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南宋)
王彥(1090年—1139年),字子才,兩宋之際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少年投軍,後選為軍官,補「下班祗應」(武官的最低官階)。從涇原路經略安撫使种師道討西夏有功。金軍入侵汴京時,棄家自請出戰。張所頗為器重,任為都統制。後成為八字軍領袖。
生平
[編輯]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間),河北招撫使張所命王彥任河北招撫使司都統制,率裨將岳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十一將與所部七千人渡河前去收復衛州等地。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為了表達自己抗金的決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後來發展到數萬人,兩河地區紛紛響應,忠義民兵首領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皆附之,連綿數百里。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1][2][3]
東京留守宗澤聞王彥聚兵於太行山,二年(1128年)五月以彥為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制置兩河軍事[4]。王彥後率萬餘人南渡黃河歸附宗澤,即以所部兵馬付留守司,量帶親兵趨行在,面見黃潛善、汪伯彥,力陳兩河忠義延頸以望王師,願因人心,大舉北伐。言辭憤激,大忤時相意,遂降旨免對。十月,以彥為武翼郎(武階,第四十二階,從七品)、閣門宣贊舍人(職,從七品)。定武軍承宣使、權主管侍衛親軍步軍司公事、禦營平寇前將軍范瓊以彥為御營平寇前軍統領,彥知瓊難於公事,遂稱疾不就,就醫於真州。苗劉兵變時苗傅、劉正彥授彥為御營使司統制官,彥以佯狂乞退休,許之。三年(1129年)三月,以武功大夫(武階,第十五階,正七品)、忠州防禦使致仕[5]。高宗復位後嘉其行,七月為知洮州事、主管沿邊同安撫使司公事[6]。知樞密院事張浚宣撫川陝,彥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司前軍統制,率八字軍從行。九月,授利州路兵馬鈐轄[7]。張浚以京西盜賊坌起,而金州為蜀之後門,以彥任金均房州安撫使、知金州事。四年(1130年)五月,進右武大夫(武階,第十四階,正六品)[8],九月授左武大夫(武階,第十三階,正六品)[7]。十一月,為金房均州鎮撫使。紹興元年(1131年)九月,以破李忠之功,授拱衛大夫(武階官,第十二階,正六品)、溫州觀察使(遙郡官,第二階)[9]。富平之戰後在川陝地區與金兵、劉豫偽齊軍作戰,屢得勝利[10]。二年(1132年)六月,授洪州觀察使。三年(1133年)二月,以剿殺董先賊眾,收復商州之功,除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六月,進保大軍承宣使兼川陝宣撫使司參議[11],彥不受。五年(1135年)四月,知荊南府事,充歸峽州荊門公安軍安撫使[12]。彥因荊南曠土措置屯田,自蜀買牛千七百頭,授官兵耕,營田八百五十頃,分給將士有差。六年(1136年)二月,授保康軍承宣使(武階,正任官第二階,正四品)、知襄陽府事、京西南路安撫使[13],時岳飛為京西湖北宣撫使,彥上書以飛嫌辭。四月,張浚奏彥為行營前護副軍都統制、督府參謀軍事,彥率所部赴行在,授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14]。七年(1137年)正月,駐軍平江府,所部兵士因與協忠大夫、華州觀察使、權主管侍衛親軍馬軍司公事解潛部械鬥[15],罷軍職降授雄州防禦使(武階,正任第四階,從五品)[16]。二月,復洪州觀察使(階官,正五品)知邵州(治今湖南邵陽)。九年(1139年)十月卒,享年五十[17],贈昭化軍承宣使[18]。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以其累立戰功,贈典未稱,特贈安遠軍節度使[19]。
王彥被罷兵權後,「八字軍」歸於右武大夫、開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親軍馬軍司並殿前步軍司公事劉錡。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劉錡率「八字軍」在順昌府大敗完顏宗弼的金兵主力,取得「順昌之戰」的勝利。
家族
[編輯]- 妻:劉氏,碩人
- 子:王世顯,成忠郎
- 子:王世雄
註釋
[編輯]- ^ 《三朝北盟會編》卷198《王彥行狀》
- ^ 《要錄》卷9,建炎元年九月乙卯
- ^ 《宋史》卷368《王彥傳》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五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十一
- ^ 《三朝北盟會編》卷130
- ^ 7.0 7.1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七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三
- ^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
- ^ 《三朝北盟會編》卷150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十六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十八
- ^ 《林泉野記》
- ^ 《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十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零八
- ^ 《續資治通鑒》卷一一八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二
- ^ 《宋會要輯稿》儀制十一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八十一