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疾病地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疾病地理學指以空間觀點研究疾病的分佈、起源地的環境及其擴散路徑的學問,是人文地理學的分科,亦是醫學公共衛生學地理學的重疊部分。

研究範疇

[編輯]
  1. 地表現象與疾病的空間分佈。
  2. 疾病的擴散過程與環境的關係已了解其擴散源、擴散原因及擴散速度。
  3. 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簡稱:GIS)呈現與分析,並預測未來的可能發展趨勢。

疾病的種類

[編輯]

世界衛生組織

[編輯]

地方病

[編輯]
  • 自然環境影響
  1. 血吸蟲病:盛行於東南亞地區及西太平洋地區,水體孳生的幼蟲進入人體引起。
  2. 烏腳病:早期台灣西南沿海一帶最典型的地方病,因居民長期飲用含地下水所導致。
  1. 水俁病:發現於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因居民捕食遭廢棄污染的海洋生物,導致的汞中毒引起。
  2. 矽肺病:煤礦工人長期吸入煤塵所引起。

致病因素

[編輯]
  • 生物性:分佈具有地方性,與某些生物的生長環境限制有關。
  1. 恙蟲病:主要分佈於鄉村
  2. 肺吸蟲病:人類捕食肺吸蟲的中間宿主所導致的疾病。
  • 化學性:受化學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無傳染問題。
  1. 烏腳病
  2. 矽肺病
  3. 甲狀腺腫
  • 物理性:受濕度、氣溫及氣壓等物理環境因素所影響的疾病。
  1. 高山症:因氣壓低及含氧量低導致的嚴重身體不適,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居民會嚼食古柯葉來減緩不適。
  2. 雪盲症:由於雪地的反照率極高導致視網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暫時性失明。

疾病的擴散

[編輯]

擴散強度

[編輯]
  • 近鄰效應:距離擴散源愈近,因接觸密度愈大,導致擴散強度愈強。
  • 都市化:都會區因人口密度高,導致疾病的接觸密度高,而使強度愈強。

阻礙效果

[編輯]
  • 定義:疾病擴散遭遇阻礙而停滯的現象。
  • 阻礙物
  1. 自然環境:山脈河川海洋沙漠
  2. 人文環境:國界宗教
  • 因交通革新導致近代的疾病阻礙效果逐漸降低。

擴散類型

[編輯]
  • 擴張型擴散:由病原地向四周呈漣漪式擴散,強度隨距離減弱,如流行性感冒。
  • 位移型擴散:疾病流行時遭遇阻礙效果,故疫區位置採不相鄰更動,即新舊疫區隔了一段距離。
  • 混合型擴散:或稱綜合型擴散,最常見的擴散方式,為擴張型與位移型的綜合,新舊疫區部分重疊,使疾病擴散速度更快,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霍亂
  • 階層型擴散:疾病隨着都市等級擴散,因時空收斂導致大都市間來往密集,使得疾病易從大都市開始擴散,如SARS愛滋病

參考資料

[編輯]
  • 高中地理總複習下﹙龍騰文化出版﹚。
  • Introducing Physical Geography(Fifth Edition)(WILEY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