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 (美學學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傑(1957年10月1日),出生於湖北武漢,祖籍江蘇無錫,中國美學學者,現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美學與文藝學學科學術帶頭人。2009年以來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兼上海交大美學與文化理論研究所所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研究員。

Professor Terry Eagleton與王傑教授在曼徹斯特大學,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Special:ListFiles/Sjtuyuqi

生平[編輯]

1957年出生於湖北武漢,祖籍江蘇無錫,成長於廣西,小學就讀於南寧市民主路小學,後轉入柳州市柳北小學,直至畢業,中學就讀於柳州市朝陽中學,畢業後自願報名到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斗江公社牙林大隊第6生產隊插隊務農;恢復高考後,於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1982年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論文受到劉綱紀教授指導,之後赴華東交通大學馬列教研室任教;1985年考入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文藝學碩士學位,師從著名學者林煥平、黃海澄、林寶全、趙盛德教授,1988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入山東大學中文系,在美學家周來祥指導下攻讀現代美學博士學位,1991年順利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1991年起在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歷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廣西師範大學副校長。1992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之後相繼被評為「跨世紀優秀人才」(1995)、廣西優秀專家(1996)、「廣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層次人選(1998);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國家社科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中心兼職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兼職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1];2005年調入南京大學,在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南京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2008年2至8月,作為高級研究學者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從事學術研究,任曼徹斯特大學榮譽研究員;2009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任院長、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上海交通大學歐洲文化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美學與文化理論研究所所長。

學術研究[編輯]

王傑教授研究興趣廣泛,主要領域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等,近年來提出「審美人類學研究」,將現代人類學的方法和理念引入到美學和文藝學領域,重視中國本土審美經驗並做了積極探索。研究理念上倡導國際化的視野,注重運用跨領域、跨文化比較的研究方法。 歷年來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學術月刊》、《讀書》、《文史哲》、《外國文學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文藝理論研究》、《國外社會科學》、《學習與探索》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2],參與創辦《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東方叢刊》等,並長期擔任副主編、主編;兼任《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主編;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編委、《民族藝術》編委、《中外文化與文論》編委、《南方文壇》資深顧問;還擔任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文學專家組成員、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等。

部分學術著作[編輯]

專著[編輯]

  • 《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 《馬克思主義與審美幻象問題》(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 《審美幻象與審美人類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 《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 《廣西當代文藝理論家叢書王傑卷》(廣西人民出版社,2012)
  • 《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 《現代審美問題:人類學的反思》(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合著[編輯]

  • 《藝術與審美的當代形態》(王傑、廖國偉等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 《文藝新視野——李建平、楊長勛、黃偉林、王傑評論集》(灕江出版社,2003)
  • 《20世紀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付德根、王傑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編著[編輯]

  • 《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1,第2版2008)
  • 《現代美學原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3,第2版2009)
  • 《尋找母親的儀式——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審美人類學考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 《神聖樸素的美——黑衣壯審美文化與審美制度研究》(王傑、王朝元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 《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與發展趨勢研究》,(王傑、儀平策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 《新編現代美學原理》(王傑、廖國偉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 《馬克思主義與文藝理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 《中英審美現代性的差異》(王傑、易存國、羅伯特·斯賓塞[Robert Spencer]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 《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第二屆中英馬克思主義美學雙邊論壇論文集》(王傑、羅伯特·斯賓塞[Robert Spencer]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 《馬克思主義與未來:第三屆中英馬克思主義美學雙邊論壇論文集》(王傑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譯著[編輯]

  • 《審美意識形態》(王傑等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 《文化與社會》(王傑等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 《美學意識形態》(修訂版,王傑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論文[編輯]

