機械是人運用力的基本機械元件。在人類最初偉大的發現發明中,對火、語言與工具的掌握,使得人類最終從地球生態的眾多族群中脫穎而出。而簡單機械,則是人在建設文明社會中運用工具的知識結晶,是牛頓力學(向量力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常用的六種簡單機械都是由下面幾種基本元件組合而成的。
通常它們使用單一來源的施力作用在載荷的物品上。如果忽略受摩擦影響的損失,在負載上完成的功,等同於施加的力所做的功。簡單機械可以增加出力的大小,但代價是負載移動的距離成比例下降。輸出功與施力的比率稱為機械優勢。
簡單機械可被視為構成所有更複雜的機器(有時稱為「複合機器」)的基本「構件」。例如車輪、槓桿和滑輪的組合用於自行車機構。複合機器的機械優勢僅止相同於,其簡單機械構件合成累積的機械優勢。
雖然它們在應用力學中仍然非常重要,但現代機構學已經超越了簡單機械的觀念,因為所有機器都是由這些機器組成的最終成果,它們在文藝復興時期成為新古典主義對古希臘文明的放大器。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現代機器,所聯繫的多樣態和複雜性,在這六個簡單分類中沒有充分描述。各種後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作者,編譯了「簡單機械」的擴展列表,通常使用諸如基本機械,複合機器或機器元件等術語來區分它們。到19世紀末,弗朗茨·雷洛已經確定了數百個機器元件,稱其為簡單機械。 現代機構理論分析各種機器的結構,將運動對組成的基本連結,稱為運動鏈。
簡單機械的基礎要素
[編輯]- 力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是簡單機械的基礎要素,力的三要素的改變都會對簡單機械的效率產生影響。
- (機械)工具
- 工具是簡單機械的外在表現,它起到受力施力和力的傳導的作用。
- 功
- 機械不能節省或者產生功,只能傳遞或轉換做功。
例如:剪刀(省時或省力)、開瓶器(省力費時)、夾子(費力省時)。
歷史
[編輯]西方
[編輯]公元前3世紀左右,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創立了一台簡單機械的想法,他研究了簡單機械:槓桿,滑輪和螺桿,而發現了槓桿機械優勢的原理。他關於槓桿的著名言論:「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表明了使用機械優勢可實現的放大力量在最理想時是無限制的。後來希臘哲學家定義了經典的五種簡單機器(不包括斜面),並能粗略地計算出它們的機械優勢。例如,亞歷山大的赫隆(公元10-75年)在他的作品「力學」中列出了五種可以「設定運動負荷」的機制;槓桿,捲揚機,滑輪,楔塊和螺釘,並描述了它們的製造和使用。然而,希臘人的理解僅限於簡單機械的靜力學(力的平衡),並沒有包括動力學,力與距離之間的權衡,或功的概念。
在文藝復興時期,如簡單機械被稱呼為機械力的動態,除了可以應用的施加力量,並從它們可提升負載距離多遠的角度開始研究,最終導致機械的新概念。在1586年弗蘭德工程師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得出了斜面的機械優勢,並將其與其它簡單機器一併使用。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於1600年在 Le Meccaniche(On Mechanics)中完成了簡單機械的完整動力學理論,其中他展示了機器作為施力放大器的潛在數學相似性。他是第一個解釋說,簡單機械並不會產生能量,只能改變它。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發現了經典的機器滑動摩擦規則,但是這些規則尚未發表,僅僅記錄在他的筆記本中,並且基於牛頓前的科學,例如相信摩擦是一種空靈的流體。他們被 Guillaume Amontons(1699)重新發現,並由 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1785)進一步發展。
東方
[編輯]摩擦和效率
[編輯]所有現實中的機具都受到摩擦的影響,這會導致一些輸入的作用力變成熱量散失。若假設 為在能量守恆中因摩擦而失去的作用力,
該機械工具的效率 (介於 ) 定義為輸出的功與輸入作用力之比,也是因為摩擦損失能量的度量,
如上所述,功等於力和速度的乘積,因此
所以
因此在現實世界的機具中,機械優勢總小於具效率 η 乘上速度的積。因此,受摩擦影響的機器無法如同對應理想機器那樣,以相同的作用力移動理論上的負載。
複合機器
[編輯]複合機器是由一系列簡單機械串聯連接而成的機器,其中一個機械的輸出力為下一個輸入力提供輸入力。 例如,台鉗包括一個與螺桿串聯的槓桿(虎鉗的手柄),一個簡單的齒輪係由多個串聯的齒輪(車輪和車軸)組成。
複合機器的機械優勢是系列中最後一台機器的輸出功,除以第一台機器施力輸入的比例,所以
由於每台機器的輸出力都是下一台機器的輸入, , 這台複合機器的機械優勢也由此給出
因此複合機器的機械優勢,等於構成它系列簡單機械的機械優勢乘積
同樣,複合機器的效率,也是構成它系列簡單機械的效率乘積
自鎖機器
[編輯]在許多簡單機械中,如果機器上的負載力 Fout 相對於輸入力 Fin 足夠高,則機器將向後移動(中文有後座力一詞),並且負載力對輸入力起作用。所以這些機器可以在任一方向使用,驅動力可以施加到任一輸入點。例如,如果槓桿上的負載力足夠高,則槓桿將向後移動,使輸入臂相對於輸入力向後移動。這些被稱為「可逆」或「非鎖定」機器,後退動作稱為「overhauling」。
但在某些機器中如果摩擦力足夠大,即使輸入力為零,也不會因為有負載力而向後移動。這被稱為「自鎖」或「不可逆」的機器。這些機器只能通過輸入端的力進行運動,而當輸入力被移除時,它們將保持靜止不動,在剩下的任何位置通過摩擦力「鎖定」。
自鎖性質主要發生在運動部件之間,相互間接觸面積很大的那些機械上:比如螺絲釘,斜面和楔塊:
- 最常見的例子是螺絲。在大多數螺絲釘中,對軸施加扭矩會使其轉動,使軸線性移動以抵抗負載,但軸上的軸向負載力不會導致其向後轉動。
- 在傾斜面上可通過側向輸入力將載荷拉起;但如果平面的斜率不太陡峭,而且載荷與斜面之間有充分足夠的摩擦力,則當輸入力被移除時,載荷將保持不動而且不論它的重量大小,它都不會滑下斜面。
- 楔子可用強力擊入一塊木頭,例如用一個大錘擊打木塊,迫使兩側分開,但來自木牆的反作用力,並不會導致那個被錘擊的木塊反彈出來。
若且僅若其效率「η」低於 50%時,機器才會自鎖:
機器是否具有自鎖性質,取決於兩部分之間的摩擦力(靜摩擦系數)和距離比 din/dout(理想的機械優勢)。如果摩擦和理想的機械優勢都足夠高,那麼它將會具有自鎖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