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蕭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蕭邦作品
蕭邦畫像,安布羅茲·米耶羅謝夫斯基英語Ambroży Mieroszewski作品,1829年
調性E小調
作品號11
創作1830年
樂章3
首演
日期1830年10月11日,​194年前​(1830-10-11

蕭邦的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他第11號作品,創作於1830年,這一年蕭邦20歲,此曲在同年10月11日在華沙國際劇院首演,在他的其中一個「告別」音樂會由蕭邦演奏鋼琴。[1][2]

命名

[編輯]

這首協奏曲比第二號協奏曲提前出版,在出版時命名「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但是蕭邦首先寫作了第二號協奏曲。

背景

[編輯]

這首鋼琴協奏曲是為蕭邦敬佩的弗里德里希·卡爾克布雷納所寫。蕭邦也可能受到了胡梅爾的影響,哈羅德·C·勛伯格,在《偉大的鋼琴家們》寫。「蕭邦的E小調協奏曲和胡梅爾的A小調的撞車如果是巧合,那也太相似了。」[3]

在創作這首曲子時,蕭邦向泰特斯·沃西喬斯基寫到「在這裏,您無疑會看到我違背自己意願做錯事的傾向。因為有些東西不由自主地從我的眼睛裏鑽進了我的腦海,我喜歡放縱它,即使它可能全都是錯誤的。」[4] 「這些東西」可能是蕭邦19歲時的愛人康斯坦恰·格拉科夫斯卡,波蘭女高音。

首演

[編輯]

這首協奏曲的首演在1830年10月11日舉行。[1]據《華沙信使》(Warsaw Courier)報道,大約有700個觀眾在場。這首協奏曲由蕭邦演奏鋼琴,卡洛·埃瓦西奧·索利瓦指揮。演奏完畢後有「雷鳴的掌聲」。七個月後,十一月起義爆發,蕭邦又在巴黎的普萊耶勒廳演奏,再次取得了成功。次日朗索瓦-約瑟夫·費蒂斯在音樂雜誌上寫到「旋律中有氣質,篇章中有幻想,處處都有原創。」[5]

分析

[編輯]

這首協奏曲有三個樂章:

  1. 雄壯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
  2. 浪漫曲-甚緩板(Romance Larghetto)
  3. 迴旋曲-甚快板(Rondo vivace)

這首協奏曲需要的樂器則包括:

這首曲子需要大約40分鐘演奏。

第一樂章

[編輯]

雄壯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

該曲在第一和第二樂章中都有意外的轉調,第一樂章的開始樂曲在呈示部就轉到平行大調,但是此類作品通常是轉到關係大調

這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有三個主題,由樂隊引出。第一個主題(139小節)由鋼琴演奏,之後是抒情的第二個主題(155小節),在低音上由第一個主題的主要動機伴奏。第三個主題在E大調,樂隊在呈示部引出,然後由鋼琴演奏(222小節)。發展部在第385小節開始,由鋼琴彈奏第二個主題,稍後樂隊對第一個主題進行發展。

再現部在第486小節開始,樂隊彈奏一開始的主題。第三個主題在第573小節再次出現,但是這次在G大調(i-III)。E小調的尾聲由鋼琴彈奏,這個樂章由一個突然強的E小調和弦結尾。

第二樂章

[編輯]

浪漫曲-甚緩板(Romance Larghetto)

第二樂章被作曲家標記為「浪漫曲」,雖然它沒有嚴格的遵守奏鳴曲式,它的呈示部的第二個主題也轉到了屬調(I-V),下一次轉到了第三級(關係大小調),蕭邦向泰特斯寫到:它並不需要構造一個強大的效果;它是一個浪漫曲,平靜又憂鬱,塑造了一個人突然想到連綿不斷的快樂的感覺,如同一個人在春天的月光下的遐想。」[6] 第二樂章通常被認為是這首協奏曲中最為優美的樂章。

第三樂章

[編輯]

迴旋曲-甚快板(Rondo vivace)

在一段簡短的引子之後,是以波蘭民間舞蹈之一「克拉科夫勇士舞」為主題的華麗迴旋曲。 管弦樂與鋼琴相互交錯,中間出現民歌風格的插曲,樂曲漸入高潮。 尾聲中的琶音需要特別高超的技巧,但卻是樂曲最大的亮點之一。

其他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1. ^ 1.0 1.1 1.2 歌崎和彥 1985,第80頁.
  2. ^ Chopin Biography on NIFC. nifc.pl. [2018-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英語). 
  3. ^ Schonberg 1987,第110頁.
  4. ^ Quotes by Chopin. chopinproject.com.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0). 
  5. ^ Tomaszewski, Mieczysław. Piano Concerto in E Minor. nifc.pl.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7) (英語). 
  6. ^ Beggerow, Alan. Chopin -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blogspot.com.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7. ^ 歌崎和彥 1985,第81頁.
專書
期刊雜誌
  • 歌崎和彥. 蕭邦協奏曲. 全音音樂文摘. Vol. 9 no. 7. 由林道生翻譯 (台北市: 全音音樂文摘雜誌社). 198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