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賢康
竇賢康(1966年1月—),生於安徽泗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巴黎第七大學博士,中華人民共和國空間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武漢大學校長,現任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1]。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
生平
[編輯]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9年10月至1993年6月在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學習,獲碩士、博士學位。1993年6月至1995年2月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5年3月至2016年12月曆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副主任兼黨總支副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兼黨總支書記、執行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副校長、黨委常務副書記等職。
2016年12月調任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是武漢大學建校以來第四位皖籍校長(前三位分別是國立武昌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徐謙,1933年至1945年擔任國立武漢大學校長的化學家王星拱教授和1988年至1992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數學家齊民友教授),也是第二位出任武漢大學校長的空間物理學家(第一位是1997年至2003年擔任武大校長的侯傑昌教授)。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後,竇賢康也成為1949年以後武漢大學第一位在理學領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校長。
2022年11月,任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1]。2022年11月26日,不再擔任武漢大學校長職務[3]。2023年4月,正式任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4]。
學術貢獻
[編輯]竇賢康長期從事中高層大氣理論、觀測與實驗綜合研究。帶領團隊獨立自主研製了Mie-Rayleigh-Na熒光雙波長激光雷達和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兩種先進的實驗系統,並建立了相應的觀測基地,在中國首次利用激光雷達實現對流層以上中高層大氣的風場觀測,為中高層大氣動力學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2013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建立了中高層大氣研究團隊[5]。2009年獲得中國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5]。
竇賢康團隊代表性成果5-35公里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獲得20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另一成果量子上轉換測風激光雷達獲2017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金獎[6][7]。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 澎湃新聞. [202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1).
- ^ 窦贤康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國科大新聞網. [2023-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1).
-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新華網. [2022-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5).
- ^ 窦贤康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6人履新副主任. 澎湃新聞. [202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 ^ 5.0 5.1 窦贤康任武汉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北方網. [2023-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1).
- ^ 武漢大學. 【院士风采】窦贤康:让雷达的智慧光眼更亮. 新浪網. 2017-11-28 [2023-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1).
- ^ 量子多普勒激光雷达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 [2023-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 ||
---|---|---|
前任: 李靜海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2023年4月- |
現任 |
教育職務 | ||
前任: 李曉紅 |
武漢大學校長 2016年12月-2022年11月 |
繼任: 張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