  • 《從馬克思論希臘神話看人類文化價值的永恆性》,《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5期。
  • 《論康德的悲劇觀念——關於道德律令與審美命令關係的思考》,《社會科學家》1988年第2期。
  • 《批判:文化的選擇——讀劉曉波〈選擇的批判〉》,《社會科學家》1988年第2期。
  • 《馬克思與阿多諾的文藝學批評方法》,《學術論壇》1988年第4期。
  • 《文學與鴉片——審美幻覺批判》,《文藝爭鳴》1989年第1期。
  • 《文學自律性:斜塔上的瞭望》,《南方文壇》1989年第1期。
  • 《什麼是理解藝術的基礎——瓦·本傑明藝術人類學思想評析》,《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
  • 《神話的意義與我們的態度》,《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
  • 《古代神話與現代美學——學習馬克思《人類學筆記》中的美學論述》,《廣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 《馬克思主義對現代西方美學思潮的影響——兼談現代美學體系的基本要求》,《文藝研究》1990年第2期。
  • 《審美幻覺:中西美學的理論與實踐》,《學習與探索》1991年第3期。
  • 《關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爭鳴及其評價》,《廣西師院學報》1991年第3期。
  • 《造型藝術和抒情詩歌的一致性——兩種古典審美變形機制的比較研究》,《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5期。
  • 《審美變形:現實關係的審美轉換》,《文藝研究》1992年第1期。
  • 《審美幻象問題與心理學解釋》,《廣西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
  • 《第三種抵抗——《講話》的美學原則及其現實意義》,《南方文壇》1992年第2期。
  • 《美學與歷史哲學——關於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對象問題》,《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 《理性的尊嚴——〈林煥平文集〉第二卷讀後》,《南方文壇》1992年第5期。
  • 《偶然性和隨機過程:大眾欲望的審美滿足》,《福建論壇》1993年第1期。
  • 《文化創傷及其審美修復——從周曉文的兩部電影談起》,《社會科學家》1993年第1期。
  • 《高高掛起的欲望》,《讀書》1993年第4期。
  • 《抒情的頑固〈詩歌美學〉讀後》,《社會科學家》1993年第6期。
  • 《關於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中國特色問題》,《文史哲》1993年第5期。
  • 《「虛化」的哲學及其理論價值──評〈藝術構造論〉》,《社會科學家》1994年第2期。
  • 《也論東方情調的審美意義》,《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 《奧斯維辛之後的藝術,阿多爾諾的美學》(譯文),《國外社會科學》1994年第12期。
  • 《聲像·時間性·現實關係》,《南方文壇》1994年第6期。
  • 《餘韻:一種優美化的崇高》,《廣西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
  • 《審美需要的歷史內含及其轉化》,《山東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 《阿爾都塞學派文學批評的視野及其局限》,《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 《藝術與意識形態:阿爾都塞的美學思想》,《國外社會科學》1996年第5期。
  • 《〈野性的思維〉中的烏托邦觀念》,《民族藝術》1997年第3期。
  • 《凸現南方的美麗》,《南方文壇》1997年第3期。
  • 《第三種批評:一種否定學批評——兼與陳曉明先生商榷》,《文藝評論》1998年第1期。
  • 《歷史與價值的悖論——特里·伊格爾頓的美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輯,1998年。
  • 《文化他者的「二重性」及「二層性」》,《民族藝術》1998年第4期。
  • 《尋找母親的儀式——從《圍龍》看當代中國小說的美學風格》,《南方文壇》1998年第6期。
  • 《個體經驗與理論立場》,《民族藝術》1999年第1期。
  • 《簡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學生產方式》,《文藝研究》1999年第4期。
  • 《審美人類學的學科性質、意義與方法》(王傑、海力波),《民族藝術》2000年第3期。
  • 《審美現代性:馬克思主義的提問方式與當代文學實踐》,《文藝研究》2000年第4期。
  • 《東方馬克思主義美學:問題與理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4輯,2001年。
  • 《馬克思的審美人類學思想》(王傑、海力波),《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4輯,2001年。
