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帝鳥屬
蓋帝鳥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 |
---|---|
科學分類 ![]()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翼類 Avialae |
演化支: | †反鳥亞綱 Enantiornithes |
科: | †鳥龍鳥科 Avisauridae |
屬: | †蓋帝鳥屬 Gettyia Atterholt, Hutchinson, and O'Connor, 2018 |
模式種 | |
†格洛麗亞蓋帝鳥 Gettyia gloriae Atterholtt, Hutchinson, and O'Connor, 2018
| |
異名 | |
蓋帝鳥屬(學名:Gettyia)是反鳥亞綱鳥龍鳥科已滅絕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世的北美[1][2]。
描述
[編輯]蓋帝鳥是從一塊跗跖骨獲知的。這塊骨頭與鳥龍鳥、妙阿爾刻鳥等北美鳥龍烏科相似,但尺寸要小得多。第二跖骨前緣有一結節,可能與用來使踝部彎曲的脛骨前肌相連。其它鳥龍鳥科的結節一般位於跖骨幹中間,或與腳踝的距離近於腳趾。蓋帝鳥的脛骨前肌結節則處在超出跖骨幹一半的位置[1]。第三及第四跖骨較其它鳥龍鳥科癒合得更為廣泛,因為這些癒合不僅存在於腳踝附近,也存在於腳趾附近[2]。
古生物學
[編輯]蓋帝鳥脛骨前肌結節處在更遠的位置,表明該物種其它鳥類相比有着更加特化的生活方式。瑟夫與諾德伯格(2003年)發現,從生物力學上講,脛骨前肌結節位置較遠的現生鳥類傾向於屈肌力量更強而非速度更快。猛禽捕獵時尤其會利用自身強有力的屈肌。樹棲鸚鵡及其它攀禽,在覓食或掛在樹枝上時也會使用強健的屈肌穩定自身。更多陸生鳥類通常需要更快的速度與更小的力量來幫助行走跳躍等運動[3]。
古生態學
[編輯]蓋帝鳥棲息於西部內陸海道西岸潮濕低洼的沼澤、湖泊及河流盆地內,亦棲息在該地區及最終形成落基山脈的科迪勒拉逆掩帶之間更乾旱的高地上。
分類
[編輯]蓋帝鳥原由瓦里基奧和恰佩(1995年)命名為格洛麗亞鳥龍鳥,正模標本MOR 553E/6.19.91.64是美國蒙大拿州冰川縣晚坎帕期上雙麥迪遜組發現的一塊跗跖骨。種名致敬標本發現者、落基山博物館志願化石收集者格洛麗亞·西布萊希特(Gloria Siebrecht)[2]。後來反鳥類新物種妙阿爾刻鳥的發現促使阿特霍特等人(2018年)重新評估鳥龍鳥科的分類。他們發現妙阿爾刻鳥介於「格洛麗亞鳥龍鳥」與阿氏鳥龍鳥之間,表明這兩者實際並非同一個屬的物種。故為前者創建新屬蓋帝鳥(Gettyia),屬名致敬已故的麥克·蓋帝(Mike Getty)[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Atterholt, Jessie; Hutchison, J. Howard; O』Connor, Jingmai K. The most complete enantiornithine from North America and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Avisauridae. PeerJ. 2018-11-13, 6: e5910. ISSN 2167-8359. PMC 6238772
. PMID 30479894. doi:10.7717/peerj.5910
(英語).
- ^ 2.0 2.1 2.2 Varricchio, David J.; Chiappe, Luis M. A New Enantiornithine Bir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Two Medicine Formation of Monta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95, 15 (1): 201–204. Bibcode:1995JVPal..15..201V. JSTOR 4523618. doi:10.1080/02724634.1995.10011219.
- ^ Zeffer, A.; Norberg, U. M. Lindhe. Leg morphology and locomotion in birds: requirements for force and speed during ankle flex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03-03-15, 206 (6): 1085–1097. ISSN 0022-0949. PMID 12582150. doi:10.1242/jeb.0020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