  • 《關於美學的對象及學科定位》,《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 《關於精神分析美學的評價問題》,《西藏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 《幻象與真實——評特里·伊格爾頓的〈後現代主義幻象〉》,《南方文壇》2001年第6期。
  • 《審美人類學與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當代發展》(王傑、海力波),《文藝研究》2002年第2期。
  • 《呼喚原創性的學術研究》,《南方文壇》2002年第2期。
  • 《審美人類學視野中的「南寧國際民歌節」》,《民族藝術》2002年第3期。
  • 《審美人類學的學理基礎與實踐精神》(王傑、覃德清、海力波),《文學評論》2002年第4期。
  • 《關於〈文學的感悟與自覺〉 》,《南方文壇》2002年第5期。
  • 《殊途同歸——20世紀西方美學和人類學的相互影響和交融》,《中國美學》(創刊號)2003年。
  • 《探尋文化的審美尺度——審美人類學與文化建設四人談》,《南方文壇》2003年第1期。
  • 《論審美意識形態與作為大眾文化的文學》,《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2期。
  • 《努力發展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文學評論》2003年第6期。
  • 《略論民族藝術在當地文明衝突下的作用》,《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 《美學研究的人類學轉向與文學學科的文化實踐——以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初步研究為例》,《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
  • 《大地飛歌:民族審美經驗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論意義——王傑博士訪談錄》,《民族藝術》2005年第3期。
  • 《審美意識形態「中國的問題與形式」——馬龍潛《主客體結構論文藝學的觀念與體系構架》序 》,《南方文壇》2005年第5期。
  • 《民歌與大眾文化——全球化語境中的民族認同的危機與重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 《當代中國語境中的審美意識形態理論》,《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
  • 《托尼·本尼特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南方文壇》2007年第6期。
  • 《問題與方法——審美人類學三人談》(王傑、尹慶紅、向麗),《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0輯,2007年。
  •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問題與理論模式》,《文藝研究》2008年第1期。
  • 《漫長的革命:20世紀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問題與理論立場》,《湖北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 《明媚的暴力——程賢章長篇小說〈仙人洞〉的人類學意義》,《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1輯,2008年。
  • 《中國審美經驗的理論闡釋與文藝美學的發展》,《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 《倫理學: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的新起點》,《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年第2期。
  • 《把主要精力放到關注現實問題上來——吳元邁研究院訪談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2卷第1期,2009年9月。
  •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Marxism:A Dialogue between Dr Michael Sanders and Professor Wang Jie,《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2卷第1期,2009年9月。
  • 《現代性與悲劇觀念》,(王傑、肖瓊)《文學評論》2009年第6期。
  • 《地方性審美經驗的認同危機——以廣西那坡縣黑衣壯民歌在南寧國際民歌節上的呈現為例》,《文藝研究》2010年第9期。
  • 《六十年來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範式轉換及其基本問題》,(王傑、段吉方)《社會科學家》2011年第3期。
  • 《從伊格爾頓研究到新自由主義批判——大衛·奧爾德森訪談錄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年第4期。
  • 《全球化時代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學術月刊》2011年第7期。
  • 《犧牲的意義——從陳凱歌電影〈趙氏孤兒〉談起》,《南方文壇》2011年第3期。

學術界的回應[編輯]

  • 張利群《綠色的理論》,《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輯,1996年。
  • 莫其遜《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新收穫——評〈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學術論壇》1996年第3期。
  • 周來祥、儀平策《文學理論:「進入現實的入口處」》,《南方文壇》1998年第4期。
  • 李建盛《選擇與重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當代美學問題——〈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論評》,《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輯,1998年。
  • 王一川《八面來風中的對話——讀王傑〈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 儀平策《站起來的理論——讀王傑著〈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文學評論》2001年第6期。
  • 丁來先《把審美拉進現實生活》,《中華讀書報》2001年10月10日。
  • 朱壽興《歷史唯物主義美學的審視與建構——讀〈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 李心峰《理論能否呈現出綠色——王傑〈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讀後》,《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5輯,2002年。
  • 張樹天《構建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樑——王傑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 段吉方《投向現實的審美情懷——王傑美學研究的理論、方法與問題》,《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

主持或參與的國際學術會議[編輯]

  • Marxism 2008, July, 2008,London,UK.
  • The 8th Asian New Humanities Net (ANHN) Annual Meeting (was held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ctober 15-16, 2010.並做了「地方性審美經驗的認同危機」大會發言
  • 「中國文學與文化認同」國際研討會(南京大學,2006.8),作了「民歌與大眾文化」的大會發言。
  •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當代發展:中國與西方」國際研討會」(復旦大學,2007.6),作了「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問題與理論」大會發言。
  • 「馬克思主義美學與現代中國」的國際研討會」(南京大學,2007.8),大會主持人,並作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問題與理論模式」主題發言。
  • 「文化研究的關鍵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2009.5),大會主持人,並作了「審美習俗、習性與自由治理——中國審美經驗的理論闡釋」主題發言。
  • 第九屆亞洲新人文聯網會議年會(ANHN 2011)(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2011.10),組織者和主持人,作了「當代美學與跨學科研究:論新人文學科與當代美學研究」發言。

主要研究項目[編輯]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形成及其發展研究」(2014-2017)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世紀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1998-2003)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的文藝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當代形態」(2002-2007)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和發展趨勢研究」(2002-2007)
  • 廣西哲學社會科學招標重大項目「廣西文化體制改革對策研究」(2004-2006)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二十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之「20世紀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2002-2007)
  •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2006-2009)
  • 江蘇省「333人才工程」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2007-2009)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文學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2010-2013)

獲獎及榮譽稱號[編輯]

  • 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第二層次),2007年4月
  • 2005年第四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4年獲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 2002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2001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
  • 1998年第四屆「孺子牛金球獎」
  • 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998年
  • 廣西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家,1998年
  • 1997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
  • 廣西優秀專家,1996年
  • 1996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 1997年第三屆文藝創作銅鼓獎
  • 1996年桂版優秀圖書二等獎
  • 1996年新時期文藝理論優秀論文獎
  • 1993—1996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 廣西教育廳「跨世紀優秀人才」,1995年
  • 1990-1993年廣西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資料來源[編輯]

參考書目[編輯]

  • 《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 《馬克思主義與審美幻象問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 《審美幻象與審美人類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 《文藝新視野——李建平、楊長勛、黃偉林、王傑評論集》,桂林:灕江出版社,2003年。
  • 《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 《廣西當代文藝理論家叢書王傑卷》,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 《藝術與審美的當代形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 《美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008年。
  • 《現代美學原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年,2009年。
  • 《尋找母親的儀式——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審美人類學考察》,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 《神聖樸素的美——黑衣壯審美文化與審美制度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 《新編現代美學原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 《馬克思主義與文藝理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 《中英審美現代性的差異》,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
  • 《學術論壇》1988年第4期。
  • 《文藝爭鳴》1989年第1期。
  • 《廣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 《文藝研究》1990年第2期。
  • 《學習與探索》1991年第3期。
  • 《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5期。
  • 《文藝研究》1992年第1期。
  • 《南方文壇》1992年第5期。
  • 《社會科學家》1993年第6期。
  • 《讀書》1993年第4期。
  • 《文史哲》1993年第5期。
  • 《社會科學家》1994年第2期。
  • 《國外社會科學》1994年第12期。
  • 《廣西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
  • 《山東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 《文藝評論》1998年第1期。
  • 《文藝研究》1999年第4期。
  • 《民族藝術》2000年第3期。
  •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 《南方文壇》2001年第6期。
  • 《南方文壇》2002年第2期。
  • 《南方文壇》2002年第5期。
  • 《南方文壇》2003年第1期。
  • 《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 《民族藝術》2005年第3期。
  • 《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
  • 《南方文壇》2007年第6期。
  • 《文藝研究》2008年第1期。
  • 《湖北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 《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 《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年第2期。
  • 《文學評論》2009年第6期。
  • 《文藝研究》2010年第9期。
  • 《社會科學家》2011年第3期。
  • 《學術月刊》2011年第7期。
  • 《南方文壇》2011年第3期。
  •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輯,1998年。
  • 《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

註釋[編輯]

  1. ^ 《審美幻象與審美人類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26頁。
  2. ^ 《人文學者應該關心人類的未來》《學術月刊》2011年第7期,第155-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